基本解釋
基本資料
嚵 拼音:chán注音:ㄔㄢˊ
部首:口
部外筆畫:17
總筆畫:20
五筆86&98:KQKY
倉頡:RNRI
鄭碼:JRRS
筆順編號:25135251153535251354
四角號碼:67013
基本字義
● 嚵chán ㄔㄢˊ
◎ 嘗。
◎ 古同“饞”。
詳細字義
形聲。字從口,從毚(chán),毚亦聲。“毚”意為“拖掛”、“懸持”。“口”與“毚”聯合起來表示“流口水”。本義:(面對美食)流口水。方言集匯
◎ 粵語:caam4◎ 客家話:[海陸豐腔] cam2 [台灣四縣腔] cam2 [客英字典] cam2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嚵 ·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17俗ᅛ字。又၅,俗嚵字。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嚵小ໜ也。從口毚聲。一曰喙也。士鹹切
組詞
1、喧嚵(喧嚵)xuān chán ㄒㄨㄢ ㄔㄢˊ猶喧譁。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製千字詔》:“騎坐羣呼,童孩喧嚵。”
2、嚵獠 chán liáo ㄔㄢˊ ㄌㄧㄠˊ
饞鬼。指貪吃者。 宋 黃庭堅 《題徐巨魚》:“ 徐生 作魚庖中物耳,雖復妙於形似,亦何所賞,但令嚵獠生涎耳。”
3、嚵榮(嚵榮)chán róng ㄔㄢˊ ㄖㄨㄙˊ
貪圖名位。 唐 司空圖 《壽星述》:“冀修知難之規,免冒嚵榮之誚。”
4、放嚵 fàng chán ㄈㄤˋ ㄔㄢˊ
謂盡情品嘗。 宋 王禹偁 《回襄陽周奉禮同年因題紙尾》詩:“扶頭酒好無辤醉,縮項魚多且放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