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筆畫
(1) ㄔㄢˊ
(2) 山勢高峻:~刻(a.山峰陡峭;b.言詞尖刻)。~岩。《五老峰》~峭。~峻。~崖。~~。
(3) 鄭碼:LLRS,U:5DC9,GBK:8E66
(4)部外筆畫:17
筆順:豎折豎撇捺豎折橫橫折撇捺撇捺豎折橫撇折捺
五筆86:MQKY 五筆98:MQKY 倉頡:UNRI
四角號碼:2771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C9
基本內容
巉註解
--------------------------------------------------------------------------------
巉
chán
(1) ㄔㄢˊ
(2) 山勢高峻:~刻(a.山峰陡峭;b.言詞尖刻)。~岩。~峭。~峻。~崖。~~。
(3) 鄭碼:LLRS,U:5DC9,GBK:8E66
(4) 筆畫數:20,部首:山,筆順編號:25234251153434251354
詳細註解
--------------------------------------------------------------------------------
巉
chán
[形]
(1) 險峻,陡峭 [precipitous]
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徐霞客遊記》。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說話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
(2) 嶙峋突兀 [jagged;rugged]
亂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宋·蘇軾《壬寓二月寄子由》
(3) 又如:巉屼(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常用詞組
--------------------------------------------------------------------------------
巉崖
巉
舊體字: 巉
筆畫數: 20
拼音: chán
部首: 山
解釋: 巉 <形>
險峻,陡峭
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徐霞客遊記》。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說話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
嶙峋突兀
亂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宋·蘇軾《壬寓二月寄子由》
又如巉屼(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巉崖
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巉崖苔蘚生。--《西遊記》
巉岩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裝扮起來。--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巉 chán 山勢高險~峻(山勢高且險)。
【巉岩】高而險的山石。
巉chán
更多
解釋: 巉 chan
部首 山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20
巉
chán
(1)
險峻,陡峭 [precipitous]
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徐霞客遊記》。又如巉刻(山峰尖峭,如同刀削一般。比喻說話或文章尖刻);巉峭(高峻陡削)
(2)
嶙峋突兀 [jagged;rugged]
亂峰巉似槊,一水淡如油。--宋·蘇軾《壬寓二月寄子由》
(3)
又如巉屼(形容山石突兀重疊)
巉崖
chányá
[crag] 高聳險峻的山崖
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巉崖苔蘚生。--《西遊記》
巉岩
chányán
(1)
[precipitous (steep) hill]∶一種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懸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裝扮起來。--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
[rock]∶參差不齊的岩石海岸,尤指給航行造成威脅的
巉
chánㄔㄢˊ
山勢高峻~刻(a.山峰陡峭;b.言詞尖刻)。~岩。~峭。~峻。~崖。~~。
鄭碼llrs,u5dc9,gbk8e66
筆畫數20,部首山,筆順編號25234251153434251354
English
--------------------------------------------------------------------------------
巉
Ch á n
High 峻 in power in mountain.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字部】巉 ·康熙筆畫:20·部外筆畫:17
《廣韻》《集韻》《韻會》鋤銜切《正韻》鉏鹹切,音讒。巉巖,高也。《正字通》山險絕如劖刻也。《宋玉·高唐賦》登巉巖而下望兮。《宋炳·登半石山詩》萬樹巉巖詭。
又《玉篇》《廣韻》士檻切《集韻》士減切,音斬。與嶃嶄同。
又通作漸。《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注》漸,士銜反。高峻貌。《集韻》或作。俗作巉,非。宗炳《登半石山詩》。
音韻參考
[廣韻]:鋤銜切,下平27銜,chán,鹹開二平銜崇
[平水韻]:下平十五鹹·上聲二十九豏
[唐音]:jrham
[國語]:chán
[粵語]:caa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