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雋耄,鐵路車輛專家,資深教授。長期從事機車車輛動力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引入國外先進分析動力學理論的帶頭人之一。曾主持“機車車輛動力學及輪軌相互作用套用軟體”的開發和“減輕輪軌相互作用和最佳化操縱的研究”。是中國機車車輛學科第一位博士生導師,培養了一批人才。他主持編寫了《車輛工程》、《重載列車系統動力學》等教材和著作,為機車車輛系統動力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生平簡介
嚴雋耄,1930年9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吳縣(現蘇州市),1945年至1949年就讀於著名的蘇州中學,1949年至1952年在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機械系學習。1952年畢業後留校,從事鐵道車輛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任助教兼任教研室秘書。1957年由國家公派到前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61年完成學業並獲得副博士學位。1961年回國後在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任講師,1965年晉升為副教授,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4年至198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回國後晉升為教授,先後任教研室主任、機車車輛研究所所長。1986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為機車車輛專業第一位博士生導師,2000年退休。他長期兼任全中國鐵道車輛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鐵道學會車輛委員會委員及《鐵道車輛》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1989年被評為全中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獲人民教師獎章,1991年評為四川省優秀研究生導師,1986年“輪軌接觸幾何關係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993年“機車車輛動力學設計軟體”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輪軌相互作用套用軟體”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培養機車車輛跨世紀優秀人才”獲四川省和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他主編的《車輛構造》、《車輛工程》等教材多次榮獲國家和鐵道部的優秀教材獎和教學成果獎。
簡歷
1930年9月19日 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1943年——1945年 上海大同大學附中學習。
1945年——1949年 蘇州中學學習至畢業。
1949年——1952年 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機械系學習至畢業。
1952年——1957年 唐山鐵道學院助教、教研室秘書。
1957年——1961年 前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現俄羅斯聖彼得堡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學習至畢業,獲副博士學位。
1961年——1965年 唐山鐵道學院講師。
1965年——1984年 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4年——1985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1985年——2000年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機車車輛研究所所長,全中國鐵道車輛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科技成就
勤奮求學 勵志成才
嚴雋耄,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之濱、莫厘峰下的洞庭東山。其曾祖父、祖父和父親均為腦力勞動者,對子女要求嚴格,希望他們從小接受良好教育。他7歲開始在東山上國小,由於抗日戰爭的影響,先後換了4所國小。國小畢業後免試進入了由上海著名的英語教授胡敦復創辦的大同大學附中學習,1945年經嚴格考試合格後作為插班生進入蘇州中學。國中畢業後,由學校保送直接進入蘇州中學高中部學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由於戰爭的創傷,百廢待新,急需一大批建設人才。他出於對祖國的熱愛,報考了當時由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的、以茅以升為校長的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由於他喜歡裝卸和修理各種機械,因此進入了機械系學習,從此和鐵路機車車輛結下了不解之緣。
唐山工學院機械系是新成立的系,由於新中國剛建立,為了國家建設的需要,1949、1950年入學的該系大學生學制由四年改為三年,提前一年畢業,他留在了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鐵道車輛教研室任教。
1956年,受國家選派到前蘇聯攻讀研究生學位。在留蘇預備部經過一年的學習後,1957年11月踏上了北京至莫斯科的列車。並在列寧格勒鐵道學院(現聖彼得堡交通運輸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研究生學位,師從於當時國際上著名的車輛動力學專家契爾諾科夫教授。在留蘇的4年時間裡,他通過艱苦的學習和不懈努力,在學業和科學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他根據車輛固有特點,經過大量運算,分別推出了車輛高頻振動和低頻振動的簡化模型,解決了當時沒有電子計算機時代無法解決的、屬於多剛體動力學的振動問題,簡化模型的分析結果為實驗所證實,這種方法為其他研究載運工具的學者所採用。
在論文工作中他利用自己建立的模型導出了車輛振動的方程,並精確導出了車輛振動的振型、頻率和振心位置的解析表達式。首次展示了車輛側滾振動的兩種模式,即不同頻率的上心振動和下心振動,解決了當時對側滾振動中心的一些爭議。論文中他根據振型的研究,提出了減振器最佳安裝位置的原則。這些研究成果一直為前蘇聯和中國車輛動力學教科書作為經典內容保留至今。
1961年6月1日,他進行了論文的公開答辯,答辯結果令答辯委員會十分滿意,答辯委員會建議該校學術委員會破格授予他前蘇聯博士學位,這在前蘇聯是十分罕見的。但歸期匆匆,他無暇去辦理繁瑣的破格手續,至此他圓滿完成了在前蘇聯的學習任務。
嚴謹治學育英才 開創學科求發展
嚴雋耄教授50餘年一直從事鐵道車輛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學工作,桃李滿天下,培養碩士、博士近100名,80%以上已具有正高級職稱,其中有國家跨世紀人才和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如西南交通大學翟婉明教授等)。他學風嚴謹,是著名的“嚴”老師,但在生活上對學生卻非常關心,和藹可親。他的教學方法獨特,思維清楚、敏捷,特別善於引導學生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既有雄厚理論基礎,又有良好實際工作能力的學生。他為我國鐵路車輛的發展和進步培養了大量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2年,高等院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但沒有適合學員的專業教材。為了滿足這些工農兵學員的學習需要,必須編寫一本適合學員特點和水平的專業教材,他自告奮勇地承擔了這項艱巨任務。為了收集資料,他跑遍了全中國的車輛設計部門、製造工廠和鐵路局,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收集整理前幾年車輛設計、製造和工藝方面的實際資料,根據工農兵學員的實際水平編寫了專業教材,定名為《車輛構造基本知識》。由於工農兵學員基礎較差,為了使學員對車輛各零部件有直觀的感性認識,他在該書中繪製了大量的三維立體圖和剖面圖,詳細描述了車輛各部件的結構原理及其作用。學生使用了該教材後反映強烈,稱讚該教材圖文並茂,是一本適合學生特點的、難得的好書。其他鐵路院校的老師知道後紛紛要求支援,因此該教材也成為了鐵道車輛專業的通用教材,使用多年。
1977年恢復聯考後,原來的《車輛構造基本知識》已不能滿足通過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錄取的學生的教學要求,需要重新編寫。他在原教材的基礎上,補充和豐富了教材的內容,重新編寫後由中國鐵道出版社作為全中國高等學校試用教材《車輛構造》正式出版,後來獲得鐵道部優秀教材獎,並被評為國家優秀教材。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機車車輛的快速發展,為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他聯合各高等院校的資深教師,並特邀在鐵路車輛工廠生產第一線工作的技術專家組成教材編寫組,在《車輛構造》的基礎上,融合《車輛動力學》、《車輛強度》等幾門專業課的主要內容,添加國際、國內最新的機車車輛新技術和新結構,將它們有機組合成《車輛工程》一書,他擔任主編。該書於1992年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豐富,並採用了大量的彩色圖片,十分精美。出版後受到了授課老師、同學和相關技術人員的青睞,被評為鐵道部優秀教材,獲一等獎,並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
1994年以來,由於鐵路的跨越式發展和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中國鐵路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提速,鐵路車輛不斷湧現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他不但親自參與其中一些攻關項目的研究,時刻關注其變化和進展,當原教材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時,他總能適時對其加以修改和補充,使之進一步完善。因此,《車輛工程》教材多次再版,至今仍是該專業學生的教科書和鐵道車輛科研工作者的主要參考書,該書為鐵道車輛專業的教學和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2000年又被鐵道部評為優秀教材一等獎,並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
《車輛構造》、《車輛工程》這兩本經典教材是他嘔心瀝血、奮鬥幾十年做出的主要教學成果。此外,他還和同事們一起將他們多年科學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整理、編著了《重載列車系統動力學》專著,2003年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該書具有很好的工程運用價值。
鑒於嚴雋耄教授為國家教育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1989年被評為全中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獲人民教師獎章,1991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在“科研實戰中培養研究生”的教學成果1997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要論著
[1] 嚴雋耄.車輛工程.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9年第二版.
[2] 嚴雋耄.車輛構造.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0.
[3] 嚴雋耄,翟婉明,陳青,傅茂海.重載列車系統動力學.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
[4] 卜繼玲,傅茂海,嚴雋耄,萬庸寶.常導吸引式低速磁懸浮車輛動態曲線性能研究.鐵道學報,2001,23(1):29-32.
[5] 戴小文,吳嘵雄,嚴雋耄.擺式列車傾擺控制系統的信號處理.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35(6):647-650.
[6] 卜繼玲,傅茂海,嚴雋耄.擺式客車迫導向徑向轉向架導向機構參數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35(6):614-618.
[7] 郝贏,嚴雋耄,劉學毅.我國擺式列車鐵路設施的配套措施.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35(6):580-584.
[8] 戴小文,嚴雋耄,卜繼玲.擺式列車傾擺機構控制系統可靠性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0,35(6):69-71.
[9] 卜繼玲,嚴雋耄,傅茂海.我國擺式列車發展模式的探討.機車電傳動,2000,(4):1-4.
[10] 倪文波,嚴雋耄.擺式客車伺服傾擺系統性能試驗.鐵道車輛,1998,36 (7):13-16.
[11] 黃志輝,嚴雋耄.成渝線開行擺式車體列車提速的技術可行性研究.鐵道學報,1997,19(2):35-42.
[12] 傅茂海,葛來熏,嚴雋耄.高速機車車輛的線性和非線性隨機回響以及平穩性指數預測.鐵道學報,1994,16(增刊1):84-90.
[13] 戴煥雲,王開文,嚴雋耄等.250km/h高速客車轉向架選型及動力學性能預測.鐵道學報,1994,16(增刊1):68-74.
[14] 王開文,傅茂海,嚴雋耄等.我國重載貨車轉向架的述評和展望.鐵道學報,1994,16(增刊1):112-118.
[15] 嚴雋耄,王開文,傅茂海.機車車輛輪—輪與輪—軌接觸關係的比較.鐵道學報,1994,(增刊1):17-23.
[16] 沈志雲,嚴雋耄,曾京等.高速客車轉向架的動態環境和設計原理.鐵道學報,1994,(增刊1):1-7.
[17] 傅茂海,嚴雋耄,陳天星.100t重載貨車車體結構選形及參數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4,29(3):268-274.
[18] 嚴雋耄,孫翔.25t軸重貨車的可行性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4,29 (3):229-234.
[19] Yan Juanmao , Wang Kaiwen,Dai Huanyun etc. A study of the High Speed Passenger bogie Utilizing the Full Scale Roller Testing Rig.《V. S. D》Vol. 2313th IAVSD Symposium on dynamics of Vehicle on Road and Track, 1993,8:554-564.
[20] Zhai Wanming, Wang Kaiwen,Fu Maohai,Yan Juanmao . Minimizing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on Dynamic Track and Heavy Haul Freight Cars. 《Fifth Interaction Heavy Hual Railway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93,6:157-161.
[21] 嚴雋耄,鮑維千.降低機車輪緣高度的探討.內燃機車,1993,(1):5-8.
[22] 翟婉明,嚴雋耄,孫翔.大型貨車對線路動力影響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3,28(5):38-41.
[23] 嚴雋耄.機車車輛運行平穩性指數的估測方法.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2,27(4):1-7.
[24] 戴煥雲,嚴雋耄.裝用空氣彈簧的準高速客車平穩性研究.鐵道車輛,1992,(9):5-9.
[25] 王開文,戴煥雲,嚴雋耄.控制型轉向架減振器參數與動力學性能分析.鐵道車輛,1992,(4):1-4.
[26] 傅茂海,王開文,嚴雋耄.從車輛曲線通過性能討論發展大型貨車轉向架的途徑.中國鐵路,1992,(5):20-22.
[27] 王開文,嚴雋耄.高速客車非線形模型動力學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1,26(1):21-27.
[28] 傅茂海,嚴雋耄.高速客車通過曲線時的動態回響及安全性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1991,26(1):53-59.
[29] 嚴雋耄,毛家馴,黃貽祥.雙層客車橫向動力學分析.鐵道學報,1990,3(12):10-20.
[30] Shen Zhiyun,Yan Juanmao,Zen Jing etc. Dynamic Behaviour of Forced Steering Three-Piece Freight Car Truck.《V. S. D》Vol. 17103th IAVSD Symposium on dynamics of Vehicle on Road and Track, 1987 : 40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