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學術研討會”上,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會副主任委員陳忠華表示:在公民逝世後進行捐獻的器官移植領域,浪費嚴重排行榜前三名就是心、肺、胰腺,肝和腎則實現率最高。中國只進行了5例此類型肺移植、2例胰腺移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民眾對器官移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器官緊缺成為中國器官移植髮展的瓶頸。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100萬腎功能衰竭患者,30萬肝功能衰竭患者等待器官移植。
捐獻系統和受體分流系統不對接是導致供體浪費的一個很大原因。如果遇到AB血型逝世者捐獻的器官,由於匹配難度高,手頭又無全國各地受體分流系統和名單,有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資源被浪費。此外,技術不成熟、免疫抑制劑不成功等也導致移植手術失敗,供體遭浪費。
有限資源沒法用上的同時,卻是極大的“供求”缺口:中國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有1.1萬例,其中還包含大量親屬間活體移植,而每年約有150萬肝腎衰竭及其他器官移植需求的患者。
一方面是我國等待進行器官移植救命的患者排長隊、望穿眼,‘供需’缺口極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信息未對接以及各類主客觀原因,導致珍稀供體被浪費。
措施
據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對外聯絡與項目管理一部部長周簡介紹,全國器官捐獻工作會議上,相關專家就中國器官捐獻體系的建設、《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相關條款的增補等進行了討論,包括廣東省在內的中國十大省市將啟動試點,建立中國器官捐獻體系。
據了解,將擬在廣東、福建、浙江、天津、遼寧、武漢等全國十個省、市、自治區啟動試點,建立中國器官捐獻體系。應學習國外先進體系,整合登記系統與需求系統、制定捐贈器官分配的具體原則及操作規範。
自中國第一例器官捐獻、截至2009年8月21日,中國共實現130餘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案例,因為不少人實現了多器官捐獻,共救助了四五百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
觀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黃潔夫副部長在出席醫用組織庫項目發展座談會時指出中國必須儘快改變沒有器官捐獻體系的現狀,進一步規範人體器官移植,保障人民民眾的健康權益,建立中國器官捐獻體系已是迫在眉睫。
由於缺乏捐獻體系,中國器官、組織移植工作落後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也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危及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損害了醫療衛生隊伍的職業道德。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國,現每年器官移植的病例有11000多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符合倫理學的器官移植捐獻體系是非常不恰當的。建立中國器官組織捐獻體系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應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政府與社會共同努力,辦好這件事。
意義
擴大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範圍,尤其應加大更適合國情、符合社會倫理的心臟死亡器官捐獻研究,提高器官捐獻水平,是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能否良性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