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糞心憂

庾黔婁,南齊時人,母親早逝,留下父子兩人相依為命。雖然家境貧寒,但庾黔婁刻苦求學,考取了功名,出外作官,而庾父則堅持留在老家。庾黔婁走後不久,庾父就生病了,為此庾黔婁不惜辭官,回家侍奉父親,嘗父親的糞便以探尋父親病情的輕重,並燒香祈求上天的保佑,甚至寧願自己減壽來給父親增壽。

基本信息

故事簡介

南齊庚黔婁,為孱[音chan]陵令。 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 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音chai]劇,但嘗糞苦則佳。” 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 至夕,稽顙[音sang]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縣未旬日,椿[音chun]庭遺疾深。 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解析: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
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人物評價

【原文】南齊庚黔(qián)婁,為孱(cán)陵令。至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
醫曰:“欲知瘥(chái,病癒)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sāng,磕頭禮拜)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詩曰】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 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評價】南齊朝的庚黔婁,在孱陵當縣令。到孱陵就任縣令沒有十天,忽然心驚汗流。黔婁擔心父母有事,於是就棄官歸家,到家時父親病重才兩天。
醫生說:“如果想知道你父母的病會痊癒還是加劇,只要嘗一嘗他的糞便就行,如果味苦則病會痊癒。”黔婁嘗後感覺是甜味,因此心裡非常憂慮。到晚上,磕頭禮拜北斗星辰,拜求神明,要求以身代替父親去死。
庚黔婁對父親孝心的真誠懇切乃千古第一人,無以復加矣,理由有三:
首先,身在孱陵當官,心憂父母雙親。一有不好感覺,立即棄官歸家省親,真是絲毫不以自己富貴為念,心裡唯存孝養父母之念,今古無人能比,此其一也。
其次,醫囑嘗糞判斷父病好壞,真是第一難堪事也。但黔婁毫不猶豫地毅然為之,古今無人能及,此其二。
第三,黔婁嘗糞後憂心父病惡化,拜求神明要求以身代父死,是真心舍己救父,此其三。
庚黔婁為什麼能做到這些呢?因為他真正深刻地認識和體會到了父母對於子女無比深重的養育之恩,並真正心甘情願地落實在了實踐中,因此可以說他是古今第一孝子。
雖然如此,嘗糞判斷患者疾病好壞並無真正依據,黔婁嘗糞不可仿效;另外,現代診斷疾病的技術方法非常豐富有效,也不必如此。

評說

庾黔婁,新野人,字子貞。其父庾庚易,移居江陵(今荊州),隱居而不出,南齊朝廷數次徵聘他,都不肯就職。庾黔婁少時即好學,且性至孝,曾出仕齊為編令,後任孱陵令,又再任蜀郡太守;至梁代,他累遷至散騎常侍。庾黔婁做官很有政績,以仁愛化俗,居官清廉。這一則就介紹他的至孝的故事。
他當孱陵縣令,到任還沒有滿十天,忽然心驚肉跳,滿身流汗。他感應到家裡可能有大事急事了,即棄官歸家。當時他的父親已經生病兩天了。這就是詩中說: 到縣未旬日,椿庭遘疾深。 椿庭 ,是一個典故,因為《莊子·逍遙遊》中說到上古有樹木大椿長壽,又《論語·季氏》說到孔鯉趨庭,受到父親孔子的教誨,後來就組合成 椿庭 一詞,作為父親的代稱。 遘 ,是遭遇的意思。又文中的孱陵縣,西漢設定,治所在湖北公安縣西,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之。 讀到這一則,我們會再次想起《二十四孝》中的諸如 齧指心痛 那一類的遙感之說。這種孝的 感應 ,不斷被不同的情節渲染著;而現代人是最反感這一點的,指責它不科學。
但是,那個醫生很奇怪,居然說: 想要知道病情是好還是壞,只要嘗一下糞便。如果是苦的,則病不要緊的。 文中的 瘥劇 , 瘥 ,此字有兩個讀音:一讀,是疾病、病疫的惡意思;一讀,是病癒、病好了的意思,本文用此義。 劇 ,指病加重、危險。
庾黔婁嘗了一下,是甜的,心裡很憂傷。到了晚上,庾黔婁向北斗星辰叩拜祈福免災,請求以自身來代替父死。 稽顙 ,即 稽首 , 顙 ,額頭。此即是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的禮節。 北辰 ,就是北極星。
現代人讀到這一故事,大概首先反感的是那個醫生的 混賬 ,竟然想出這樣的 餿主意 ,令人厭惡;而孝子嘗便,也讓人噁心。其次,感到庾黔婁的 感應 以及做法也有點太過分了。這都是正常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動。
然而,筆者想到的是,對於一些流傳故事的情節,後人不必看得很重,也不必看得過真,關鍵是能抽繹出其中合理的核心,這也是古人編寫此類故事的出發點。
這一孝子庾黔婁的故事,其合理核心,有三點可說:一,孝子和親人是心連心的,無時無刻不牽掛著老人,尤其在遠離親人時候,更是會牽心掛肚,而當父母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時,更讓孝子們的神經繃得緊緊的。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二,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官位,當然還有捨棄其他的東西而在所不惜。順便想起元本高明在《琵琶記·伯喈五娘相會》中的一句很有趣味的話: 書,我只為你其中自有黃金屋,卻教我撇卻椿庭萱草堂。還思想,休休,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爹娘。 現代讀書人讀來,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三,孝子之至孝,甚至把親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於可以用己身來換他身。今天有許多報導,孝順的子女把自己的器官移植給父母,不就是這回事嗎?

二十四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