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代謝異常病因
本病的基本生化異常是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HGPRT或HPRT)的缺陷。正常時HPRT存在於人體各種組織中,在腦的基底節內活性較高。本酶的功能是使磷酸核糖基轉移到次黃嘌呤和鳥嘌呤,分別形成次黃嘌呤苷酸(inosinicacid, IMP)和鳥苷酸(Guanylic acid,GMP)。IMP和GMP對於嘌呤的合成有反饋抑制作用。患病者由於HPRT缺陷,IMP和GMP合成減少,對嘌呤合成的抑制作用也減少,從而嘌呤合成增多,致使其終末產物尿酸大量蓄積體內,出現高尿酸血症,並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嘌呤代謝異常臨床表現
本病的臨床特點是智力低下、舞蹈狀手足徐動、強迫性自殘、攻擊性行為和高尿酸血症。患兒初生時正常,開始發育正常,但可能在尿布上有橘黃色沙粒狀的尿酸結晶,或有血尿、尿路感染、尿結石等。約6~8個月開始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手、足、面部的不自主運動,表現為舞蹈手足徐動。運動發育倒退,肌張力增高,或肌張力不全。約1~2歲逐漸開始有自殘行為,咬傷自己的手指、舌、口唇,使之破裂斷殘,由於疼痛而大聲喊叫。自殘是一種強迫行為,有的猛撞自己頭部,自發性暴怒發作、罵人。不自主運動、肌張力不全以及肌張力增高,可致步行困難、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有的有巴氏征。激動時可誘發突然角弓反張體位。多有智力低下但不似運動障礙那樣嚴重,患兒有的尚能理解語言,但沒有一例能夠走路者。少數患兒智力近正常,但有嚴重攻擊性行為。少數可有驚厥發作。EEG多為正常,CT、MRI或為正常或有腦萎縮。還可有高尿酸血症的臨床症狀即泌尿道結石,晚期有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結節、巨細胞性貧血等。尿酸腎病如不經治療,多在10歲以前因腎功不全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