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故事發生在遠古中國西北地區。大王突然神秘駕崩。留學波斯的大王之子——十七歲的拉摩洛丹,匆匆回國奔喪。
母后在服喪期,與大王之弟、新王克洛朗成婚。深夜,父親的鬼魂告訴拉摩洛丹,是弟弟克洛朗用毒藥毒死了他。並要拉摩洛丹替他報仇。拉摩洛丹在尼瑪堆前碰到了一個神秘老人-“狼婆”她忠告拉摩洛丹要謹慎行事,否則他將後悔終身。“狼婆”教會了拉摩洛丹念咒語防妖。拉摩洛丹的戀人奧珠發現拉摩洛丹瘋了。
一個戲班到城中獻藝。拉摩洛丹趁機安排他們上演《毒殺》。台上,國王的弟弟把毒藥灌入國王的耳朵謀害了他,奪走了王后。台下,克洛朗大驚失色。
母親勸拉摩洛丹千萬不要衝動做出後悔終身的事,躲在帷幕後面偷聽的奧珠的尼瑪德朗被拉摩洛丹誤殺。母親告訴他,她真心愛的人是新王克洛朗。是老王拆散了他們。拉摩洛丹不願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狠狠地刺了自己一刀,昏死過去。克洛朗認為拉摩洛丹真的瘋了,讓他前往英國治病。拉摩洛丹在途中遇到蘇毗女國公主阿郄蘇羯,他被阿郄蘇羯的征服波斯的決心所感動,決定回去面對他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
王子的出走與父親的死,使奧珠精神失常,溺水而亡。奧珠的哥哥雷桑爾從珠峰蹬山回來,要為父親和妹妹報仇。克洛朗把一切都推到自己身上,拉摩洛丹是誤殺了他的父親。拉摩洛丹回來,正趕上奧珠的水葬。他跳入河中,要與奧珠同行。雷桑爾與他打了起來。克洛朗阻止了格鬥。拉摩洛丹把手中的刀對準了克洛朗,卻不料母親擋在了面前…
拉摩洛丹又到了尼瑪堆,等待“狼婆”教他咒語復仇。卻等來了他的母后。她告訴了他一個致命的秘密。他的親生父親就是他的叔叔、新藏王-克洛朗。而他-拉摩洛丹,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晴天霹靂。鬼魂出現了,他引導拉摩洛丹到了喜瑪拉亞山腳下,他看到了“狼婆”的屍體。
雷桑爾要與拉摩洛丹決鬥。新王克洛朗讓手下人把屬於拉摩洛丹的刀上塗了致命毒藥。拉摩洛丹卻把那把有毒的刀留給了雷桑爾。決鬥開始,新王克洛朗為雷桑爾斟上一杯毒酒,雷桑爾說要等勝出後才喝這杯慶功酒。決鬥開始,兩人暴風雨般的刀術讓人瞠目結舌。雷桑爾兇狠地拿出了看家本領,終於用毒劍一下刺中了拉摩洛丹。受傷的拉摩洛丹扔下了手中了刀,大笑起來。並向雷桑爾致謝。雷桑爾愣住了。拉摩洛丹說是為了還“債”。因為他殺了他父親,害了他妹妹。
新王克洛朗一刀砍死了雷桑爾。父子兩人對峙。克洛朗抱住了拉摩洛丹,喝下了那一杯有毒的酒的母后,衝到了父子倆人的面前。
新王克洛朗笑了:“終於團聚了!”自刎而死。
奄奄一息的拉摩洛丹慢慢從血泊中站起,眾人膜拜新王。
蘇毗女國公主阿郄蘇羯打了勝仗,到了格薩城堡下。拉摩洛丹履行他的第一次王命,他讓人把城門讓打開斡廓台進城。阿旺堆、蘇毗女國公主阿郄蘇羯和眾人流著淚祈禱天神保佑拉摩洛丹的靈魂。
阿旺堆、匈奴王子斡廓台和眾人流著淚祈禱天神保佑拉摩洛丹的靈魂。
幕後製作
該片全面啟用藏族演員。王子拉摩洛丹的親生父親由《可可西里》的男主角多布吉扮演、老國王的扮演者洛桑群培是金雞獎獲得者,母后由著名的藏族演員宗吉扮演,女主角奧薩魯央由年輕的藏族演員卓嘎扮演,王子拉摩洛丹則由2006年“加油,好男兒!”全國總冠軍蒲巴甲扮演。
《喜馬拉雅王子》是一部具有魔幻色彩和異域風情的藏語大片,劇組曾深入西藏、四川、甘肅等地拍攝,導演胡雪樺一再強調影片的大氣與唯美,顛覆了莎翁名劇《哈姆雷特》的“復仇”主題,著力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寬容”,如一把利刃將人性的善惡與愛憎剖析得尤為透徹。
據悉,《喜瑪拉雅王子》藏語版和漢語版將同步上映,與以往不同的是,該影片全面啟用全班人馬進行配音,為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留影片的藏域風格。相信無論是哪一個版本的影片,都會帶給觀眾最真實的影音衝擊。
導演胡雪樺談電影《喜瑪拉雅王子》緣起。我有一個“哈姆雷特”情結,這同我從舞台開始我的導演生涯有關,也同我的戲劇家庭有關。當年報考藝術學院,父母要我準備的獨白就是“生存還是毀滅”;家父臨終前最想排的戲就是“哈姆雷特”。在美國生活了近二十年,時代變遷,人生無常,“日暮鄉關何處是?”我常常在詢問“我從哪來?到哪裡去?”突然四年前的一天,同一個好友在紐約的咖啡館裡聊天時,我想如果讓“哈姆雷特”在離天最近的地方詢問他的出生和歸宿,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就在那一刻,神秘的西藏孕育了“哈姆雷特”,那就是電影《喜瑪拉雅王子》誕生的初夜……
影片看點
蒲巴甲講述“王子傳奇”。一位美女給他戴上“王冠”,一位美女向他遞過盾牌,“喜馬拉雅王子”蒲巴甲快步凳上雲梯,拿起那根象徵無上榮耀的“權杖”。 這是勝利者的榮耀,“好男兒”的榮耀。2006年8月26日,21歲的蒲巴甲以136萬多簡訊票贏得“加油!好男兒”大賽全國總冠軍。這一刻夢想成真,蒲巴甲簡直不敢相信。而這一切的確是真的。“甲殼蟲”們的歡呼聲是真的,東方衛視的收視率“奇蹟”也是真的。
花絮
“裸戲”已被剪掉
同《夜宴》一樣,《喜馬拉雅王子》也改編自莎翁名劇《哈姆雷特》。但是兩部電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夜宴》的主題是欲望,而《喜馬拉雅王子》的主題是恨與寬恕,“王子”復仇的對象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在武打設計方面也側重粗獷風格。
影片上映前,一張“王子”蒲巴甲赤身裸體縱馬馳騁的劇照在網上流傳。昨天發行方的負責人首先澄清這個畫面在後期剪輯中已經被刪去,不會出現在公映版本中。而導演胡雪樺的解釋是,拍攝這組鏡頭是出於劇情需要,更多的是為了表現西藏自然環境中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他進一步解釋說,“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在那種藍天白雲的環境中,人會自然想脫掉衣服,這樣的裸體鏡頭一點都不色情,很優美。”
“王子“先於“好男兒”
有人曾經表示,如果蒲巴甲不是“加油,好男兒”的冠軍,也就不會有《喜馬拉雅王子》這部影片,對此導演胡雪樺予以否認。他介紹說,2005年,他與攝影師侯詠在西藏、雲南一邊看景,一邊選演員,在九寨溝見到了“高原黑”組合的成員蒲爾巴,胡雪樺隨後把他帶到上海戲劇學院進行了兩個月的專業訓練,然後便加盟演出了《喜馬拉雅王子》。後來,蒲爾巴改名蒲巴甲,參加了“加油,好男兒!”的比賽,並最終奪冠,一夜成名。胡雪樺表示,在他的下一部電影《上海王》中,蒲巴甲還是男主角。
影片看點
造就影片強烈地域民族特色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該片的服裝設計。《喜馬拉雅王子》的服裝設計莫曉敏十年前就與胡雪樺導演在影片《蘭陵王》中有過合作。在為影片量身定做服裝的過程中,他堅持形似與神似辯證統一的原則,努力抓住藏式服飾的設計精髓,同時在樣式上又不受其固有模式的約束,力求達到“神似”。傳統藏式服飾肥腰、長袖、大襟是其典型的結構。不僅如此,首飾在藏族服飾構成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莫曉敏在影片服飾的二度創作中,堅持把握虛實結合的原則,基本款式、大塊面、大輪括作“虛”處理,飾物、圖案等作為“實”處理,精心刻畫。體現在主要人物的服飾設計上,帽飾和肩部為“實”,花大功夫仔細刻畫。如“克勞盎、娜姆王后、蘇毗國公主阿郄蘇羯”等人物的帽子和裝飾。專程去西藏,請首飾匠人按經過重新設計的要求定製 ,均採用真的“黃銅、白銅”用手工打造而成;大臣的帽子,借鑑一種喇嘛帽款式改變而來;宮廷侍衛的服飾最為誇張。其身份的特殊性,造型本就應具有一定儀式感。在片中,氂牛作為圖騰。所以大膽地將藏飾中的一種氂牛頭造型,經過設計後,做成了宮廷侍衛誇張的帽子,總體感覺異常強悍,很具威懾力。
電影是綜合的藝術。《喜馬拉雅王子》無疑是部優秀的中國影片。不僅因為有胡雪樺導演獨到的藝術品味和審美感悟,更因為影片本身所聚集的眾多對電影藝術執著追求的中國影人。由於他們,《喜馬拉雅王子》這部民族特色鮮明的影片終將被打上 “中國製作”的濃重烙印,在中國電影步向世界電影聖壇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六大傳奇背景
所謂傳奇,字面理解傳世神奇!之所以傳世,概源於這傳奇的主人公常常和我們這些凡塵之人有同樣的凡體或俗念,多少各異罷了,基於此人們才有了將之傳於現世或者傳承後世的熱情和動機。而其之神奇,卻時刻提醒我們這些冥冥眾生,世上有著甚多曠世奇聞,或驚或險、或愛或恨、或恩或仇、或感動天地或泣涕鬼神,其中別樣滋味遠非我等所能體會。電影《喜馬拉雅王子》無疑正是這樣一部傳世巨作。導演把世人皆知的戲劇經典,放在喜馬拉雅演繹,可謂是用心良苦。
藏域風情
西藏是一個神秘的地方。 宗教、民族、風俗和人情,雪域高原的一切都象喜馬拉雅山一樣讓人琢磨不透,卻又時時散發無盡的魅力,吸引你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走近她,了解她。影片中的拉摩洛丹王子在自己的神秘身世面前,迷茫、困頓、憂鬱、彷徨,觀眾意欲探究他生世秘密的迫切程度絲毫不亞於對他所處神秘高原的好奇。這正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在影片伊始,觀眾在驚嘆目光所及的雪域美景時,就不自覺地被帶入到尋求王子神秘生世之路了。
西藏之神秘,一方面是由於地域特點所形成的天塹阻隔,使在雪域生活的藏民和平原的人們長期聯絡稀疏,沒有機會交流相處,從而形成了彼此間的陌生感,甚至是敬畏感和距離感。
胡雪樺導演的《喜馬拉雅王子》雖沒有明確的介紹藏文化主旨,卻也在撥去藏域神秘面紗的道路上更進了一步。另一方面,由於藏土之地,全民信奉宗教,而藏傳佛教的地域特色和風格也使藏域更多了些與他地不同的異域風俗。
魔幻色彩
關於藏傳佛教是如何傳入西藏的,歷史上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大約在公元5世紀,一天吐蕃王室的祖先拉托多聶贊在雍布拉康屋頂上休息,忽然天上掉下來幾件佛教寶物,國王不懂它們的用途,只聽見空中有聲音說,在你五代以後將有一個懂得這些東西的贊普(吐蕃王朝的國王)出現。
當然天上掉寶物只是神話。藏文史籍說,這些東西是印度人帶來的,當時西藏人不知其涵義,印度人只好將它們藏起來,自己回印度了。不過,佛教確實是在7世紀吐蕃王朝著名國王松贊乾布時開始傳入西藏的。為了加強藏族與周邊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吸收其它民族的先進文化,松贊乾布積極發展與鄰近地區的友好關係,先後與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聯姻。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各自帶了一尊佛像到西藏,修建起拉薩著名的大、小昭寺,隨公主前來的工匠也陸續修建寺廟,隨同前來的佛教僧人開始翻譯佛經,佛教開始從尼泊爾和漢地傳入西藏。
松贊乾布去世後,西藏曆經半個多世紀的權力之爭,到其曾孫赤德祖贊時,才又大力發展佛教。公元710年,赤德祖贊向唐朝請婚,求得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後,把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遷到大昭寺供奉,安排隨行僧人管理寺廟,主持宗教活動。金城公主還成功地勸說王室接納從西域逃出的僧人,為他們修建了7座寺廟。這些措施促進了佛教在西藏的發展,引起本教大臣的不滿。他們極力壓制佛教,直到赤德祖贊的兒子赤松德贊掌權後,佛教發展趨勢才得到改善。
影片《喜馬拉雅王子》的歷史定位在唐朝之前,顯然此時的雪域高原還沒有能一統藏域的宗教和信仰。所以儘管在片中我們看到了狼婆、祭祀、鬼面具人等帶有宗教色彩的人物出場,也是導演為了強化影片的特色而刻意安排。在宗教角度上並沒有嚴格的參照意義。
酒與決鬥
《喜瑪拉雅王子》中一些生活細節的設計也儘可能的和藏民習俗有所契合。
藏族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民族。民風純樸,禮讓謙恭、尊老愛幼、誠信無欺是自古傳下來的純良禮俗。比如在飲食和飲酒方面,藏民族禮儀深刻地反映著藏族的倫理精神。平時,家人和鄰里和睦相處,愛幼,誠信待人。家中釀了好酒,頭道酒“羌批”敬獻神靈後,首先由老人品嘗。每年收割新糧食,嘗新也是老人們的“專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婦掌勺分發食物時,首先是為長者盛,然後全家圍聚火塘旁進餐,其樂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熱情周道,若有賓朋登門,定會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酒宴場面,無論是座次排位還是飲宴禮節,無處不體現主客儀禮、老幼尊卑等,既和睦融融又王臣有序。
事實上,藏民族的風俗遠比影片表現的更加複雜和豐富。比如飲茶。主人待客以香茶,客人一般要飲三碗。只喝一碗是不夠吉利的,藏諺道:“一碗成仇!”同時喝茶時不能發出“唏、唏”的聲音,更不能將碗裡的茶部喝光,否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
飲酒的習慣就更加講究些。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逢年過節.到藏族家裡做客,主人便應敬酒。請喝青稞酒是農區的一項習俗。當主人將青稞酒敬獻客人時。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滿杯喝乾、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然主人就不高興,或認為客人不懂禮貌。或認為客人瞧不起他。
飲酒是藏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一環,既有飲食享樂,更有禮儀尊卑之禮。電影后部分,拉摩洛丹與雷桑爾角斗一場戲。儘管兩人復仇之心難以釋懷,卻也要堅持在決鬥後共飲美酒,真不失雪域英雄的錚錚氣概。
葬禮
在現實的藏域,喪葬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以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為主。普通人多採用天葬。死者的屍體在經過僧人念經超度後,被天葬師將其軀體肢解並一一餵食為野生鷲鷹。鷲食屍骨越乾淨,表明逝者生前沒有罪孽,靈魂可以升入天界。天,在藏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雪域高原離天最近,它不僅是富有萬千風光的自然界的天,而且是佛教化和理想化的天國——極樂世界。用幻想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擺脫現實的煩惱把希望寄託於未來,這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影片選擇了更適於銀幕表現的水葬作為為美麗戀人的送別儀式,兼顧了西藏民族民俗,也較能為普通觀眾的視覺習慣所接受。《喜瑪拉雅王子》對藏民俗表現的另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內容就是王子戀人奧薩魯央的葬禮。在靜謐而迷幻的仙女湖上,奧薩魯央的聖潔軀體隨波緩流,回歸自然。這在藏族的喪葬風俗中稱為:水葬。
舞蹈
再來說說影片中的舞蹈。藏民族是個多才多藝的民族。人們常說:能走路的會跳舞、會說話的能唱歌。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天性,她使“世界屋脊”的雪域聖地變成為舉世公認的“歌舞的海洋”。 藏族舞蹈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舞韻、優美的唱腔、古樸的服飾、多彩的面具、神秘的劇情,使得藏舞成為藏族人民喜聞樂見的特色藝術。藏舞的類別也豐富多彩,風格獨特。有頓足為節,連臂踏歌,熱烈歡騰的農村“果諧”(圓圈歌舞);有踏步為節,重腳下節奏點子變化,熱情歡快的“堆諧”(俗稱踢踏舞);有以歌為主,歌舞結合,悠揚雅曲的“囊瑪”(內庭歌舞);有踏地為節,“喳”、“頓、踏相結合。頓挫有力的“達諧”(林區圈舞);有注重情緒表現,舞姿優美豪放的農牧區“果卓”(舊稱鍋莊舞);有圓潤舒展,長袖翩翩,鈴聲震盪,粗獷激揚,重技巧動作,表現狂熱情緒的“熱巴”鈴鼓舞;有羽錘翻飛,氣吞山河的“色瑪卓”(後藏的大鼓舞)和“卓諧”(前藏腰鼓舞);有配合劇情表演、自成一體的藏戲性格舞蹈;有伴合勞動,激發勞動熱情的“勒諧”啞劇性系列舞“羌姆”(俗稱“跳神”),以及稀世罕見,古色古香,具有西域風味的宮廷樂舞“噶爾”(供雲樂舞)等等。從動律上看,既有“舞靴”,又有“舞袖”;從韻律上講,既有“圓滑風”,又有“頓挫風”,既有“點”的強烈音響,又有“線”的圓曲流動,呈現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態的多風格特徵。因此,西藏被稱為“歌舞的海洋”並非溢美之詞,而是藏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真實寫照。
影片《喜馬拉雅王子》編舞是有著芭蕾公主之稱的中央芭蕾舞團的首席獨舞演員侯宏瀾。她曾獲盧森堡第四屆國際芭蕾舞大賽女子金獎,主演大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海盜》,並在《天鵝湖》、《堂·吉訶德》、《睡美人》、《舞姬》、《吉賽爾》、《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在進行過十多年專業芭蕾舞訓練後,舞蹈已經融入侯宏瀾的血液和生活,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電影製作中擔當編舞,對於侯宏瀾而言,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在她看來,編舞是影視劇舞蹈創作的最關鍵者。她的創作要最直接體現導演和編劇的意圖,透過舞者的靈動跳躍,舞蹈要突出影片的靈魂,直抒影片情愫。
藏飾
首飾的概念在漢文化中一般是作為人體和服裝的“點綴”,而在藏文化中,尤其對女性而言,用“渾身披掛”四字更為貼切。各類首飾與其掛件遍布全身。
頭上佩的簪子、發卡、骨環、玉磐、發珠飾鏈及各類耳環等;胸前戴的項璉、珠飾、托架(遠古金屬聖物)、嘎烏等各類護身飾件;腰上系的圖紋腰帶、金屬腰帶、懸掛的火鐮、腰包、奶勾、藏刀、海貝、小鈴等一大批精美飾件;手上戴的各類戒指手鐲;背後披掛的氆氌五彩飾帶,以及各類金銀珠寶。西藏傳統首飾的表現形式,取決於藏民族的思想觀念、社會形態,以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尤其是傳統的遊牧生活,更需要將全家,甚至幾代人所積累的財產轉化為珠寶首飾滿身披掛,而四處搬遷去尋找水草豐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掛的不僅是服裝飾件,而且是一筆巨大的財產,顯示的不僅是美,而且象徵著豪華與富有。
影評
哈姆雷特對復仇的一再“延宕”,埋下了一個悲劇的開始,也由此引發了“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眾說紛紜。比之《夜宴》將婉後作為牽動全局的“動脈”,《喜馬拉雅王子》儘管秉承了莎劇的脈絡,以王子主導的一場盛大死亡落幕,卻絲毫沒有給人以悲觀之感,反而傳遞出東方傳統信仰中轉世輪迴的觀念:死亡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與作品所設定的西藏背景恰好吻合。
叔叔弒兄登基,王后鏇即改嫁,王子深夜遭遇父王冤魂立誓復仇。故事行進至此,與勞倫斯·奧立弗的《王子復仇記》如出一轍。即使鏡頭在雪山鏡湖與宮廷美景間輪轉,早已熟識情節的觀眾仍有欣賞“藏版”莎劇之感,只是省略了其中的置景換場。然而在隨後的劇情發展中,創作者卻筆鋒一轉,讓面對“生存還是毀滅”的王子拉摩洛丹,最終用“救贖”取代了“復仇”。這一重新解構和顛覆,填補了觀眾與西方名著間的距離,印合了東方人的倫理情感。
王后為何在丈夫死後立即下嫁小叔?是一個類似“太后秘史”的疑案,莎翁名言“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軟弱”,一度成為了最好的註解。但在這部電影中,這段婚姻被改編為是一段愛情經年累月壓抑後的歸宿——克勞盎和王后本是情人,卻遭王兄橫刀奪愛,最終戀情被發現而發生了殺戮。人物行為的原動力是愛,而非貪慾,無疑為影片注入了積極的因素。克勞盎出於對王子的愛護,在決鬥中準備毒酒、利刃;王子則希望通過自己的犧牲來化解仇恨,明知是毒劍卻仍引頸相向;而王后又誤飲毒酒,一切發展都背離了克勞盎的預計。儘管沒有料到會以刎頸的方式“團聚”,但克勞盎作為父親的願望最終被成全,王子用寬容救贖了他所犯下的罪孽。
西藏的雪域高原風光和民俗,賦予了這部影片得天獨厚的畫面氛圍,也融入在劇情鋪陳和人物性格中。老國王的天葬,奧薩魯央的水葬,以及拉摩洛丹最終的火葬,暗示了人物的不同特質,顯露出魔幻神秘的韻味。而其中的水葬和火葬,更是強化了作品所要表達的寓意:水葬,兼顧了奧薩魯央溺水而亡的命運,她躺在清澈見底的湖水中產下小王子,鮮血染紅了裙裾與流水,宣告了死亡孕育新生的前奏。富有詩意的葬禮將荒原湖泊凝鍊出一份世外的靈性,回歸自然的聖潔;火葬,取了佛教中浴火重生之意,以夢想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將希望寄託於未來。拉摩洛丹臨終見到一個初生的嬰兒被托舉在高原之上,證實了愛的強大意志,延續了喜馬拉雅山的寬宏氣質。
與影片的影像相仿,何訓田的音樂同樣是意外的驚喜,綿延而沉靜。主題曲《神香》結合了藏傳佛教詩頌的音調,吟詠的男聲遊走在畫面中,悲愴而又充滿了宿命感。作為雪山之神的化身,狼婆象徵著善良之魂,引導拉摩洛丹與邪惡之魔抗爭,締造了貫穿影片始終的詭秘氣息和魔幻色彩。她那富於修飾性的語句和對白,藏族的俗語與莎翁的華麗台詞得以對接,同電影音樂本身的韻味與節奏相互迎合。
《喜馬拉雅王子》將一出性格悲劇變成了命運悲劇,以生生不息的東方化的思維,詮釋了《哈姆雷特》這部名劇的多義性。如果能以“藏語”配以中文字幕,則會給觀眾帶來更多“跟著電影去旅行”的快意。
關於演員
蒲巴甲
身高179CM ,1985年7月8日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 。2006《萊卡-加油!好男兒》全國總冠軍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07級 ,2008年摩納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獲洛杉磯國際電影節金天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