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賞花吟

善賞花吟

《善賞花吟》是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詩作。詩中以賞花為例子,探討了關於美學鑑賞的問題,歷來在美學界引起美學家的關注。詩中談論了審美聯想的意義,即花的姿態、神韻,與人類執著、自由、進取以及愛生死的心理相溝通,從而產生精神上的愉悅。對“花之妙”和“花之貌”的不同追求,正是藝術家與普通人在審美上的區別所在。

作品原文

善賞花吟
人不善賞花,只愛花之貌。
人或善賞花(1),只愛花之妙。
花貌在顏色,顏色人可效(2)。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3)。

注釋譯文

注釋

(1)或:或許。
(2)效:仿效。
(3)造:仿造。

譯文
賞花賞花
人類中有不善長賞花的,只是喜愛花兒的外表美貌。
人類中或許有善長賞花的,只是喜愛花兒的絕妙。
花兒美麗的外貌在於顏色的艷麗,顏色這種東西人類是可以效仿製造。
花兒鮮活生動的絕妙在於精神, 精神這種傳達內涵氣質的東西,人類是沒有能夠仿造的。

作品簡析

把“花之妙”與“花之貌”對立起來,似不妥。因為賞花人首先被花貌所吸引,然後才感悟花妙。但邵雍強調“花妙”強調“人莫造”的個性“精神”,對於藝術形象(形式)創造,至關重要。其實花色與花韻是一體的。色中有韻,韻中有味。有“花之貌”——藝術之形,才可言美的內質。那種只有“花之貌”而缺乏“花之妙”的作品形象,自然是膚淺的。藝術形象(形式)創造,歸根到底是藝術體驗的顯示,是藝術家對生命和內在精神的感悟的引發和拓展。“大都入之愈深,則言之愈質,言之愈質,則其傳愈遠。夫質猶面也,不華而飾之朱粉,妍者必減,媸者必增也。”袁宏道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形式與感悟的關係,藝術家對表現對象的感受愈深刻,形式就會愈有質感。猶如心靈的流泉,生命的夜鶯,靈魂的秋蛩,韻味彌深。二是說形式與表現方式的關係,大意是提倡“不華而飾”的簡樸的形式,以“減”求“增”。所謂“妍者必減,媸者必增”,未必準確。因為“不華而飾”,是以質樸見美,並非不裝飾、相貌醜就美;反之,裝飾之“妍”帶來華麗高貴之美,也是一種形式表現的風格。

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謚康節,先為范陽人,後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

邵雍邵雍
蘇門山百源之上,後人稱他為百源先生。屢授官不赴。後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游甚密。根據《易經》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一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說體系,成為他的象數之學也叫先天學。傳說他的卜術很準。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