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住持
善財洞寺現任住持能修法師,多年來精進修學,造精舍修寺院不遺餘力,寺院面貌大為改觀。並不斷赴東南亞弘揚佛法,使五台山佛教聖地馳名中外。
清代寺院背景
清朝諸帝大興佛教,尤昌黃教,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代皇帝共12次巡禮五台山,使五台山佛教的興盛達到了高峰。善財洞作為黃廟,自然得到了 帝王們的青睞。據說,當時的下院,曾作為皇家朝山的駐地,浩浩蕩蕩的朝山隊伍,就曾在清水河的山腳駐紮。下善財洞一帶,至今留有拴馬樁,還可尋覓到當年皇 家眷屬朝山歇腳的印痕,因此說善財洞在清朝也曾煊赫一時。
發展傳承
現在的下善財洞是善財洞的主院,據說光緒年間,外蒙哈拉汗大王爺上山朝拜,夜夢童子告他,朝山人數很多,上善財洞住不下,讓他在下邊再修一處寺 院,下善財洞因此而建。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清朝黃教的興盛和善財洞的地位。在下善財洞,曾供奉過上善財洞挖出的善財童子銅鑄像。 從普度小橋而過,一眼望去,下善財洞金舍輝煌,佛塔成陣,清水河譁然流淌,碧樹茂密掩映,風光秀麗可人。下善財洞占地5645平方米,中軸線自西向東依次是大門、戲台門、大雄寶殿、後殿。兩側為禪堂僧舍。寺宇山門琉璃鋪頂,翩然若飛。中間拱門上的“善財洞”三字,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進入院中,殿宇雅秀,花木蓊鬱,儼然一處善財童子的樂園。
二層式戲台門為清代遺物,內奉彌勤佛。三間大雄寶殿前置抱廈,殿內正供“華嚴三聖”,側為十八羅漢,背面主塑觀音,善財、龍女脅侍兩旁。龍女在佛教中說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8歲時在龍宮偶聽文殊說法得道。她聞法得道,方法簡便快捷,在佛教內部引起了震動。一次,智積菩薩駁斥她說:菩薩當需累劫修 行。佛尊的上首弟子舍利弗也責難龍女為垢穢女身,說她不可能成佛。龍女面對眾人責難,不慌不忙從懷裡掏出一顆大寶珠,當眾獻給了釋迦牟尼,釋尊馬上接在手中。龍女隨即對眾聖賢說:“我獻的寶珠,釋尊接受了,我成就佛果,就像佛尊接受我的寶珠一樣快。”說完,忽然變為男子,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去了。眾人目睹了這一切,才終於心服口服。龍女成佛,體現了佛性男女平等的佛教義理。她的頓悟成佛,與善財的漸修成佛,又體現了佛家修習的兩條重要途徑,這恐怕就是他們共同成為觀音脅侍的另一個緣由了。
後院為四出廊的彌勤殿,主供彌勤佛,左右是四臂觀音、文殊菩薩、綠度母、宗喀巴等藏密塑像。兩側為韋馱菩薩和密跡金剛。殿左右的地下,分置善財童子立地像,左手持蓮花,右手奉仙桃,腳踏海浪花,金光閃閃,童稚可愛。那一種手舞足蹈的樣子,簡直一個活脫脫招人喜愛的孩子。善財童子謙虛好學,佛殿里的塑像多以一個侍者的身份出現。由於其謙恭侍奉的情態,更符合人們的心理要求。因此在元代之後,又漸漸成為觀音菩薩給人們送子的樣板了。
近年中,下善財洞的住持能修法師,在前院之北興建了一處接待信徒的四合樓式精舍,寺宇背靠的山腳,挖地五尺,以水泥澆鑄築就了一條幾十米長的高台。高台之上,一字兒新建了10座樓閣式寶塔,六角六面,一色塗紅,黃琉璃飾檐,玲瓏俊秀,中有一座高出(為七層,其餘為五層),在碧山綠樹的映襯下,分外秀美壯觀,為善財洞和黛螺頂增添了不少美色。在十塔之西,還建起一座漢白玉墓塔,高台四周置欄桿,左右設踏道,別有一種雅韻。寺西開闊地,正建設一座千餘平方米的大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