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柏刺繡

啞柏刺繡

啞柏素有“刺繡之鄉”的美譽,其刺繡歷史始於周人。《尚書》中“衣畫而裳繡”,以及《周禮》中對周人刺繡、練絲情景的記載,證明了周人刺繡歷史的悠久,周人的活動地區以周原為中心,啞柏地區曾是周的王畿之地,如此考證,至遲到西周,啞柏地區的人們已經開始了刺繡。 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啞柏地區的刺繡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不同於奢華的宮廷繡、雅致的蘇杭繡,啞柏刺繡大量運用大紅、碧綠、金黃、瓦藍等對比強烈的色彩,寓意“花紅多結果,葉綠多打糧”,充滿了濃烈的鄉土、民俗氣息,啞柏刺繡的底布也與蘇杭等南方地區的大不一樣,蘇杭的刺繡均在絲綢上完成,而啞柏地區的婦女們則多把圖案繡在子紡的塗布上,別有一番韻味。啞柏刺繡的針法則以“平針”為主,以前一直使用啞柏婦女自己紡織、染色的絲線,後來改成買來的尼龍線。繡品的花大、畫面大、大方、樸實,風格簡練、構圖精巧、色彩明快、針法嚴謹、繡理分明。

基本內容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啞柏刺繡先於手繡,後又引進機繡。

..

明、清兩代啞柏僅有零星商品繡。民國初期,戰亂和饑荒使刺繡藝人死而技息。解放後,啞柏手繡有所發展,繡市得以恢復。七十年代,提倡興辦廠、場,槐花村與西安鳳凰刺繡廠掛鈎,辦起了專業機繡廠。繡工的增加,產品的繁多,外銷量的增大,啞柏先後建立了四個較大的專業集散市場。外購商,推銷員雲集啞柏,繡品銷售全國各地,也有推銷人員在東南亞國家和俄羅斯等國設點銷售繡品。新聞媒體、報刊雜誌不斷報導,我縣著名文藝作家倪運宏先生,以啞柏刺繡為背景而創作的戲劇《花鄉風情》和電影《兩對半》名聲大震,影響極大。
啞柏手繡以平針、齊針、散套針、切針、扣針、繞子針等10餘種。雖然針法很多,但在實際操作上,主要用“扎法”、“掛法”、兩種。“扎法”多用於紋樣的大實面,所以也有人稱扎法為“面繡”,“掛法”多用於紋樣的輪廓線,所以也有人稱“掛法”為線繡。從效果來看“扎法”的圖案比較豐滿厚實,“掛法”的圖案比較疏而空靈。機繡以平針、跳針、雲針、打籽等六大類為主,有針法70餘種,八十年代流行貼花,燙花和印花,九十年代流行燙繡、印繡、噴繡等工藝。主要生產枕套、被罩、床罩、檯布、門帘、洗衣機罩、電冰櫃、電視機罩、沙發苫單等十大類,100多樣花色品種。

歷史淵源

啞柏刺繡可溯源於西周、秦漢初興,隨唐繼起,衰落於民國,振興於今。

..

周人開發武功時,曾渡過渭水,到南山鑿取磨扇。它建都於灃鎬,啞柏為王畿地,又有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周禮?考工記》記載了西周人刺繡,練絲和彩繪的情景。《古人尚書》記載“衣畫而裳繡”的六種圖案。說明周代時,啞柏的奴隸主貴族中,就流創刺繡品。
啞柏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氣候溫和,適宜於栽桑養蠶、抽絲織帛,《詩經》已有記載。清乾隆年間,周至縣令鄒儒大力推廣蠶桑事業,並在啞柏建有織帛工場。
秦漢初期,兩朝都在縣東建有上林苑,修長楊宮,射熊館等宮館。文獻記載:宮牆上裱糊著精美而富麗堂皇的繡品。西漢中期,富豪官宦人家多用繡品裝裱客廳。曾做過周至縣令的白居易在駱口驛(今駱峪鄉)曾寫“繡衣不惜拂塵看”《繡婦收》等詩句。
啞柏刺繡業的興起,宗教、寺廟也用繡品裝飾。廟內的幡、帳、傘、桌幃、團墊等繡品莊重而堂皇,天主教神職人員,服飾均繡圖案,精美無比。明代周至的戲劇班、社劇裝也是民間繡工刺繡。八十年代專業和業餘劇團的劇裝,均為繡工自產。槐花村刺繡廠也改為戲裝刺繡廠,大批繡品銷往西北五省和山西等地。按照啞柏鄉俗,姑娘出嫁,必須上等繡品陪嫁,方顯姑娘才藝。一是居室繡品門帘;二是床上被面、枕頭;三是服飾、鳳冠、霞披、裙襖等;四是小裝飾品,荷包、香包、飄帶等。有的習俗還保留至今。

基本特徵

啞柏刺繡應時中低檔繡品,主銷邊遠農村和中小城鎮,為農民和低收入者服務。它以色彩為語言,以繡線為形式,通過精心設計,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和對五彩繽紛的理想的追求。繡出的形象,增加了人們的審美情趣,繡品以較低的價格和美觀實用的形象,牢牢地占領著市場。

傳承譜系

啞柏刺繡淵源流長,“歷代刺繡多嬌美,多少繡女竟折腰”。

..

槐花村張氏(約1884-1958),她從繡六十餘載,極善畫繡稿,自創新意。
仰天村婦尤志賢(1920-2002)老人刺繡,講究構圖飽滿,寓意吉祥,善於誇張變化,形象布局,錯落有致,陰陽分明,分層施色。常為村內外姑娘出嫁繡嫁衣,風冠、霞披、裙襖、飄帶。為古廟繡百花帳,萬人傘約30餘件。
昌西村張桂芳,女,71歲,自小跟母親學刺繡藝術,她的刺繡產品受到大家的好評。
田葡萄,女,50歲,自小跟母親學刺繡,她的母親就是民間刺繡高手,因而她的技術很好,她的產品經常上市,並受到顧客的好評。
一位董姓家藏有八條俗稱蛇蛻殼式的飄帶,每條三節共24節裝飾圖案,系民國25年(1936年)的繡品,景聯村張氏藏有民國32年繡的擁兜,用紅線和金線繡成的麒麟送子。

主要價值

歷史價值:啞柏刺繡年代久遠,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它源於西周,秦漢初興,隨唐繼起,從清代起至今有固定的刺繡市場,對研究歷代繡史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藝術價值:啞柏刺繡針法多變,圖案新奇,色彩柔和,層次分明,形象布局,錯落有致,豐富飽滿,善於變化,艷雅有度,生動逼真,充分顯現民間藝術的創造力。
經濟價值:啞柏刺繡品遠銷陝、甘、寧、青、新、晉、川及雲南等省,有的在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設點銷售。一業興代動百業興,織布廠、印刷廠、印染廠、繡線廠、運輸業等配套產業即地而起,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作用。

瀕危狀況

啞柏刺繡在周至縣委、縣政府及啞柏鎮的大力支持下,作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橫向比較,仍然存在著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
1、由於手工刺繡生產技術難度大,製作時間長,特別辛苦,年輕人多不願學,己經是後繼乏人。
2、手工刺繡的藝人包括傳承人年事己高,有的相繼去世,有的己不能再親手製作。
3、隨著現代商品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機繡、電腦繡花技術得到普遍套用,在此情勢下手工刺繡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市場萎縮,生存困難,面臨著有序傳承的危機,亟待搶救保護。

保護計畫

2004年,縣政府撥款1萬元,縣文化館向社會籌集資金8千元用於普查、製作、保護《啞柏刺繡》。

..

一、主要保護內容
為了保護啞柏刺繡,從2006—2010年制定了五年保護計畫,此計畫由縣文化館負責組織實施,縣文化體育局負責管理,周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負責監查、督促,保護計畫如下:
1、進一步全面細緻地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啞柏刺繡的發生,發展的歷史沿革、價值等全部狀況,錄製專題片,把資料進行整理存檔。
2、保護身懷絕技的老藝人,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結合外出進修等方式,培養年輕一代的手工刺繡人才。
3、每年撥出一定經費,保護啞柏刺繡老藝人。
4、進一步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工作,召開有關專家理論研討會,對啞柏刺繡的製作工藝進行研究。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2004年7月,周至縣文化體育局召開“挖掘保護周至縣民間藝術工作會議”,並下發檔案,把《啞柏刺繡》作為周至民間藝術重點保護項目之一。
2、2005年6月,由縣政府主管文化的副縣長主持召開了“周至縣民間藝術保護工作會議”,並下發檔案,再次把《啞柏刺繡》作為周至民間藝術重點保護項目。
3、縣文化館組織了一批業務骨幹對《啞柏刺繡》進行了普查、整理、錄像、建立了檔案。
4、每年,縣政府撥出一定經費,用於《啞柏刺繡》老藝人的生活補助。
三、十年保護目標
1、利用現代化、科技化手段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啞柏刺繡》工藝資料。
2、組織專家,對《啞柏刺繡》繼續研究、改進、創新,提高繡品質量,打出陝西、打出潼關、走出國門。
3、培養500名青年手工刺繡人才。
4、成立刺繡傳統工藝作坊,全面恢復刺繡傳統製作工藝。

..

四、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6——2007年進一步全面細緻地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摸清《啞柏刺繡》的淵源、發展過程及價值等。完善普查、資料整理為主的基礎工作。
2008——2010年組織舉辦民間工藝培訓班,培養一批青年人才,成立刺繡傳統工藝作坊,把保護髮展與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培養《啞柏刺繡》製作藝人500名。出版《周至民間美術工藝》一書,其中包括《啞柏刺繡》。讓傳統刺繡在全縣普及,並與經濟市場接軌,不斷改進創新。
五、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專家指導的,文化館館長為組長,鎮領導為副組長的啞柏刺繡保護領導小組。
2、舉辦刺繡傳統技藝培訓班,請老藝人傳授經驗和技巧,並現場督導,定期開展刺繡工藝競賽活動,提高工藝水平。
3、縣政府每年撥出一定的專項資金,對《啞柏刺繡》工藝進行保護使其發揚光大。
4、縣政府每年撥出一定經費用於《啞柏刺繡》老藝人的生活補助。

分布區域

啞柏刺繡可溯源於西周、秦漢初興,隨唐繼起,衰落於民國,振興於今。
啞柏刺繡集中分布於周至縣啞柏鎮及其周邊地區。啞柏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氣候溫和,適宜於栽桑養蠶、抽絲織帛。清乾隆年間,周至縣令鄒儒大力推廣蠶桑事業,並在啞柏建有織帛工場。按照啞柏鄉俗,姑娘出嫁,必須上等繡品陪嫁,方顯姑娘才藝。一是居室繡品門帘;二是床上被面、枕頭;三是服飾、鳳冠、霞披、裙襖等;四是小裝飾品,荷包、香包、飄帶等。有的習俗還保留至今。

..

手繡以平針、齊針、散套針、切針、扣針、繞子針等10餘種。雖然針法很多,但在實際操作上,主要用“扎法”、“掛法”、兩種。“扎法”多用於紋樣的大實面,所以也有人稱扎法為“面繡”,“掛法”多用於紋樣的輪廓線,所以也有人稱“掛法”為線繡。從效果來看“扎法”的圖案比較豐滿厚實,“掛法”的圖案比較疏而空靈。
啞柏繡品色彩富於理想化,講究強烈對比。形象布局錯落有致。圖案講究飽滿,寓意吉祥。常在《五穀豐登》、《四喜臨門》、《喜鵲登枝》、《喜上眉梢》、《五福臨門》、《龍鳳呈祥》等寓意吉慶祥和的圖案。
啞柏刺繡做工講究,常用大紅、碧綠、金黃、瓦蘭等色對比,其寓意是花紅多結果、葉綠多打糧,不同的色布採用協調而素雅的絲線,以不同的針法,並以金、銀等絲線鉤邊使色彩協調美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