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唐鐃歌鼓吹曲·鐵山碎》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雜言詩
作品原文
唐鐃歌鼓吹曲·鐵山碎[1]
鐵山碎,大漠舒[2]。二虜勁,連穹廬[3]。背北海,專坤隅[4]。歲來侵邊,或傅於都[5]。天子命元帥,奮其雄圖[6]。破定襄,降魁渠[7]。窮竟窟宅,斥余吾[8]。百蠻破膽,邊氓蘇[9]。威武燀耀,明鬼區[10]。利澤彌萬祀,功不可逾[11]。官臣拜手,惟帝之謨[12]。
註解
[1]鐵山,在今內蒙陰山北,為突厥族所居之地,六世紀中葉開始強盛,隋時極盛。唐王朝大敗突厥後,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為獲喘息機會,曾派使者偽言請和,但其陰謀被識破,頡利被俘,大唐北部邊境因而安定五十餘年。“鐵山碎”,即頡利陰謀被徹底粉碎之意。
[2]大漠:指我國西北部的廣大沙漠地區。舒:舒展,引申為廣袤、寬闊無邊。
[3]二虜:指突厥的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兩股勢力。勁:強悍、強勁。穹廬:古時遊牧民族居住的圓頂氈帳。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突厥的兩個可汗(當年)何其強勁,(他們)穹廬相連。
[4]北海:貝加爾湖。專:獨占。坤隅:西南一方。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二虜)背靠著北海,占據著那一方的地盤。
[5]或:有時。傅:同“附”,靠近。都:唐朝京城長安。據史載: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突厥曾侵擾到長安附近。
[6]天子:李世民(太宗)。元帥: 并州總督徐世勣(即李勣)和兵部尚書李靖。太宗即位後,曾命二人率兵分六路討伐突厥。奮其雄圖:施展其雄才大略。
[7]定襄:郡名,漢置,轄境各朝代不同,一般認為相當於今山西忻縣和定襄縣兩地,一說在今山西大同縣西北。降(xiáng 祥)魁渠:使動用法,使那些大首領投降。渠:通“巨”,大也。
[8]窮竟窟宅:徹底搗毀敵人巢穴。斥:拓展。余(xú 徐)吾:縣名,漢置,故城在今山西長治市。
[9]百蠻:泛指當時侵擾中原地區的北方、西北方少數民族侵略者。邊氓:邊疆的百姓。蘇:困頓後得到休息,引申為舒坦、獲救。
[10]燀(chăn 產)耀:光輝照耀。鬼區:鬼方,此處稱突厥所居之地。
[11]彌:久遠,引申為延續。祀(sì 四):年。 [12]拜手:古代男子常用的表示禮節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統稱“拜”,“拜手”指跪下,兩手拱合,俯首至手與心平的跪拜禮。謨:計謀、謀略。
譯詩
鐵山夷胡告破,大漠內外緩舒。
頡利突利強悍,狼狽為奸作惡。
背倚北海之利,獨霸一方水土。
連年南下挑釁,兵臨長安國都。
太宗號令二帥,大展雄才宏圖。
天兵直入定襄,突利元兇降伏。
乘勝搗毀敵巢,揮師北上余吾。
百蠻聞風喪膽,黎民如脫水火。
聖威光輝普照,明及鐵山蒙古。
恩澤延至萬代,奇功往世絕無。
臣民頂禮膜拜,太宗曠世聖主。
作品簡析
《唐鐃歌鼓吹曲·鐵山碎》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八首。《鐵山碎》敘突厥二虜終於臣服之實,頌高祖厚德,其實這時候唐太宗已登基,有功者,太宗也。舉師西北,可謂勢如破竹,而平叛功成以後,又行安撫,“利澤萬祀,功不可逾”。此篇筆法與《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基本相類,為一氣承接法,均一貫而到底,不生曲折,不敘旁條,卻有波瀾壯闊、大氣磅薄之效。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