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鐃歌鼓吹曲·高昌

《唐鐃歌鼓吹曲·高昌》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組詩《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十一首詩。此詩歌頌唐朝大將李靖的功績。

作品信息

【名稱】《唐鐃歌鼓吹曲·高昌》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唐鐃歌鼓吹曲·高昌[1]

麴氏雄西北,別絕城外區[2]。既恃遠且險,縱傲不我虞。烈烈王者師,熊螭以為徒[3]。龍旂翻海浪,騎馳坤隅[4]。賁育搏嬰兒,一掃不復余[5]。平沙際天極,但見黃雲驅。臣靖執長纓,智勇伏囚拘[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鹹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7]。兵戍不交害,各保性與軀[8]。

註解

[1]據《新唐書·高昌傳》及《李靖傳》,均無李靖滅高昌之事,此篇所述與史料有出入。史書載,公元639年(貞觀十三年),太宗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大總管,率步騎數萬眾以擊高昌,次年滅高昌。

[2]麴(qū 區)氏:《舊唐書·高昌傳》:“其王麴伯雅,即後魏時高昌王嘉之六世孫也。……武德二年(619),伯雅死,子文泰嗣。”這裡所指的就是伯雅子文泰。臣外區:指麴氏臣西突厥。

[3]烈烈:威武貌。熊螭(chī 雌):喻士兵如熊螭一般勇猛。

[4]龍旂(qī):上繡龍形之旗。馹(yì 異):古代驛站用的車。 馹騎:指車騎。坤:西南方向。

[5]賁(bì 幣)育:指古時兩位勇士孟賁和夏育。傳說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豺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搏:空手而執也。

[6]囚拘:象犯人一樣受拘束。

[7]天可汗:《舊唐書·唐太宗紀》:“貞觀四年(630)夏四日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蕃鹹請上尊號為‘天可汗’……”意思是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8]兵戍:一作“兵戎”,指軍隊。性與軀:指生命財產。

譯詩

麴氏文泰兮西北獨霸,不君不臣兮對外屈膝。

有恃無恐兮天高地遠,豈奈我何兮狂傲無忌。

王師討伐兮威風凜凜,將士勇猛兮熊螭可擬。

旌旗獵獵兮如雲如浪,戰車賓士兮長驅直入。

賁育轉世兮擒賊何難,橫掃千軍兮全面徹底。

平沙漫漫兮直上天穹,黃雲滾滾兮不辨東西。

偉哉李靖兮長纓在手,智勇雙全兮蒼龍被執。

平息叛亂兮太宗端坐,群夷懾服兮匍匐致禮。

誠惶誠恐兮尊唐為神,嘖嘖讚頌兮古今第一。

獻號可汗兮天字為冠,稱臣不貳兮效忠唐李。

相安無侵兮兵戎不犯,太平盛世兮樂事無已。

作品簡析

《唐鐃歌鼓吹曲·高昌》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十一首。此詩與《唐鐃歌鼓吹曲·吐谷渾》都是敘李靖赫赫戰功,為五言詩,似樂府作品,又如古詩風味,一韻到底,筆法與《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唐鐃歌鼓吹曲·鐵山碎》相類。值得一提的是,此詩盡極歌功頌德之美辭麗語,蠻夷臣服,“鹹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 從某種意義上看,表現了詩人盼統一頌太平的愛國情懷。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