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曾指導藥學系72~75級本科生《藥用植物學》的峨眉山野外實習,1979年,同我校李仿堯老師一道去阿壩州汶川縣草坡鄉砂排村“貝母山”,指導藥學系76級學生的高山畢業實習中,發現了一種植物產生川貝母的“松貝母”和“青貝母”兩種商品藥材的原因。1982~1987年,指導藥學系78~84級7個年級《中藥鑑定學》的臥龍自然保護區高山實習,並長期擔任《中藥鑑定學》的講授。1988年獲成都中醫學院1986~1988年“教學優秀獎”。1995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確定了“中藥的品種質量和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方向。
教學中注意發現問題,充實教學內容。例如:指導學生的畢業專題實習中,發現大黃的顯微鑑定中的組織特徵,韌皮部中有分泌組織粘液腔,而過去的文獻都無這一特徵的記載,原因是產地在採收加工大黃時,都已除去“粗皮”,韌皮部已多被除掉,導致外國學者對從我國進口的大黃做顯微研究時產生錯誤。又如川貝母,同一種植物鱗莖,為什麼商品藥材要分為“松貝母”和“青貝母”?原因是不同生長期的鱗莖,它的性狀特徵明顯不同。對川木通的研究發現,商品藥材的主要植物來源是粗齒鐵線Clematis argentilucida ,其次是小木通W. T. Wang C. armandii Franch. 。而《中國藥典》和許多文獻收載川木通的植物來源都是小木通和繡球藤C. mantana Buch. Ham.,而無粗齒鐵線蓮。
近年來,還參加做了川白芷的GAP研究。研究口腔潰瘍等症的廚房製劑,用於臨床後,獲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
成就及榮譽
參加了1977年版《中國藥典》的多種中藥撰寫;參加編寫1977年版和1980年版《中藥鑑定學》《中醫百家藥論繪萃》《現代中藥材商品通鑑》《中國本草彩色圖鑑》草藥篇第三卷、《中醫學習學》和《中國民族藥志要》等專著,公開發表“川板藍根的鑑定”、“糯米藤根的形態組織學研究”和“川木通的形態組織學鑑定”等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中醫學習學》獲四川省中醫管理局1994年“中醫藥科技進步”獎和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