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簡介
![獻陵墓區現狀](/img/a/e92/nBnauM3X1cTO0kzM0AjM2Y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wI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獻陵墓冢呈復斗形,長寬約100米,高13米,陵前飾有大型華表、石犀,特別是石虎、石犀,體態雄建、沉毅、昂揚,除其中一石犀、石虎已移入陝西省博物館石刻室外,其它均保留在墓前。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的功臣、密戚陪葬冢,已發掘的和有墓碑者,計有李風、李神、樊興等30多座。
結構布局
![獻陵封土堆](/img/6/ea1/nBnauM3XzgTN4cjMyEjM2Y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xI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唐獻陵石刻整體上造型雄健、粗狂豪放,雕刻手法和體裁多樣,雕刻手法以圓雕為主,也有浮雕和線刻手法。唐獻陵石犀體態龐大,通過遍飾鹿遴紋,做走動姿態;石虎造型古樸凝重,四肢健勁。
唐獻陵所在地唐時屬池陽縣(今三原縣),隸屬雍州。五代至元代,先後屬大安州、耀州、感義軍,皆為今三原縣所轄範圍之內,只是名稱有所變更而已;明代時先屬耀州,後屬西安府直至清末;民國時期至今除1953~1956年間改屬渭南分區行政專署外,一直歸鹹陽地區三原縣管轄。
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李淵駕崩,葬於獻陵。獻陵修建之初沒有陵邑,分為內外二城,規模宏大壯觀。內城四門各有石虎一對,南門外矗立著一對高大的華表和石犀,獻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徑東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園的周圍分布有67座皇親重臣陪葬墓,宛如眾星棒月,將獻陵襯托得十分壯觀。
![獻陵石虎](/img/a/141/nBnauM3XzAjMyITOxUjN2gDMxITM1ATM3UTMwADMwAzMxAzL1Y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獻陵石刻渾厚質樸,健壯豪放,造形剛毅沉穩,氣宇軒昂。四門的石虎碩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機敏,四肢強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兩端有一對體形高大的石犀。南門外立有8米高的華表,上蹲犼獸,下雕盤龍,八棱形的柱體刻滿了花紋,顯得莊嚴肅穆。獻陵石刻具有濃郁的初唐藝術風格,是研究唐代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獻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築378間,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長寬均為100米,陵台為覆斗形,位於陵園中部偏東,底邊東西長139米,南北長110米,頂部東西長30米,南北長10米,高19米。關於獻陵的建設規劃,唐太宗曾下詔有司討論,決定按東漢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規模建設。現存高度與記載大體一致。內城四面有門,門內各有一對石虎,把守四門,眼神機敏,四肢健勁,南門外300米,有一對石犀,又約100米處,有一對石華表。整個石刻品類極簡,但雕刻藝術價值很高,渾厚質樸,造型剛毅,健壯粗獷,豁達昂揚。如華表座上浮雕的龍和頂上圓雕的狻猊,用筆十分簡潔,賦形又極為生動。圓雕的虎、犀,形體高大,用寫實的手法鐫刻出猛獸的形象,粗壯的軀體,簡練的線條,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裝飾,既刻畫出獸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愛,這是唐陵石雕藝術的代表和精品。
陪葬墓
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功臣貴戚陪葬冢,共有67墓。史載有楚國太妃萬氏、館陶公主、河間王孝恭、襄邑王神符、清河王誕、韓王元嘉、彭王元則、道王元慶,、鄭王元懿、虢王元風、邦王元亨、徐王元禮、滕王元嬰、鄧王元裕、魯王元夔、霍王元軌、江王元密、江王元祥、密王元曉、并州總管張綸、榮國公樊興、平原郡公張楷、譚國公丘和、巢國公錢九隴、刑部尚書劉德茂,刑部尚書沈叔安。已發掘或有墓碑者,計有李鳳、李神通、李孝同、臧懷恪、樊興等30多座。這些陪葬陵,把獻陵襯托得異常壯觀。獻陵2000年被國家宣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墓特色
![獻陵景區](/img/c/e49/nBnauM3XyQjM4YTO2gjMxEDN5ITM2gDM3MjMwADMwAzMxAzL4I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關於李淵
![出土文物](/img/3/a0e/nBnauM3XxQTN2UjMxUTMzkTNzQTM5YDMwIjMxADMwAzMxAzL1E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歷史功績
在初唐建設的過程中,李淵不但有著國人的軍事謀略,還有宏大的政治謀略,正是它全面治國安邦,才使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有了堅實的基礎,體積唐朝建國,不能不提太原起兵。其實,從歷史記載的蛛絲馬跡來看,李淵也不是一無是處,他本人不僅早就動了取代隋朝的心思,而且深某熟慮,不動聲色,暗中積蓄力量,尋找時間。充分展示了政治家的遠見和創業之君的穩健與開拓的政治作風。當上太原留守後,李淵暗中加緊該朝換代的各項準備,617年,認為時機成熟的他起兵反隋。他不僅開創了大唐基業,再稱帝後,還套用自己的謀略掃平群雄,統一全國,為李世民的大治打下基礎。
歷史地位
![獻陵[唐]](/img/5/b87/nBnauM3X0AzNxYDO4YzNwcDOxITM5IzMwATMwADMwAzMxAzL2c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唐朝帝王陵墓石刻為一所綿延三百餘里的石雕藝術館,恰如其氛,唐朝陵墓石刻所表現出的精細的雕刻藝術,工整的創作模式,浪漫自由的創作風格,與背景融為一體的藝術表現力和與時代精神和諧統一的感染力,確實不失為中國雕刻藝術中精品的精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對唐朝帝王陵墓石刻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裡作為中國古典藝術極具代表性的東西,綻放著耀眼的光芒,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盜墓事件
![獻陵交通圖](/img/0/52d/nBnauM3XzUTNyQDN3MjM2YDOyMTM3IDO1gzMxADMwAzMxAzLzI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97年春天,犯罪嫌疑人顧某夥同他人在富平縣呂村塬上,趁夜黑無人之機,盜掘唐獻陵陪葬墓一座,共盜得粉彩馬45件,通過他人銷贓後獲得贓款5000元。案發後,為逃避法律追究,顧某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潛逃之路。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在今年的追逃戰役中,該顧被富平縣公安局一舉抓獲,潛逃十年後終於落入法網。經該縣人民檢察院批捕起訴後,近日,顧某被富平縣人民法院以盜掘古墓葬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從1998年7月—2002年11月四年間,與三原毗鄰的渭南市富平縣農民陳九龍、吳玉龍、陳寶勝、吳運等人多次盜掘唐獻陵的陪葬墓多座,造成了大量珍貴文物的流失。而讓人吃驚的是,四年多時間裡,陳九龍等人盜墓的地點均在富平縣杜村鎮留召村。“唐獻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杜村鎮乃獻陵的重要陪葬墓區,但由於有關方面疏於管護,導致這伙盜墓賊在同一區域內長期多次盜墓而未被發現,實在是讓人痛心啊。”一位文物專家說。
唐朝君主陵墓
君主 | 陵墓 | 地點 |
唐獻祖 | 建初陵 | 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 |
唐懿祖 | 啟運陵 | 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 |
唐太祖 | 永康陵 | 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 |
唐世祖 | 興寧陵 | 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 |
唐高祖 | 獻陵[唐] | 陝西省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 |
唐太宗 | 昭陵 | 陝西省醴泉縣九嵕山 |
唐高宗 | 乾陵 | 陝西省乾縣梁山 |
唐義宗 | 恭陵 | 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 |
唐中宗 | 定陵[唐] | 陝西省富平縣龍泉山 |
唐睿宗 | 橋陵 | 陝西省蒲城縣 |
唐讓帝 | 惠陵[唐] | 陝西省蒲城縣三合村 |
唐玄宗 | 泰陵[唐] | 陝西省蒲城縣金粟山 |
唐奉天帝 | 齊陵 | 陝西省臨潼新豐 |
唐肅宗 | 建陵[唐] | 陝西省醴泉縣武將山 |
唐承天帝 | 順陵 | |
唐代宗 | 元陵 | 陝西省富平縣檀山 |
唐德宗 | 崇陵 | 陝西省涇陽縣嵯峨山 |
唐順宗 | 豐陵 | 陝西省富平縣 |
唐憲宗 | 景陵[唐] | 陝西省蒲城縣金熾山 |
唐穆宗 | 光陵 | 陝西省蒲城縣 |
唐敬宗 | 莊陵 | 陝西省三原縣 |
唐文宗 | 章陵 | 陝西省蒲城縣天乳山 |
唐武宗 | 端陵 | 陝西省三原縣騰張村 |
唐宣宗 | 貞陵 | 陝西省涇陽仲山 |
唐懿宗 | 簡陵 | 陝西省富平縣紫金山 |
唐僖宗 | 靖陵 | 陝西省乾縣雞子堆 |
唐昭宗 | 溫陵 | 河南省偃師市 |
唐景宗 | 和陵 | 山東省荷澤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