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尼菌屬

哈夫尼菌屬拉丁學名(Hafnia Mōller,1954) 直桿狀,直徑約1.0μm,長2.5~ 5.0μm,符合腸桿菌科的一般定義。

哈夫尼菌屬

無莢膜。革蘭氏陰性。30℃時周生鞭毛運動,但可能出現不運動的菌株。兼性厭氧,有呼吸和發酵兩種類型的代謝,在一般培養基上容易生長。在營養瓊脂上的菌落直徑一般是2~4mm,形態呈光滑、潮濕、半透明、灰色、表面光澤、邊緣整齊。氧化酶陰性,接觸酶陽性,化能有機營養。大部分菌株利用檸檬酸鹽、醋酸鹽和丙二酸鹽作為惟一碳源(接種3~4天后 )。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在Kligle鐵瓊脂的高層中不產生H2S。不產生明膠酶,脂肪酶和DNA酶。不利用藻朊酸鹽,不分解果膠酸鹽。不產生苯丙氨酸脫氨酶賴氨酸鳥氨酸脫羧酶試驗陽性,但精氨酸雙水解酶試驗陰性。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不從D-山梨醇、棉籽糖、蜜二糖、 D-阿東醇和間-肌醇產酸。MR試驗35℃陽性22℃則是陰性。通常在22~28℃由葡萄糖產生乙醯甲基甲醇,但在35℃ 時不產生。分布在人和動物包括鳥類的糞便,也分布在污水、土壤、水和乳製品中。 DNA的G+C mol%為48~49(Tm,Bd)。

模式種:

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

相關新聞

有機氯農藥農藥殘留稻田土壤毒死蜱有機污染物降解菌哈夫尼菌屬

摘要:農藥在環境中的殘留及污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污染問題尤其嚴重因此,致力於農藥在環境中的殘留分析和降解研究,具有實際套用價值本文結合我國使用有機氯農藥的特點,選擇曾在我國使用歷史最長、造成污染較為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DDT和六六六以及國際社會要求控制的其它有機氯農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美國國家環保局EPA方法為基礎,開發了18種有機氯農藥OCPs的二級質譜分析方法,對土壤進行目標物添加實驗,回收率和方法檢測限符合國家要求的農殘分析標準通過對湖南東部七個地區稻田土壤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檢測,研究分析了湖南地區稻田土壤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污染情況,結果表明稻田土壤中殘留的有機氯農藥主要為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類,占有機氯農藥殘留總量的84.6%,其中HCHs含量介於1.7~25.3μgkg之間,平均含量為18.21xgkgDDTs含量介於10.5~40.4μg、kg之間,平均含量為23.8μgkg殘留水平較高的是β-HCH、DDT和DDE,平均濃度分別為12.9μgkg、11.4μgkg和9.8μgkg,兩類污染物殘留量均低於《食用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指標》HJ332-2006限值其他13種農藥也各有不同程度的檢出,同國內外其他地區同類研究農田土壤相比,殘留量處於中等水平初步風險評估表明湖南地區農田土壤中六六六和DDT的殘留具有一定的生態風險毒死蜱Chlorpyrifos是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ChemicalCo.於1965年開發並研製出來的一種廣譜性有機磷酸酯殺蟲劑,是一種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其潛在危險性不容忽視本研究從農藥廠排污溝污泥中分離到一株對毒死蜱有較強降解能力的菌株CH3,通過生理生化試驗初步將該菌鑑定為哈夫尼菌屬Hafniasp此哈夫尼菌能以毒死蜱為唯一碳源生長,在溫度為30℃,pH為7.0,毒死蜱初始濃度為200mgL的條件下,歷時6d,毒死的降解率可達78.5%菌株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pH為7.0,最適降解濃度為200mgL對碳、氮源利用廣泛,最佳碳源為蔗糖和葡萄糖,對氮源選擇性不高,在無機氮源和有機氮源中均能較好地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