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單位為厚壁的圓筒狀結構,與骨幹的長軸呈平行排列,中央有一條細管稱哈佛管。圍繞哈佛管有5~20層骨板呈同心圓排列,宛如層層套入的管鞘,哈佛管與其周圍的骨板層共同組成骨單位,亦稱作哈佛系統。Clopton Havers 於1691年最早確定了密質骨結構,並把密質骨的基本結構單位命名為哈佛系統。因為他當時沒有敘述圍繞血管呈同心圓排列的骨板,後來一些作者根據同心圓排列的骨板,又命名為骨單位。無數的骨小管(canaliculi)呈放射狀,從哈佛管向骨陷窩走行,使哈佛管與陷窩相通。其功能是使陷窩內的骨細胞經骨小管獲得營養液,同時將代謝產物排出。陷窩是扁形或橢圓形結構,其內壁有無數小裂隙,與骨小管相通,骨細胞的許多細長的突起,經裂隙伸入骨小管內。每一骨單位的表面有一層粘合質,呈強嗜鹼性,含有大量的骨鹽,但膠原很少。在橫斷面的骨磨片上呈折光較強的骨單位輪廓線,稱為粘合線(cementing line)。在骨單位之間,充填著一些不完整的骨單位,形狀不甚規則,大部分缺乏哈佛管,稱為間骨板(interstitial lamellae),是部分吸收後的骨單位,也是舊有的骨單位遺蹟。哈佛管的直徑平均為300μm,大約3~5mm長,內壁襯附一層結締組織,其中的細胞成分隨著每一骨單位的活動狀態而各有不同,在新生的骨質內多為成骨細胞,被破壞的骨單位則有破骨細胞。一般的骨單位為梭形細胞,許多較早期的骨單位,特別是新生兒的皮質骨,缺乏環形排列的同心圓骨板層。骨沉積在骨外膜或骨內膜溝的表面形成的骨單位,或在松質骨格內形成的骨單位,稱為原發性骨單位(primary osteon)。哈佛管被易變的延長了的同心圓骨板柱圍繞,僅有幾層骨板。原發性骨單位常見於幼骨,特別是胚胎骨和嬰兒骨。隨著年齡增長,原發性骨單位也相應減少。繼發性骨單位(secondary osteon)與原發性骨單位相似,但是由原發性骨單位改建後形成。繼發性骨單位,又稱繼發性哈佛系統,因為有一粘合線,很容易辨認,並使其與鄰近的礦質化組織分開來。
哈佛系統
哈佛系統是成熟密質骨,有成人密質骨的顯著特徵。在初生時,僅在人骨的股骨中段出現,日後在所有長骨逐漸形成。雖然呈縱向走行,但常有許多分支互相間形成廣泛吻合。哈佛管內有小血管,僅有單條的大都為毛細血管,有時可見到兩條,為小動脈或小靜脈。伏克曼管與哈佛管走向相互垂直,並彼此相通,因此,其中的血管也彼此交通。在哈佛管內還可見到細的神經纖維,與血管伴行,大都屬於無髓神經纖維,但偶爾可見到有髓神經纖維。這些神經主要由分布在骨外膜的神經纖維構成,從其粗細可表明,即含有節後交感神經纖維,也含有細的無髓痛覺傳入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