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品
1954年自編長篇《荊釵記》,與陳希安拼檔演出。1955年後,參加演出中篇評彈《林沖》、《王孝和》、《麒麟帶》,參加創作、整理並演出中篇《雪裡紅梅》、《江南春潮》、《老地保》,長篇《珍珠塔》,以及自編自演短篇《張金髮》、《招待如親人》等。1963年改與徐麗仙拼檔,編演長篇《豐收之後》。說表洗鍊、生動,腳色官正恰當,格調雅逸溫文,說噱彈唱俱見功力,尤以彈唱最著。其“俞調”的三弦伴奏和“沈薛調”、“蔣調”的琵琶伴奏,烘托熨貼流暢。致力於彈詞音樂改革創新,1949年後,先後為《劉胡蘭就義》、《杜十娘·聞歌》、《王魁負桂英·情探、離魂》等唱篇及開篇《向秀麗》、《老貧農月下犁地》等譜創新曲,參加為毛澤東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譜曲的加工,並譜唱開篇《岳雲》、《秋思》等。對“俞調”、“陳調”、“祁調”等流派唱腔及其伴奏音樂作了新的發展,對“沈調”結合本人嗓音及演唱實踐,亦有所發展。
個人成就
1956年開始,兼任上海戲曲學校評彈班、上海市人民評彈團學館、蘇州評彈學校等教研組負責人並在上海音樂學院兼課。曾創造評彈課堂教育及基礎課程系統教育方法,為評彈教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盤點上海評彈團演員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上海評彈團的前身——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成立,至今已五十餘年了。半個世紀以來,上海評彈團的幾代文藝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出人、出書、走正路”,為評彈這一江南奇葩的盛開不敗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
劉天韻| 蔣月泉| 唐耿良| 張鴻聲| 張鑒庭| 姚蔭梅| 周雲瑞| 朱慧珍| 徐雪月| 陳希安| 張鑒國| 王柏蔭| 姚聲江| 吳劍秋| 韓士良| 謝毓菁| 程紅葉| 陳紅霞| 嚴雪亭| 楊仁麟| 蘇似蔭| 楊德麟| 吳子安| 徐麗仙| 吳君玉| 薛筱卿| 楊斌奎| 楊振雄| 楊振言| 張維楨| 江文蘭| 徐雪花| 華士亭| 華佩亭| 薛惠君| 朱雪琴| 張效聲 | 郭彬卿| 張振華 | 馬小虹| 張如君|劉韻若| 饒一塵| 陸雁華| 余紅仙| 趙開生| 石文磊| 吳靜芝| 孫淑英| 沈偉辰| 沈世華| 江肇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