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血管損傷

周圍血管損傷

周圍血管損傷是外科急診常見的一種損傷,重要的血管傷常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及肢體缺血壞死。早期處理不當常可危及生命。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周圍血管損傷
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
疾病描述
周圍動脈瘤可以發生在頸動脈、上肢及下肢各主幹動脈,其中以股動脈和膕動脈較常見。

症狀體徵

周圍血管損傷周圍血管損傷

最主要的症狀是局部搏動性腫塊,伴有脹痛,可有震顫和血管雜音。不同部位的周圍動脈瘤,各有其特殊的症狀體徵:①頸動脈瘤,頸側部有搏動性腫塊,可因壓迫迷走神經、頸交感神經及臂叢神經,出現聲音嘶啞、霍納(Homer)綜合徵、上肢感覺異常等症狀。瘤腔內血栓脫落導致持久的或一時性缺血性腦卒中。②鎖骨下動脈瘤,在鎖骨上區出現搏動性腫塊,臂叢神經受壓引起上肢感覺異常和運動障礙。③股動脈瘤,在股三角區或大腿內側有搏動性腫塊.一般伴有明顯疼痛。當股神經受壓時,出現下肢麻木、放射痛壓迫股靜脈時出現下肢腫脹。易並發遠端動脈桂塞。①膕動脈瘤,在膕窩有搏動性腫塊,患肢通常處於被動屈膝體位。很易並發小腿主幹動脈栓塞,造成缺血性壞死。

疾病病因

創傷和動脈硬化是主要病因.其次為內源性感染(如細菌性心內膜炎脫落的感染性栓子)。由創傷引起的動脈瘤,又稱假性動脈瘤,大多數為單發性;由動脈硬化引起的,可呈多發性,且常與主動脈瘤同時存在。
生理
創傷和動脈硬化是主要病因.其次為內源性感染(如細菌性心內膜炎脫落的感染性栓子)。由創傷引起的動脈瘤,又稱假性動脈瘤,大多數為單發性;由動脈硬化引起的,可呈多發性,且常與主動脈瘤同時存在。
檢查
周圍動脈瘤部位較淺,一般不難發現.根據搏動性腫塊所在部位可以作出臨床診斷。創傷後出現搏動性腫塊.提示為假性動脈瘤;發生在細菌性心內膜炎急性期的,提示為感染性動脈瘤。超聲檢查可以鑑別鄰近動脈的實質性腫塊。動脈造影(包括DsA)是最常用的診斷方法.可以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治療方案

周圍動脈瘤發生後,將漸進性發展,不僅影響供血組織的功能,而且可以並發缺血性改變或動脈瘤破裂導致嚴重後果。因此,除了全身狀況不能耐受手術者外,都應作手術治。手術的基本原則是切除動脈瘤和動脈重建術。較小的動脈瘤,在瘤體切除後作端端吻合術;較小的假性動脈瘤,則可直接修補動脈裂口,或用補片修復。較大的動脈瘤,如周圍粘連不明顯,可在切除瘤體後植入自體靜脈或人工血管;如果與周 圍組織粘連嚴重,則宜切開瘤體,取除血栓後在瘤腔內置入移植血管。當動脈瘤較大. 與周圍重要組織粘連嚴重,且有豐富的側支血管.此時可選擇下述方法:在瘤兩端結紮 並切斷動脈,曠置瘤體,用人工血管或自體靜脈作旁路術。對於感染性動脈瘤,不僅需 要套用有效抗生素治療,並應選用自體靜脈作為血管重建的材料。

疾病預防

創傷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和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