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家族

呂氏家族

百家姓之一,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岳,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董呂村一帶,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歷史來源

來源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齊太公呂尚。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帝時,姜姓後裔伯夷為掌管禮儀的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禹代行天子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伯夷和親族就被舜分封到現河南省南陽附近,組成了一個彊域不過七十里地的候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候。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候國。春秋戰國時代,古呂國和齊國並存了三百餘年,到呂尚的第12世孫齊桓公時,楚文王發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陽鄧國,攻打南陽古申國。申國被楚國滅掉之後,位居申國以西的呂國人,懼怕楚國發兵來攻,一大部人東遷新蔡,建立了新的呂國,史稱東呂國。公元前553年東呂國被蔡景公滅國。公元前391年齊國被田氏所篡失國,齊宣公積一部分子孫流亡他國,就以祖上的封國名作氏。 

來源2、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外逃,追隨人員中有個叫魏犨的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上國君後,便封魏犨為大夫、魏犨的兒子魏錡在呂、廚兩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為呂錡。呂錡的子孫就以封地為氏,稱呂氏。

來源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複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

呂氏圖騰呂氏圖騰

得姓始祖

伯夷。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岳,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董呂村一帶,商、周兩代均為諸侯國,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姓正宗,伯夷則被列為呂姓始祖。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
呂姓播遷頻繁,分布比較廣泛。南陽呂國滅亡後,部分遺民被遷至今湖北蘄春。新蔡呂國亡國後,遺民主要分布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齊國呂氏在康公失國前已散居韓、魏、齊、魯之間,其後子孫有在陝西、甘肅發展繁衍的。兩漢時期,呂氏還分布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的一些地方。東漢末年,西陽人呂范,避亂移居壽春(今安徽壽縣),三國時,蜀漢不韋人呂凱、魏任城人呂虔均有後裔徙居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南北朝時,今浙江、江蘇的不少地方均有呂姓居民。北宋初,呂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於泉、漳二州,後有部分移居廣東。自清代康熙年間開始,閩、粵呂氏有多支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一些人遠徙海外,分布於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汶萊、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歷史名人

呂 布:五原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一說山西忻州人,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號奮威將軍,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呂忱:晉代文學家,著有《字林》一書。
呂光:略陽(今甘肅莊浪西南)人,十六國時後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其子呂紹、呂纂、呂隆也先後執政後涼。
呂 雉:單父(今山東省單縣南)人,漢高祖皇后,人稱呂后。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代理朝政,專政達十六年之久,為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女執政者。
呂 蒙: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東南)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讚其“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先在赤壁之戰中與周瑜等大破曹軍,後大敗關羽,奪回荊州,在東吳堪稱戰功赫赫。後被封南郡太守、孱陵侯。
呂才:博州清平(今山東省臨清)人,唐代哲學家、音樂家,官至太常博士、太常丞。
呂端:河北安次人,宋太宗時宰相。太宗稱其為:“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呂紀:浙江省鄞縣(今寧波)人,明代著名花鳥畫家,官至錦衣衛指揮。
呂夷簡: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宋代宰相,封號“申國公”。
呂洞賓: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一說陝西省人,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後四方雲遊,自稱回道人。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呂不韋:戰國末秦丞相,被封為文信侯,稱為“仲父”。門下曾有賓客三千,並讓他們編著有《呂氏春秋》。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秦置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轄晉西南地區。東晉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
淮南郡:漢曾置淮南國,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後遷壽春(今壽縣)。魏亦曾置淮南國,後為淮南郡,轄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隋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為壽州壽春郡)。
東平郡:漢有東平國,南朝為郡,治無鹽(今山東省東平東)。隋唐曾以鄆州為東平郡,治須昌,在今東平西北。宋宣和時以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即今東平。明清為州。民國改縣。
金華郡: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為寧越府,鏇改金華府,治金華(今屬浙江省)。民國廢府。
晉江郡:唐·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縣。泉州州治與晉江縣縣治同地。此時泉州領晉江、南安、莆田、龍溪、清源(今仙遊縣)五縣。治所在今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下游。


堂號

呂姓堂號有:“河東堂”、“渭濱堂”、“東萊堂”、“錦上堂”、“明煙堂”、“敬和堂”、“三相堂”、“著存堂”等。
編輯本段宗族特徵
1、呂姓作為中國一大姓氏,名人輩出,各行各業均有呂姓鋒芒畢露者。三國人物呂蒙、呂布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傑出人物。
2、呂姓字行輩份亦盡顯其家族特徵。如清代呂國泰所纂《呂氏族譜》中載有山東呂姓一支字行為:“鞏豐仕賢,樹桂詒玖,懷國安邦。”

呂姓宗祠通用對聯

呂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立朝正色;
夾袋儲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呂公著歷仁宗、英宗兩朝,立朝正色。下聯典指北宋呂蒙正,衣服袋中有名冊,分列人才,次第薦用。
岳陽仙客;
渭水耆英。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京兆人呂洞賓,名岩,號純陽子,相傳為京兆人。會昌年間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遇鍾離權得到丹訣,曾修道於終南山,有劍術,後遊歷各地,自稱回道人。傳說他曾在岳陽弄鶴,江淮斬蛟,客店醉酒,百餘歲而童顏。元代時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孕佑帝君”,通稱“呂祖”。道教全真道尊他為北五祖之一,又傳為道教八仙之一。下聯典指西周初年大臣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字尚父,官太師,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受封於齊,為齊國始祖。因東方夷族曾跟從武庚和三監叛亂,成王授予他征討周圍地區之權。相傳文王將要出獵時,占卜的人說:您將得到非龍非熊非羆的獵物,可作霸王的輔佐。文王果然在渭水之濱遇到了正在垂釣的姜尚。他已經八十多歲,被文王立為師。
尚父世澤;
海陵家聲。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周·呂尚,即姜子牙。武王尊之為“師尚父”。
性嚴有法;
拳勇留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呂公著之妻,性嚴有法,教子成名。下聯典指清呂留良,字晚村,因文字獄闔門被害,獨遺女呂四娘得脫,練習拳勇,號為“女俠”。
呂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渭水源流遠;
河東世澤長。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採用安徽省旌德縣洪川呂氏宗祠聯。全聯典指呂姓的郡望和堂號,上聯說西周呂尚。下聯說當地呂氏。
濟世交中散;
擅書登瀛洲。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東平人呂安,字仲悌,有濟世念頭。與中散大夫嵇康關係很好,想念他時,相隔千里也要命人駕車前往。一次,訪嵇康時,恰巧不在,嵇康的兒子出來迎接,他並不進去,在門上寫了個“鳯”字就走了。嵇康回來見了說:“‘鳯’字就是‘凡鳥’啊!”下聯典指唐代涇州人呂向,字子回,學通古今,尤其擅長草書、隸書,能一筆連環寫出一百個字。玄宗時召入翰林,後官工部侍郎,為瀛洲十八學士之了。
字林千古典;
韻集五卷書。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文學家呂忱,字伯雍。作《字林》,收字近一萬三千個,增補了《說文解字》的疏漏,唐代以前的《說文解字》並重。下聯典指晉代音韻學家呂靜,為《字林》作者呂忱之弟。他住仿李登《聲類》編有《韻集》五卷。
字林千古典;
韻集一家言。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呂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老棄釣竿榮佐帝;
少交中散喜多才。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周呂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相傳釣於渭水之濱,文王出獵相遇,同載而歸。西周初年官太師。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下聯典出三國魏東平呂安,有濟世之念。少時與才子、中散大夫嵇康友善。
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春秋既成,難增減一字;
陰陽刻定,悉參訂五經。
上聯典指戰國末秦國大臣呂不韋(?-前135),嘗著《呂氏春秋》,置於鹹陽之城門,曰:“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下聯典指唐代太常博士呂才,受詔刪寂靜陰陽家書,詔頒天下。
夾袋儲賢,推聖功之雅量;
立朝正色;懍晦叔之遺風。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大臣呂蒙正(944-1011),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進士第一。太宗、真宗時三度任宰相,以敢言著稱,知人善薦。太宗誇稱京城繁盛,他卻說城外還有很多因饑寒而死的人。能獎掖後進,衣服袋中有名冊,分列各類人才,每遇朝中選賢士,便從夾袋中取出名冊推薦。他所推薦的呂夷簡、富弼,後來都成了名相。辭官回鄉時還以“弭兵省財,古今上策”為言。下聯典指北宋大臣呂公著(1018-1089),字晦叔。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呂夷簡的兒子。慶曆年間進士,歷官潁州通判、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蔡州知州,神宗時為翰林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後任御史中丞,修《英宗實錄》。反對王安石變法,又彈劾奸邪。哲宗時,與司馬光等並為宰相,致力於廢除新法。司馬光死後,他獨秉朝政,續廢王安石新科舉法,位至司空、同平章軍國事。立朝正直,辦事公正。“懍”,謂嚴正。
視富貴如浮雲,人間清福;
寄耕漁以笑詠,隱逸高風。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京兆人呂洞賓,號純陽子,兩舉進士不第,浪遊江湖,曾修道於終南山,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傳為八仙之一。下聯典指宋代隱士呂徵之,居石山下。
呂氏厥攸居,前五指、後九龍、下有漪流,明知氣鍾靈在此;
宗祠爰得所,左文峰、右筆架、中橫玉嶼,深思祖篤愛夫斯。
——佚名撰呂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歙縣蜈蚣嶺村呂氏宗祠聯。上聯“五指、九龍”,為當地山名,“漪流”,指當地小溪。下聯“文峰、筆架”,為當地山名,“玉嶼”,指當地水中小島。

呂姓典故 趣事

奇貨可居

陽翟商人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經商時,偶然結識在趙國作質子的秦王孫異人,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幫助異人返回秦國,又將妻子趙姬送給異人,生下一子名政,並資助異人千金,將他返回秦國。又以五百金購珍寶獻與華陽夫人,華陽夫人勸安國君立異人為嫡嗣,改名子楚。
一字千金
秦王政即位,封呂不韋為相邦,稱之為“仲父”。呂不韋做了相邦後,招攬門客3000多人,讓他們博採眾家之長著書立說,然後把他們著的書匯集起來,起名為《呂氏春秋》。這本書共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洋洋灑灑20多萬字,包括了古今中外之事,天地萬物之化。書剛一寫成,呂不韋就把它懸掛在鹹陽城門,請當時的諸侯、游士、賓客修改,並且在城門上掛著一千兩金子,如果有人看後能增加或減少字的話,就把這一千兩金子賞給他。結果十幾天過去了,沒有一個人能增減字。其實,並不是這本書簡練和完美到不能增減一字的地步,而是人們害怕呂不韋的權勢,不敢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罷了。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字千金”,用為形容文章寫得非常好,具有極高的價值。
呂公嫁女
秦朝末年,齊國始祖呂尚的後裔中有一個叫呂公的人與沛縣(今屬江蘇)縣令關係很好,為躲避仇家糾纏,舉家自單父遷居沛縣。呂公有相人之術,他的長女名雉,字娥妁,他常對人說“此女有大富大貴之相”。沛縣縣令為其子求婚,遭到呂公婉言謝絕。在一次沛令舉行的酒宴上,呂公與時任泗水亭長的劉邦相遇。呂公見劉邦氣度非凡,因而特別敬重他。呂公又見劉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後,對劉邦說:“我從年少的時候,就好給人相面。我相過的人太多了,但是沒有一位像你的相貌這樣高貴的,願你多多自愛!”呂公又自作主張,將呂雉嫁與劉邦,她就是後來的呂后。
呂公妻呂媼對呂公將女兒嫁與劉邦之事非常生氣,怒沖沖地說:“你平素總是說我這個女兒不尋常,應該嫁與貴人。而今為何輕易把女兒打發了?”呂公一笑:“婦道人家懂得什麼?”呂雉嫁給劉邦後生有一子一女。傳說有一次,她帶兩個孩子在田中勞作,一個過路老人向她求些水喝,呂雉見老人餓了,又給他做了些吃的,老人非常感激,就給她相面:“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貴人。”又給其一子一女相面說:“夫人所以能夠大貴,是因為這個男孩子的緣故。此女也是大福大貴之相。”呂公後被劉邦封為臨泗侯,呂雉的哥哥呂澤呂釋之隨劉邦參加楚漢戰爭,因功分別受封為周呂侯和建成侯。


士別三日 刮目相看

呂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縣(今安徽省阜南東南)人,少年時即隨姊夫鄧當渡江。呂蒙的姊夫鄧當為孫策部將,呂蒙年僅十五六歲即隨軍出征。鄧當死後,呂蒙代領其眾,隨孫權征戰各地。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託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易》。自我執政以來,又仔細研究了‘三史’(《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覺得大有收益。像你們二人,思想氣質穎悟,學習一定會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讀書呢?應該先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孫子曾經說過:‘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沒有好處,還不如去學習。’東漢光武帝擔任著指揮戰爭的重擔,仍是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們為什麼偏偏不能勉勵自己呢?”呂蒙從此開始學習,專心嘞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
魯肅繼周瑜掌管吳軍後,上任途中路過呂蒙駐地,呂蒙擺酒款待他。魯肅還以老眼光看人,覺得呂蒙有勇無謀,但在酒宴上兩人縱論天下事時,呂蒙不乏真知灼見,使魯肅很受震驚。酒宴過後,魯肅感嘆道:“我一向認為老弟只有武略,時至今日,老弟學識出眾,確非吳下阿蒙了。”呂蒙道:“士別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繼任統帥,才識不如周公瑾(周瑜),又與關羽為鄰,確實很難。關羽其人雖已年老卻好學不倦,讀《左傳》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氣,但卻頗為自負,老兄既與之相鄰,應當有好的計策對付他。”他為魯肅籌劃了三個方案,魯肅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呂姓遷徙史

  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河南南陽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
秦朝時期
秦時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至漢代呂姓已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我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于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呂姓南遷始於漢代,或遷浙江,或遷江蘇,還有遷湖北、雲南、四川一帶的。呂姓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其後在我國南方形成了兩大望族,一是金華呂氏,奉呂謙為始祖;另一是晉江呂氏。
兩漢時期
西漢末年,呂尚的後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西)。東漢後期,政治黑暗,宦官專權,為政酷烈,民不聊生。東漢時,呂氏有一支已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西)。東漢末年,五原呂氏以呂布為代表。
兩宋時期
兩宋時期是呂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湧現出許多的呂姓政治家思想家,從而大大提高了呂姓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全國的大姓地位。宋初,錢塘的一位老儒編著的《百家姓》中,呂姓名列22位。
台灣呂姓
呂姓在台灣及海外的情況:台灣呂姓芝從大陸遷居而來,始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呂阿四和呂阿南珂兄弟最初開墾於台北縣鶯歌鎮。現在鶯歇鎮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們當時定苦之地。這支呂姓據稱是南宋大學者呂相兼後裔。呂祖謙之後,由浙江省金華移居貴州,再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汀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自呂阿兄弟入台之後,從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無源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其次為嘉義縣。1895年日本占據台灣時,曾強迫呂姓旨民改姓宮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呂姓才恢復祖姓。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守台灣時,部分呂姓人士隨之從大陸移居至此,擴大了呂姓人數。
海外呂姓
從明末起,東南沿海地區民眾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洋”,這中間就有呂姓。19世紀末期,貧苦百姓前往美國、加拿大者甚多,呂姓隨之到了美洲。20世紀是開放的世紀,呂姓人士到海外尋求發展者更多。海外呂姓以東南亞最為集中。

呂姓明星

1、呂薇(歌星)女人味十足的呂薇與生俱來一股濃濃的古典氣息,彎彎的柳眉,一雙彎彎的笑眼配上櫻桃小嘴,所有見到她的人都說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古典美女,旗袍、長裙是呂薇最鍾愛的演出服,往舞台上一站,那種淡雅、充滿江南靈秀的古典美令人陶醉。在去年呂薇為新專輯選歌時,一位熟悉她的製作人根據她身上的這種特質,為她量身定做了《春去春來》和《但願人長久》兩首極具新古典浪漫主義的單曲。“春來去,春去來,少年華發成白須,傾城紅顏終憔悴,夕陽古道等君歸,年年不見君再來,望穿天涯終不悔……”伴著充滿古韻的歌詞,古樂和民歌相互結合的鏇律,加上呂薇清麗婉轉、韻味十足的歌聲的演繹,在聽歌者的腦海中營造出了一副大漠戈壁的恢弘場面和一個裙裾飄飛的古代女子的形象,堪稱民歌和古典歌賦的一首完美結合的作品。
2、呂良偉 在觀眾的印象中,呂良偉在影視作品中塑造的角色幾乎都是警察、黑幫老大這類硬漢形象。上世紀80年代,《上海灘》在國內風靡一時。呂良偉、周潤發和趙雅芝的精彩演出讓觀眾們記住了“丁力”、“許文強”和“馮程程”的經典形象。呂良偉很想拍攝《上海灘》的續集。他說:“之前雖然叫人寫了兩三個劇本,但一直都不滿意,這件事就拖了下來。現在我有了新的想法正在計畫中,先把劇本做好後,再考慮拍攝。”

呂姓家譜文獻目錄

現在呂氏族譜,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
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呂氏宗譜》呂贄庭光緒四年(1878年)纂修共二十二卷,外加首末各一卷;
餘姚(今屬浙江)《呂氏宗譜》呂銘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纂修,共八卷,卷首一卷;
旌德(今屬安徽)《呂氏續印宗譜》呂賢銘纂修,共十四卷,民國六年(1917年)鉛印。
北方呂氏家譜:
新安(今屬河南)《呂氏宗譜》呂錫祥、呂鳳歧纂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刻本複印。
此外,還有:
《呂氏宗譜》呂秋泉、呂培成等纂修,民國十九年(1930年)鉛印;
《呂氏族譜》纂刻者姓名不詳,民國初年刻本;
《呂氏重修宗譜》六卷,卷首一卷,呂光琦纂修,民國十年(1921年)鉛印。
編輯本段呂姓分布概況
呂姓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五十個姓之一,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東、河南二省多此姓。
少數民族呂姓
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呂姓在國內分布以安徽、河南、山西、山東、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3l%,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呂氏家族墓地

2006年3月~2009年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對藍田縣五裡頭村北宋呂氏家族墓地進行了調查、測繪、勘探及發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嬰幼兒墓葬9座)和東、西、北三側圍溝各一處,調查勘探家廟遺址一座。出土遺物700餘件組,磚、石墓志銘24合。

墓地外部

 墓地東、西、北部均有圍溝環繞,形成長321、寬273米南部敞開的南北向長方形墓園。墓葬群位於墓園正中偏北,墓地中軸延長線正南500米處為呂氏家廟“呂氏莊閣雲寺”故址。墓葬排列脈絡清晰,中軸線上自南向北縱向貫魚式為長子長孫系列,橫向則按輩份分排布置。墓地使用時間為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總計埋葬五代呂氏族人。

墓地內部

墓葬皆為豎井墓道、土洞墓室,坐北朝南,深7.5~15.5米。形制有單室、前後雙室、並列雙室、單前,內部結構室雙後室、主室帶側室五種,頂部近平或略拱。其中有3座墓葬主室上部縱向疊置1~2個空墓穴,應屬防盜掘設施。葬具及人骨已朽,死者基本為仰身直肢斂於棺槨中。

律師墓地的歷史價值

通過對呂氏家族墓地的發掘,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呂氏家族墓地全貌,為研究北宋家族墓地的構成提供了寶貴資料。出土的眾多墓志銘文確定了大部分墓葬主人的名諱身份,以此為依據,可排列出家族成員墓穴的分布次序,這對研究北宋家族墓葬禮制提供了重要線索。出土墓誌內容豐富,為研究北宋官制、科考制度以及河南汲郡呂氏家族起源、分支、遷徙和定居陝西藍田後的家族發展譜系、延續脈絡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呂大臨墓葬雖早年被盜,墓誌遺失,但有證據顯示其墓葬位置亦可基本確定,這對研究中國考古學史亦具有重要意n 義。

世界著名家族

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它不斷維持著最直接的人類社會的延續性,並形成家族體系。家族有對內和對外兩種職能,這兩種只能把人與人之間緊密的聯 家族親情 系起來,形成不可分割的團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