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波旁王朝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被某些人稱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波旁家族的支系在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帕爾馬也曾建立王朝。波旁家族的世系可上溯至公元10世紀,遠祖系加洛林家族的近親,因最初的封地為波旁拉爾尚博和波旁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波旁王朝的君主是歷史上最為多災多難的群體:亨利四世遭暗殺身亡,路易十三42歲便英年早逝,路易十六最終在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台。
起源波旁王室,顧名思義便是起緣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而這個采邑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是法王一位家臣,也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員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員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來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萊蒙伯爵羅貝爾與其子孫通過他和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麗斯的婚姻,獲得了對波旁公國的統治權。他們二人的長子路易在1327年獲封為波旁公爵。自此以後,他的子孫以封國波旁為姓,因此這次受封被視為波旁王室的起源。
雖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夏爾三世涉嫌叛國,而被褫奪爵位,失去領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經過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獲得不少其他爵位。而當中的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成為了日後波旁王室的主軸。
歷史發展
家族起源
起家於納瓦拉
自1523年起,由於出現繼承人問題的爭議,波旁公國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資產暫時歸屬法國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將波旁公國以及公爵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爾。自此,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獲得波
旁公國,而這個公國也是波旁家族日後奪得法國王位的重要資本。
法王亨利四世,即納瓦拉王恩里克三世夏爾的兒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艾涅·德·波旁於1548年10月12日與納瓦拉女王儲讓娜·達布雷特結婚。他們的長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親去世後繼承了納瓦拉王國,是為納瓦拉國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這個王國。雖然此時的納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時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為日後波旁家族爭奪法國王位的重要基地。
入主法蘭西
亨利·德·波旁在納瓦拉時,跟隨母親信奉新教的胡格諾派。由於亨利的法國貴族的身分,在他繼位為納瓦拉國王的時候,就成為了法國胡格諾派的領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導法國政壇,以天主教狂熱份子為主的吉斯家族出現了紛爭。導致亨利無可避免地被捲入了殘酷的法國宗教戰爭。為求自保,亨利數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舊保持自己對胡格諾派的忠誠。
宗教戰爭不但奪取大量法國平民傷亡,也間接導致了瓦盧瓦-昂古萊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萊姆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二世的三個兒子都成為了法國國王,而當中弗朗索瓦二世和夏爾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們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而他們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為王儲。1584年,弗朗索瓦王儲遇刺身亡,按照薩利克繼承法法國王位只可傳予雨果·卡佩男性系後裔中的男子,而波旁家族就是第一順位家族,亨利·德·波旁由此成為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並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王家的庇護。
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諾派背景,導致很多法國天主教的不滿,令他的入主法國之路充滿危機。而另一方面在血緣上,波旁家族的另一個分支,布賽特分支與亨利所屬的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親近於當權的瓦盧瓦-昂古萊姆家族。。只是布賽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獲法王路易十一的欽準,而被取消王位繼承資格。但最終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順利即位為法國國王。而納瓦拉王國亦同時併入法國,納瓦拉國王也成為以後歷任法王眾多頭銜的其中一個。
亨利四世即位後,主動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令法國的經濟得以復甦。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寬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業者留在法國,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繁榮。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寬容政策,隨著他的駕崩而被終止施行。
染指西班牙
西班牙波旁王朝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後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145的統治。卡洛斯二世的遺詔,是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來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孫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奧地利堂親。路易十四隨即將次孫推上西班牙王位,是為西班牙王菲利佩五世。而他捍衛孫兒繼承權的強硬立場,導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於1702年爆發。
戰事持續到1711年,此時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穩了腳,且表示願意為英荷兩國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導致哈布斯堡聯軍的瓦解。1714年,西奧兩國簽署和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認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後代必須放棄對法國王位的繼承權。自此,西法兩國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開了波旁王室對西班牙斷斷續續統治三個多世紀的首頁。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 法國的宗教寬容時期隨著亨利四世的駕崩而逝去,隨後的波旁君主恢復了對基督新教徒的壓迫,導致大量信奉胡格諾派的手工業者離開法國,加上王室生活揮霍,國家連年用兵,導致法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而隨經濟衰退而來的還有社會矛盾,稅制不公、政府腐敗、羅馬天主教會特權和土地兼併嚴重等因素都增加了法國社會不穩定的因素。而美國獨立戰爭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國國內的啟蒙運動思潮,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的催化劑。
1789年,由於法國王室的財政問題,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開三級議會,但增稅的要求遭到否決,導致法資產階級和王室的武裝鬥爭開始。初時資產階級代表僅是將國家體制有君主專制轉為君主立憲制,但亦遭到歐洲列強的反對,繼而藉機入侵法國。而此時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涉嫌向娘家奧地利通風報信,惹來極大民憤。波旁王朝終於在1792年8月10日被巴黎民眾的起義推翻。最終,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為法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斷頭台的君主。
在路易十六被處決後,部分保王黨人士宣稱其長子,王太子路易‧查理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時法國已為共和國,這宣稱也無實際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沒熬過法國大革命,於1795年在獄中死去,得年10歲。此後,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羅斯的普羅旺斯伯爵路易成為王位繼承人。
王朝復辟
法國大革命期間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崙這個法蘭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國和拿破崙的霸業並不能維持很久。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拿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於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
但好景不長,拿破崙於1815年3月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皇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鐵盧戰役過後,路易十八得以復位。而他和他的弟弟夏爾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於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這些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發。
奧爾良王朝
夏爾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終於惹來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夏爾十世試圖推行鎮壓法令,觸發一場叛亂,史稱“七月革命”。革命過後,法國國會讓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次子菲利普第八代孫的身分繼承王位,正式稱號為“法蘭西人的國王”路易·菲利普。由於他以波旁-奧爾良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為波旁-奧爾良王朝。
路易·菲利普採取中間路線,但依然無法解決法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問題。1846年的工農業蕭條,引致發生1848年二月革命,令他被迫退位。自此以後,沒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或其分支成員能再次統治法國,而法國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衰落
17和18世紀之交,波旁封建專制王權逐漸由盛而衰。在國外,波旁王朝進行了幾場曠日持久的歐洲戰爭,1756~1763年,在以英國、普魯士、漢諾瓦為一方,法國、奧地利、俄國、薩克森、瑞典、西班牙為另一方的七年戰爭中敗於英國。獨霸歐洲和爭雄海外的圖謀受挫。在國內,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啟蒙思想的傳播,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階級鬥爭愈益不可調和,終於導致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1792年9月21日國民公會宣布廢除君主制,波旁王朝滅亡。 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3~6月拿破崙一世建立百日政權,失敗後波旁王朝再度復辟,直至末代君主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其幼子路易-菲利浦建立的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傾復。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終結束。波旁王朝在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統治分別於1860、1931年告終。
王室的恢復
1931年4月14日,西班牙共和黨人在選舉中獲勝後,國王退位,這標誌著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終結,共和黨人為此歡呼雀躍。然而隨後的1936年便爆發了內戰。陸軍參謀長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
支持下在內戰中漁利,建立了獨裁統治。與西班牙頗有勢力的君主主義者相比,工於心計的佛朗哥更像一個老練的權術家。他一步步向對方妥協,1945年他答應恢復君主制,1947年又頒布一部法律,確定在他死後由一位經他確認的王室成員出任國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尋覓之後,終於確定阿方索十三的孫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後裔胡安·卡洛斯為其繼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於義大利羅馬,是巴塞隆納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兒子。他生長在義大利和瑞士,10歲時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國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塊兒在聖塞巴斯蒂安上學,1955年入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隨後又進馬林海軍學院、聖哈維爾空軍學院就讀。在軍事學院就讀期間發生了一場悲劇,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於非命:當時兄弟倆正擦槍準備一起去打獵。阿方索的槍意外走火,阿方索當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個兵種中均被任命為中尉。作為未來的武裝力量總司令,他對西班牙的軍隊知之甚詳。此外,他還在馬德里大學修讀了企業經濟學和管理學。在父親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議,成為這位大獨裁者的繼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繼任人選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與一位歐洲王室的公主結婚,她便是希臘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習慣稱她為索菲亞。這起婚姻符合傳統的觀念,結婚儀式在教堂舉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將是未來西班牙稱職的國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國內局勢的動盪。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後僅幾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為西班牙國王。
法國米切爾波旁王子也是路易十四國王直系後裔,就住在法國巴黎,97年及2007年曾經來過中國
波旁家族介紹
波旁家族是歐洲最具文化背景和實力的家族之一,自1792年以來波旁家族便沒有在法國政治舞台扮演活躍的角色,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經濟活動上,作為路易十四國王的後裔,米切爾·波旁王子致力於管理他家族的物業和大量土地,以及在製造香擯乾邑上擁有大量的葡萄園。在經濟領域,雄心勃勃的米切爾·波旁王子的理想是讓法國高層次的酒類製造商聞名於世界,他認為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充滿希望和機會。
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最傑出的皇帝,他執政的時期是歐洲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四個時代中最鼎盛最輝煌的時代,他不僅開天闢地氣勢如虹,更將宮廷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尤其是他所創立的深具藝術風雅的生活方式,影響了歐洲上層社會達200多年,其牽引著皇室美學的精髓亘古悠遠。瑰麗堂皇的凡爾賽宮,華麗壯觀的宮廷巴蕾;詩詞、文學、音樂無不在他的領導下達到及至。他所倡導的文明禮貌、社交精神更成為後世的典範。
米切爾·波旁王子是路易十四的直系後裔,是現任西班牙國王的表兄弟,是法國皇室和西班牙王室所共同擁有並為兩國政府所保護的王子。米切爾·波旁王子不僅是法國擁有3500名會員的最具權威的乾邑協會的領導人,而且還是全世界唯一的用皇室封地所種的優質葡萄在皇室酒廠釀出極品酒的王子。
波旁王子商標是品質的保證,波旁王子酒是波旁皇族千年輝煌成就的結晶,凝聚著法國的優秀文化,是獻給最具敏銳品味和高雅氣質人士的佳釀。
高品位的葡萄酒是法國美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米切爾·波旁王子是法國乾邑協會的領導人,一直致力於向世界推介法國酒文化。米切爾·波旁王子代表友誼、溝通和分享是身份的象徵和品質的保證。
家族現況
1830年革命後,夏爾十世被迫遜位。但擁護他的保王黨人拒絕承認這個決定,繼續奉他和他的子孫為法王。而 路易·菲利普在1848年退位後,他的支持者也繼續擁護他和他的子孫為法王。因此, 法國的保王黨分裂兩個支持不同覦位王子的派系,一個是支持夏爾十世和其後代的主系派(Légitimisme)和支持 路易·菲利普一系的 奧爾良支系派。(Orléanisme)。
而夏爾十世的孫子尚博伯爵昂利·夏爾·費迪南德·迪厄多內·德· 波旁去世,根據 法國基於 薩利克繼承法的傳位法則,王位繼承權應首先給予與尚博伯爵血緣最近的同姓堂親,諷刺的是這個角色卻是當時奧爾良支系派的首領巴黎伯爵菲利普。主系派支持者並不想和奧爾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認當年 西班牙國王 腓力五世放棄對 法國王位繼承權決定的合法性,擁立伯爵在西班牙的堂親,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領莫提遜伯爵 胡安·卡洛斯·瑪利亞·伊斯杜拉·德· 波旁為他們的首領。
由於莫提遜伯爵對 法國王位的繼承合法性備受質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黨人轉而支持奧爾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遜伯爵的曾孫聖海梅公爵阿方索·卡洛斯·德· 波旁在1936年無嗣而亡,不受歡迎的 西班牙國王 阿方索十三世成為主系派領袖,令奧爾良支系派成為波旁保王黨的主流。
主系派今日的首領是安茹公爵 路易斯·阿方索·岡薩羅·維克托·艾曼努埃爾·馬可·德· 波旁-馬丁內斯,他是 西班牙波旁王朝的 阿方索十三世的次子 塞戈維亞公爵海梅·德·波旁的長孫。而奧爾良支系派的首領巴黎伯爵昂利·菲利普·皮埃爾·瑪利亞·德· 波旁,是法王 路易·菲利普的第六代子孫。
家族名人
路易十四
1661居住在陳舊的凡賽納宮和楓丹白露宮的路易十四,應財政大臣富凱的邀請,去他的這位財政大臣新建
的宮邸赴宴。富凱官邸的富麗堂皇觸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後,他以貪污營私之罪,將富凱投入監獄,並判無期徒刑。而路易依次契機開始整肅全國的官僚系統,疏導整個財政體系,把所有的國家財源都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同時推行重商主義政策,發展經濟。1685年10月8日,路易十四簽署了廢除南特赦令的法令,4天后這一法令正式公布。在路易十四的授意下,法國政府和天主教會採取引誘、威逼和武力等手段,對胡格諾教徒實行了全面的“封殺”和“致命的打擊”,那些“異教徒”為了避免被滅絕的厄運,“像鬼魂似的四處逃竄,消失的無影無蹤”,在殘酷的“剿滅”和大屠殺之下,一些人被迫改宗“皈依”天主教,一些人則被驅趕倉皇逃到了國外。想來當初波旁還是靠著新教上台,如今卻扮演起劊子手,實為諷刺。而真正讓路易十四揚名歷史的還是他的對外政策。他的對外強硬政策貫穿了其一生。
到1671年,法國建立了一支擁有194艘船的艦隊,其中有120艘戰艦。法國還建立了一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陸軍,1672年,陸軍人數達到12萬,1690年超過30萬人,與歐洲其他國家軍隊人數總和幾乎相當。路易十四依靠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同西班牙、荷蘭、英國、奧地利、瑞典等幾乎所有的西歐國家進行過戰爭。通過武力確立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導地位,大有君臨天下之勢,法國霸權被確立了。同時路易十四也是法國歷史上最為奢華的君主,在位期間大興土木的建造了奢華至極凡爾賽宮。當年由於“光榮的革命”而被趕下台的詹姆士二世,做客凡爾賽宮。路易十四為了歡迎他大擺宴席,豪華的餐宴連續三天三夜,以至於事後,詹姆士二世也為此豪華吃驚不已,大感詫異。無疑這種揮霍造成了國庫的沉重負擔,這在其在位後期尤為凸現。同時,法軍在戰場上也開始了頹弱。在西班牙繼承戰爭中,奧地利和英國聯軍將法軍重重地打倒在地,到了戰爭後期奧英聯軍甚至深深地侵入了法國本土。交戰雙方於1713年4月11日簽訂了《烏得勒支和約》休戰。這場戰爭結束了法國在西歐的霸權地位,耗盡了國庫只得到了一個名不副實的所謂“西班牙繼承權”,此時波旁王朝實際上已經顯露了盛極而衰的預兆。終於在1715年極度的絕望的路易十四在病痛中撒手西去,也帶走了波旁王朝的輝煌。
路易十五
然而路易十五卻並沒有從中吸取,又參與了一系列歐洲和殖民地的戰爭。比如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然而對其打擊最大的還是七年戰爭。期間,法奧聯軍在歐洲大陸上屢次敗給了“弱小的普魯士”,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同樣被英國人打得落花流水。戰爭的結果是法國既沒有在歐洲大陸取得任何利益,反而喪失了幾乎所有的美洲和印度殖民地,法國的衰落的速度更加明顯和不可遏制。大的可怕的軍費,鋪張的宮廷開銷把整個國家的經濟重重壓制著。同時社會上“啟蒙主義”的風潮也開始了涌動,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對波旁家族的不滿也日益公開化。整個國家正處在激盪的邊緣。當路易十五奄奄一息的時候,他似乎已經預聞到了“大革命氣味”,其臨終前最後的遺言就是“Après moi le deluge”意為“我死後,將會洪水泛濫”。
路易十六
但能做個好人的人卻不一定能做個好人。命運把他安排到了國王位置上只能說是他的悲劇。他的妻子奧國公主瑪麗-安托內由於丈夫的老實厚道而開始掌握了權利,雖然她的母親特里沙一再告誡她不要干政,但
是這個從小活潑好動的公主根本沒有理睬。財政大臣卡隆公布的財政報告中顯示出的路易十六即位以來的十二年內,欠債達到十億五千萬里弗爾。財政赤字的結果則是人們生活必需品越來越貴、賦稅越來越高。
波旁家族
宣揚革命的小冊子開始到處現世,波旁王朝的寶座已經是在火山口上了。為了度過財政危機,路易十六隻有求助於老百姓,召開三級會議。三級會議召開時,他的兒子重病。因此當皇后安托內到會場去接見第三等級會議代表時的臉色很難看,沒有顯示出本應該有的微笑,而這在老百姓看來卻是安托瓦對“人民”和“人民代表”的蔑視與無禮。憤怒就這樣繼續累積,此時的路易十六完全是沒有了主意,他的貴族和教士卻始終不願意讓步,終於革命爆發了。這名垂青史的一天,兩萬人沖向巴士底獄,此時的巴士底幾乎沒有關押任何犯人,僅僅用了兩個小時革命者就占領了該地,典獄長被斬首。
這時,反應遲鈍的路易十六對此一無所知,10點鐘他就安然地上床就寢。當利昂古爾公爵不顧衛士的阻攔,闖進臥室,告訴他巴士底獄被攻占的訊息時,他驚慌的問:“啊?你給我帶來了一個造反的訊息?”公爵馬上回應:“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隨後就是革命的民眾們在一些人的組織策劃下組成了一支武裝隊伍沖向凡爾賽,準備來把王室接回巴黎。但是,當這支革命伍已經包圍凡爾賽宮的時候,路易十六又一次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沒有下令讓他的近衛軍士兵們抵抗。近衛軍的士兵們因為沒有得到開槍的命令,不敢反擊,只好任由人們連推帶搡的沖開了他們的防線,到宮裡把王室成員--這時的王室成員國王、王后安托特、太子和路易十六的妹妹伊莉莎白夫人--押解回了巴黎。奧國皇帝為自己的妹妹決定幫助路易十六策劃了逃往計畫,但是由於路易十六的猶豫失敗了。人們被這一舉動激怒了,當普奧聯軍統帥不倫瑞克發表的聲明要法國的革命民眾尊重王室的時候,這一情緒更是被火上澆油。國民議會以361票對288票通過了處決路易十六的決議。在1793年的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押上了斷頭台。
處決後,他血淋淋的頭顱被儈子手拎到空中,圍觀的民眾們一陣歡呼:“共和國萬歲”。1989年7月14日,法國慶祝大革命兩百周年的慶典上,時任總統的密特朗發表了講話,他在講話中說:“路易十六是個老實的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然而他同時又認為:“處死路易十六雖然是個悲劇,但是處決他的人同時也成功地達成埋葬過去的願望,因為路易十六的死亡,代表與過去時代一刀兩斷新時代的來臨。以1793年的時代背景而言,無疑是不可避免的。”
路易十七
被搶走時的路易十七由於他太小了,處決的時候以至於當局不得不為他特製了一幅斷頭台,讓他不能亂
動。路易十七這個“陰謀屠殺人民”罪犯就這樣在革命的風暴中被處決,死時僅僅十歲。不過另一種說法就是路易十七實際上並沒有被處死,共和政府向保留其作為政治籌碼。還有一種講法是實際上先與其父就在動亂中死去之後共和政府找到一個他的替身以作為政治上的籌碼。奧國和西班牙當局都提出過要見其本人而遭到拒絕。日後宣布先是宣布其已被處死,之後才又改口說是病死,之後奧西兩國要求屍體,也被拒絕所以就有了其被處死的說法,事後又有人繼續考證下去過。同時其他稀奇古怪的說法更是滿天飛,他的死因一直是成迷,始終有爭論。實際上在19世紀常常會聽到有人宣稱自己就是路易十七的新聞。實際上他的母親安托內究竟有沒有被處死,還是死的只是替身,也是人們常常爭論的話題。
世界著名家族
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它不斷維持著最直接的人類社會的延續性,並形成家族體系。家族有對內和對外兩種職能,這兩種只能把人與人之間緊密的聯 家族親情 系起來,形成不可分割的團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