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鐵城故居

吳鐵城故居位於三鄉鎮大布平湖村,建於晚清。該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屋前置有庭院,面積約100平方米。在吳鐵城的親戚處,保存有用山梨木陰刻楷書的吳鐵城手跡,木刻長50厘米,寬26厘米。刻文為"本宗譜系良字下續增十六字如左。

吳鐵城故居位於三鄉鎮大布平湖村,建於晚清。該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屋前置有庭院,面積約100平方米。在吳鐵城的親戚處,保存有用山梨木陰刻楷書的吳鐵城手跡,木刻長50厘米,寬26厘米。刻文為"本宗譜系良字下續增十六字如左。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五月一日書於南京。中華民國,統一和平,富強康樂,孝友光宗。吳鐵城譜名賢輝謹訂。"
吳鐵城(1888~1953年),淞滬警備司令。原籍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生於江西九江,早年入私塾,後就學於九江同文書院。後經林森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並創辦潯陽閱書報社,宣傳革命。武昌起義後,在九江回響起義,並任九江軍政府參謀次長兼外交部長,又曾與林森策動清海軍回響革命。二次革命時去江西,密促李烈鈞討袁。失敗以後,去日本明治大學就學,不久加入中華革命黨。後去美國檀香山主持黨務,1915年任《華僑自由新報》主筆。1917年張勛復辟時,在廣州任孫中山的護法大元帥府參軍,參加護法運動。後隨孫中山北上,1920年回廣東策反民軍驅逐桂軍。1921年隨孫中山回廣東,曾代理討賊軍總指揮,後任大本營參軍,11月任香山縣縣長。1922年陳炯明叛變後,離任去香港。1923年又回廣州任廣東警衛軍司令兼廣州公安局局長。1924年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屆臨時中央執行委員,併兼青年、宣傳、工人各部部長,又任中國國民黨廣州市黨部執行委員、大本營參軍長、軍事委員會委員。曾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和東征。1925年8月25日任廣州衛戍副司令。警衛改為獨立第一師時任該師師長兼廣州衛戍司令。1926年2月又任第十七師師長。參加製造中山艦事件。1927年7月任廣東省建設廳廳長。1928年6月28日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1928年11月17日任第一屆立法委員。1930年4月14日任內政部政務次長,未就職。12月15日任第二屆立法委員。同年中原大戰中奉命出關爭取張學良支持中央,並獲成功。1931年6月14日任國民政府委員。1932年1月6日任上海市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一二八事件時,堅決主張抵抗,後積極從事上海的重建工作。1937年4月2日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廳廳長。1937年3月24日任廣東省保全司令。抗日戰爭爆發不久,去港澳地區負責中國國民黨黨務。1939年11月20日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海外部部長。1941年任南洋華僑協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部秘書長。1924年至1947年兼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團部評議員。1946年11月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6月20日任立法院副院長。1948年12月22日,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部長。1949年3月辭職。後去台灣,任"總統府"資政。在中國國民黨內,還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二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及黨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六屆中央黨務執行委員及黨務委員會委員長、第七屆中央評議委員。1953年11月19日在台北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