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同文書院

同文書院,位於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國傳教士爾利陶理、吳恪矩等經清政府同意創建於城外土橋,命名為“埠閬國小”。後來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學校選擇城內南門口某棠湖畔為新校址,並取《中庸》“普天之下,車同軌,書同文”之意,定名為“同文書院”,為江西省第一所教會書校。

簡介

同文書院 位於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國傳教士爾利陶理、吳恪矩等經清政府同意創建於城外土橋,命名為“埠閬國小”。後來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學校選擇城內南門口某棠湖畔為新校址,並取《中庸》“普天之下,車同軌,書同文”之意,定名為“同文書院”,為江西省第一所教會書校。教授內容除近代文化科學知識外,還注重宗教教育。1906年,校長庫思飛在該地挖地基的時候,挖出三大壇唐開元古錢,他把這些古錢拿到美國換得巨款,加上美國教會本身籌集的一部分錢,建教學樓(今九江二中實驗樓),並更名為南偉烈大學,以紀念其父。1917年停辦大學,集中精力專辦九江南偉烈中學。1929年,“南偉烈中學”更名為九江同文中學1951年6月11日,改名江西省立潯陽中學。現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建築,為九江二中(同文中學)所在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