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調公(1914年—2000年) ,教授,當代文藝理論批評家。原名吳鼎第,筆名丁諦,江蘇鎮江人。1935年畢業於大夏大學(現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國文系。1956年參加九三學社,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鎮江師範學校教師。建國後,歷任江蘇師範學院(現蘇州大學前身)講師,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二屆會長。30年代,主要從事小說、散文的創作,有《海市集》等問世,並協助作家胡山源編文學刊物。抗戰勝利後,進行唐詩和李商隱研究。建國後以古代文論、古代美學的研究為主長期從事古代文論和古代美學的研究。主要論著有《談人物描寫》、《與文藝愛好者談創作》、《文學分類的基本知識》、《古代文論今探》、《李商隱研究》、《古典文論與審美鑑賞》、《文學分類的基本知識》。其中《李商隱研究》、《古典文論與審美鑑賞》分別獲1982年,1985年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
調腔
調腔,也叫掉腔,現在叫“新昌高腔”,為中國古老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明末清初流行於浙江紹興一帶,新中國成立前絕跡於舞台,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
概述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調腔劇團歷史 傳承價值 -
水磨調
水磨調,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對四大聲腔(海鹽、餘姚、弋陽、崑山)的崑山腔做了改革,被稱為“水磨調”,低回婉轉,悅耳動聽...
歷史起源 名字由來 曲牌 語言特點 藝術特點 -
吳公祠
吳公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為紀念清代漕運總督吳棠而建造。吳公祠,是“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的歷史文化景點之一,位於淮安市清浦區輪埠路1...
吳公其人 建造 現狀 -
神醫大道公前傳
《神醫大道公前傳》是由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出品的一部古裝喜劇,張弛執導,陳文貴編劇,韓棟、孫耀琦、杜海濤、張鐸,張芯瑜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保生大帝吳夲在天上...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
吳玠
吳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 ),字晉卿。德順軍隴乾縣(今甘肅省靜寧)人。南宋名將。吳玠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領兵抗...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逸聞趣事 親屬成員 -
吳湖帆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後更多萬,又名倩、倩庵,字遹駿,東莊,別署醜簃,書畫署名湖帆。江蘇蘇州人。擅長中國畫。歷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
簡介 藝術特色 吳湖帆常用印款 收藏與來源 人物軼事 -
調
調,漢字,多音字: (1)tiáo,用於”調和“”調劑“”調教“”調侃“”調解“”調控“。 (2)diào,用於“調動"”調查“”調度“”調集“”調乾“...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漢英互譯 方言集匯 發音一 -
湖北越調
湖北越調,又名襄河越調,流行於襄陽、荊州、宜昌一帶。清代中葉已興盛,已有班社在這地區演出,如陽春班、泰和班、三盛班等。同時這地區又流行同州梆子(東路秦腔...
簡介 歷史沿革 傳統劇目 藝術特點 角色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