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建炎三年(1129年),吳璘與兄長吳玠同時被陝西宣撫處置使張浚所賞識。此後兄弟二人並肩作戰,同受升賞。1139年,兄吳玠去世以後,吳璘接替哥哥的使命,成為陝西抗金的主力部隊,被升任龍神4廂都指揮使。紹興十六(1140年),正當宋高宗和姦相秦檜慶祝“和議”成功的時候,金人撕毀和約,分兵四路在主帥金兀朮的指揮下,對南宋發動全面進攻。金兵很快占領河南、陝西的許多州縣。接著,金將撒離喝率領西部金兵,強渡黃河,攻占長安,直趨鳳翔。這時,只有四川制置權宣撫司事的胡世將和吳璘駐防在河池,情況十分危急。胡世將緊急召集各路將領商議防
御辦法。參謀官孫渥提出河池不可守,宜退保仙人原的意見。吳璘認為孫渥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憤怒的說:“儒語沮軍,可斬也。”並自願“請以百口保破敵。”在吳璘的指揮下,首戰大獲全勝,打擊了金軍的囂張氣焰,阻止了敵人的西進,挽救了全陝的危局。朝廷升吳璘為鎮西軍節度使、並授予侍衛步軍都虞侯。吳璘在對金軍的作戰實踐中,也總結創新了一種新戰法,名叫“壘陣法”,專門打擊敵人的騎兵衝鋒隊,行之有效,屢敗金軍,在西北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金將胡盞和習不祝兩軍聯合在一起,以5萬之眾屯駐在劉家圈,對全陝的戰局有極大的威脅。吳璘請戰,要求把這支敵軍趕走。胡世將問他用什麼打法破敵,吳璘說用“疊陣法”。所謂疊陣法,即以長槍兵排坐在前面,不準站立,最強的弓箭手跪於其後,最後面是神箭手。待敵人距陣地百步時,神箭手先射;距70步時強弓手齊射。敵騎臨陣時,長槍刺敵戰馬和騎手。同時,在布陣時先將騎兵以鐵鉤相連,在前面遮擋,等布陣完畢後,騎兵退後。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和約。此後,雖然宋金處於和議之中,但吳璘治軍經武如同戰時,一刻也不放鬆警惕。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調集60萬大軍,親自率領傾巢南下,妄圖一舉滅宋。僅僅用1個多月的時間,就打到長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縣),南宋朝野大為震驚。是年,吳璘已61歲高齡,且身患疾病,宋廷在金兵大兵壓境的危急關頭,任命吳璘擔任四川宣撫使兼陝西、河南招討使。吳璘指揮西線宋軍,接連收復秦、洮、隴、商等州,吸引了大量南下金兵,緩解了東南戰場的壓力。
幹道元年(1164年),吳璘被召回京城,受到宋高宗、宋孝宗厚禮款待,又封為太侍和新安郡王。不久,再出鎮興元府。他來到漢中以後,修復古堰,灌田數千頃,使當地百姓愛益非淺。幹道三年(1166年),吳璘病逝,享年66歲。追贈太師,追封信王。
淳熙元年(1174年),吳璘之五子吳挺建節,領定江軍節度使,並出任興州諸軍都統制,吳氏重又掌握四川的主要兵權。
開禧二年(1206),吳璘孫吳曦為四川宣撫副使,兼陝西、河東招撫使,按兵不動,獻關外階、成、和、鳳四州地於金,求金封蜀王。並遣將利吉引金兵入鳳州,僭王位於興州,議行削髮左祍之令,統軍十萬沿嘉陵江而下,聲言約金兵夾擊襄陽。楊巨源與安丙、李好義等密謀,巨源、好義乘夜率勇士七十人斧門而入,殺吳曦,裂其屍,將其首級獻至臨安。吳曦稱王僅41天。吳氏遂撤離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