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暉洞述

本文選自清光緒三年《道州志》卷一。含暉洞,又名含暉岩,金華岩,斜暉岩,在道縣城南約四里。石洞如屋,東西兩門,內有泉從石隙中出洞口崖頂最高處,鐫“水天一色”四字,字大二尺許,相傳為漢朝蔡邕書。洞內多唐宋題刻,有“周敦頤同鄰人蔣瓘、陳賡、歐陽麗,治平四年三月六日同游道州含暉岩”二十八個字和“風清水寒”四個字等。岩洞由唐代道州刺史薛景晦開闢,薛請劉禹錫寫了這篇文章。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含暉洞述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作品體裁:駢文

作品原文

河東薛公景晦[1],以文無害,為尚書刑部郎中[2];以訕,為道州刺史[3]。居郡大理,至於無事[4],清機羨溢,盡付山水[5]。一旦以書來[6],夸曰:“吾得異境於近郊:自城西門並南山[7],俯江水,有石穹然如夏屋[8];其左右前後,又如迴廊曲房[9],藻繡雕彤之象[10]。雲生日入,怪狀迭發[11],水石卉木,杳非人寰[12]。意其當為食霞御氣者之所游息[13],委蛻而去[14]。不知其幾千百年,逮今得諸黃冠野夫[15]。及請而往,因名其地曰含暉洞,蓋詩家流所謂‘山水含清暉’者是已[16]。吾子嘗以辭雄於世,盍為我志焉[17]?”

愚得書,退而深維[18]:若薛公者,少居江湖,閒遊名山,東探禹穴[19],歷四明、勾曲、金華、陽羨[20],南過九江,薄匡廬,以涉彭蠡[21]。天下山水之籍,存乎胸中[22],第其高下,銖兩不失[23],及是而口呿不能名,顧謂奇信矣[24]!若江華者[25],九嶷三湘之佳麗地也[26]。前此二千石御史執法河南元次山、諫議大夫北平陽亢宗、司刑大夫東平呂和叔[27],皆碩人也[28],考槃招隱之致,恆汲汲然[29],卒使茲境貴於異日[30],豈地愛其寶,有時而發邪[31]?顧謂異信矣[32]!夫物之有作,俟言而遠[33],故述焉而書於洞陰[34],曰:營陽鬱郁,山水第一[35]。洞有含暉,遊人忘歸。忘歸孔樂,請言其朔[36]。先是斯境,翳於榛薄[37]。天姿孤絕,凡目所忽[38]。閟其清光,有待而發[39]。公之來思,探幽玩奇[40]。茇野憩林,而民悅之[41]。既悅其至,益知所嗜[42]。捫陘歷峴,來適公志[43]。偶得奇絕,聿來告公[44]。駕言從之,谷岸溟濛[45]。有石如門,又如垣墉[46]。樛蔓交木,似綸似組[47]。乃芟乃治,乃可布武[48]。伸頭掉臂,空洞無阻[49]。左右迴環,儼若廊廡[50]。飛泉出竇,練縋花吐[51],觸石吹沙,珮搖弦撫[52]。側徑夤緣,豁然見天[53],有石如堂,度之五筵[54]。東西二門,與日明昏[55],奧者如室,宣者如軒[56]。因其高下,爰構台榭[57],匠生於心,隨指如化[58]。開山剪木,役以私屬[59]。途構塈茨,子來熙熙[60],無事而就,邦人不知[61]。淑清之辰,休浣之時[62],雅步幅巾,琴壺以隨[63]。前無俗人,與白雲期[64]。耳目盡適,形神不羈[65]。元氣顥然,觀吾朵頤[66]。遵渚之鴻,有時而飛[67]。石門之下,可以棲遲[68]。此谷而盈,彼丘而夷[69]。維公之,跡永在斯[70]。

作品注釋

[1]河東:泛指山西省黃河以東地區。

[2]文無害:精通律文,無人比得上。

[3]以訕:因受到譏毀,指薛伯高受謗被貶,出為道州刺史。

[4]大理:大治,指政事處理得很好,社會安定。

[5]清機二句:在政事之餘,都寄情在山水之間。機,機要,指政事。羨溢,剩餘,指空暇時間。

[6]一旦:一天。

[7]並(dàng):通“傍”,挨著。

[8]穹然:高大幽深的樣子。夏屋:大屋。

[9]迴廊曲房:迴環曲折的廊廡房舍。

[10]藻繡雕彤:泛指各種艷現的雕刻彩繪。藻,房屋頂棚上的藻井,上有各種花紋、刻鏤和繪畫。繡,繪。彤,朱紅色。

[11]迭發:層出不窮。

[12]杳:幽暗。人寰:人世間。

[13]食霞御氣者:指學道修煉的人。御氣,乘天地之氣。游息:遊歷和居住。

[14]委蛻:迷信說法,學仙道的人修煉到一定時候,就可以脫離肉體,飛升成仙。

[15]遠:到。黃冠野失:指種田的老百姓。

[16]詩家流:詩人一類的人。

[17]盍:何不。志:作記。

[18]維:通“惟”,思考。

[19]禹穴:《水經注》說:“會稽山上有禹廟。昔大禹東巡,崩於會稽,因葬其地。山東有井,深不見底,即禹穴也。”

[20]四明:四明山,在浙江鄞縣西南方。勾曲:勾曲山,即茅山,在江蘇句容縣東南。金華:金華山,一名長山,又寫作常山,在浙山金華縣北。陽羨:縣名,今浙江省宜興縣南。

[21]薄:靠近。匡廬:即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彭蠡:湖名,即江西鄱陽湖。

[22]籍:簿冊。

[23]第:品第,論比。銖兩不失:分毫不差。銖、兩都是重量單位,秦代、漢代衡制規定,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24]口呿(qū):張開口。不能名:不能形容描述。

[25]江華:指唐時道州江華郡

[26]九嶷:九疑山。

[27]二千石:本指秩俸,後借代為相當地位的職官之稱。陽亢宗:陽城,北平(今河北盧龍)人,唐代貞元年間(785—805)任道州刺史,死後贈散騎常侍。呂和叔:呂溫,唐代貞元年間(785—805)任道州刺史,曾任刑部員外郎。東平:今山東泰安縣。

[28]碩人:品德高尚的人。

[29]考槃:《詩經·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朱熹註:“考,成也;槃,盤桓之意。言成其隱處之室也。”後世即以“考槃”喻指賢者避世隱居。這裡指歸隱之勝地。招隱:顯揚未被人所知的山水幽隱佳麗之地。致:致力。恆:總是。汲汲然:心情急迫的樣子。

[30]卒:終於。異日:他日。

[31]愛其寶:珍惜自己的可貴之處。有時而發:到一定的時機才顯露出來。

[32]顧謂句:所以說它不一般,那是確實的。

[33]作:興起。俟(sì):等待。[34]洞陰:指洞內。

[35]營陽:南北朝時,道縣為營陽郡(或以為西晉末即有營陽郡)。鬱郁:林木鬱鬱蔥蔥。

[36]孔:甚,非常。朔:初,由來。

[37]先是:以前,早先。翳於榛薄:被林木草莽所遮蔽。榛,泛指荊棘林木。薄,指叢生的野草。

[38]天姿孤絕:天然美姿無與倫比。凡目:普通人的眼睛。忽:忽略,不重視。

[39]閟(bì):隱秘。

[40]公:指薛景晦。來思:到來。思,語氣詞。

[41]茇(bā)野憩林:露宿、休息於林野之間。茇,在草間住宿。

[42]嗜:特殊的愛好。

[43]陘(xíng):山脈斷絕之處。歷:涉歷。峴:小而險峻的山。來適公志:滿足薛景晦的心意。

[44]聿(yū):句首語氣詞。

[45]駕:驅車前往。言:語助詞。谷岸溟:溝壑崖岸溟晦幽暗。

[46]垣:矮牆。墉:高牆。

[47]樛:纏繞。綸:釣魚線。組:絲帶。

[48]芟:割除雜草。治:修整。

[49]空洞:寬敞。

[50]廊廡:堂下四邊的廂房。

[51]練:白絲絹。縋(zhuì):垂掛。

[52]珮搖弦撫:像珮環擺動發出的聲響。像琴弦彈撥的聲音。

[53]夤(yīn)緣:攀援上爬。

[54]度(duó):量。五筵:指五張蓆子的寬度。

[55]與日明昏:隨道太陽升降或明或暗。[

56]宣:通暢。

[57]榭:建在高台上的亭舍

[58]匠:計畫製作。化:自然生成萬物。

[59]役以私屬:指薛景晦不濫用民力,而是讓自己手下的人員去開山剪木。

[60]途構塈(xì)茨:道路鋪平了,亭台蓋好了。熙熙:安然快樂的樣子。

[61]邦人:郡人,當地人。

[62]淑清之辰:天氣明朗的時候。休浣之時:公假休息的日子。唐代規定官吏每十天休息一次,叫休浣。

[63]雅步:走路從容閒雅。幅巾:又叫襆頭,用一整幅縑向後袱在頭上。古時著幅巾,被看成風度文雅。

[64]俗人:世俗之人。期:相約。

[65]適:舒暢。形神不羈(jī):形體和精神者自由自在。羈,受約束。

[66]元氣:天地自然之氣。顥(hào)然:廣大的樣子。朵頤(yí):動頤,形容歡笑的樣子。頤,面頰。

[67]遵:循,沿著。渚:水中的小塊陸地。鴻:鴻雁。這句喻指像薛景晦這樣的賢人被斥逐,將來會有得意之時。

[68]石門:石洞。棲遲:游息,盤桓。

[69]盈:充滿。夷:平坦。

[70]羭(yú):美,指美德。跡:遺蹟。最後四句的意思是:隨著時光的流逝,溝壑可被塞滿,山丘可變平地,但體現薛景晦美德的勝跡將在這含暉洞永存。

作品賞析

該文曾收入1877年(清代光緒三年)《道州志》卷一。含暉洞,又名含暉岩,金華岩,斜暉岩,在道縣城南約四里。石洞如屋,東西兩門,內有泉從石隙中出洞口崖頂最高處,鐫“水天一色”四字,字大二尺許,相傳為漢朝蔡邕所書。洞內多唐宋題刻,有“周敦頤同鄰人蔣瓘、陳賡、歐陽麗,治平四年(註:治平四年指1067年)三月六日同游道州含暉岩”二十八個字和“風清水寒”四個字等。岩洞由唐代道州刺史薛景晦開闢,薛景晦請劉禹錫寫了這篇文章。全文描繪了含暉洞的美景並讚頌了薛景晦的美德。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唐代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793年(貞元九年)中進士,803年(貞元十九年)任監察御史,永貞革新時與柳宗元同為王叔文政治集團的核心人物,被提升為屯田員外郎。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今常德)司馬。815年(元和十年)春被召回京都,三月又被貶為連州刺史。劉禹錫和柳宗元友誼深厚,詩文交往甚多。柳宗元臨終前,曾將所著詩文託付劉禹錫編輯成集。著有《劉賓客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