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吞噬細胞缺陷病在臨床上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主要表現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的減少,如嬰兒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細胞缺乏症、中性粒細胞減少伴胰腺功能不全等,這類病於血液病章內敘述。另一類可稱為吞噬細胞功能不全綜合徵,乃由於大、小吞噬細胞本身先天性酶缺陷或亞細胞結構的異常所引起。
慢性肉芽腫病
多在嬰幼兒期發病,臨床特徵為對各種過氧化氫酶陽性菌屬如葡萄球菌、沙雷氏菌、曲菌屬等高度易感,表現為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的慢性感染及感染局部的慢性肉芽腫,常有淋巴結溢漏、肝脾腫大,根據定量硝基四唑氮藍(NBT)試驗(或更加敏感的化學發光試驗)和殺菌試驗可確立診斷。本病患者中有的是與X染色體短臂的Xp21位點丟失基因有關,呈X-連鎖遺傳;還有些病例與16號染色體有缺陷相關,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白細胞粘附缺損
近來已報導不少病例有吞噬細胞匯3b受體(CD11b)缺損,C3dg受體(CD11c)缺損,以及T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的LFA-1(CD11a)粘附分子缺損。這些缺陷都是由於它們共同的構建成分β鏈(CD18)的生物合成異常。β鏈的編碼基因位於21號染色體。這類缺損稱為白細胞粘附缺損1(LAD1)。第二型的白細胞粘附缺損(LAD2)是一種粘附分子--選擇素(selectin)合成障礙。LAD病人若出現了白細胞運動、粘附及吞飲等損害,則往往發生皮膚感染,牙周炎以及腸道或肛周瘺管,LAD1型患者還可伴智力發育遲後。
治療
可選用抗生素,外科手術和輸嗜中性細胞(若發生了敗血症)治療感染。磺胺類預防性服用有意義,尤其對CGD病人。曾報導用γ干擾素治療CGD獲效。骨髓移植治療在有些LAD1病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