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6860公頃,分福地、葛仙湖(夢湖)、玉華三大景區。以“道教福地、綠色仙境”為總體形象,森林覆蓋率達83.4%,空氣品質和水質均優於國家一級標準。境內生長數百種中草藥材,是一天然中藥材寶庫,並且文物古蹟眾多。

基本信息

簡介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總面積6860公頃。境內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83.4%,空氣品質和水質均優於國家一級標準,並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鳴水橋、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天門石坊等眾多古蹟。古往今來,閣皂山以其藥源之富、傳說之神、山川之秀,吸引朱熹、文天祥、解縉等眾多文人墨客爭相遊覽,且多留有題章。

閣皂山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閣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藥史文化為一體的名山。東漢建安七年(202),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葛玄既是靈寶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樹醫藥業的莫基人.閣皂山也因此成為樟樹藥幫的“祖山”。葛玄之後,他的弟子繼續在閣皂山布道煉丹,種藥行醫,其中以葛洪貢獻最大,在中國的道教史上將兩葛並稱“葛家道”,閣皂山亦因兩葛而成為道徒的“聖地”。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8)賜閤皂山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閣皂山在宋代進入鼎盛時期,與金陵(今南京)茅山、廣信(今貴溪)龍虎山並稱天下三大名山,盛況空前。據史料記載,當時這裡曾有宮觀殿堂一千五百餘間,道士五百餘人,良田三千畝,道家稱之為“神仙之館”。清末,閣皂山屢遭危厄,延續一千六百多年的宮觀香火趨於衰落。

引路松

引路松也叫“唐松引路”,位於福地景區登山公路東側,高聳路旁,恰似給遊人指點路途,故稱引路松;它們又像一對孿生姐妹,婷婷玉立於道旁迎送登山客人,故又名“姐妹迎客松”。古志記載其“皆為唐宋物”,經考證確定“千年古松”,已載入《中國古樹志》。現仍枝繁葉茂,其中一株頂側枝上有片針葉特別茂密,遠看像鳥巢,北宋陳孟陽詠閤皂山詩中就有“松巢空見鶴飛翔”句。傳說松巢晚上會發出縷縷紅光,有緣者見之沿紅光指引的地方挖掘,可挖到優質伏苓,這更給古樹平添了一番神韻。

崇真宮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萬壽崇真宮]位於福地景區東峰之南麓,為道教勝地。由朝階、宮門、正殿三部分組成,占地2000餘平方米。原為吳嘉禾二年(233)葛玄再次入山時所結的臥雲庵,隋稱靈仙館,唐宋先後敕封閤皂觀、葛玄都觀、景德觀、崇真宮、萬壽崇真宮,1246年南宋理宗崇封為“大萬壽崇真宮”。道教宮觀前冠“萬壽”者很多,而冠“大萬壽”者,則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唐宋時其勝概。現宮觀經重建於閤皂山深處,前對凌雲峰,後倚東西兩山,正殿座北朝南,重門深院,翼以修廊,混合結構建築,歇山頂、琉璃瓦、飛檐高脊、彩壁丹牆、拼條花窗,殿中供奉葛仙翁、張天師、許真君塑像三尊,道貌莊嚴令人肅然起敬.宮內香火終年不斷,遊人如織。

紫陽書院

紫陽書院]位於福地景區東峰南坡,占地地860平方米,宋時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孔丘之殿宇,也稱道德宮。因朱熹(別號紫陽)幾次在此講學而被稱為“紫陽書院”。明代毀於山火,清雍正庚戍歲(1730),本地大學生黃衍出資重改建為混磚結構。院內古樹婆娑,濃蔭蔽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參天古銀杏,宋元時金桂、銀桂、四季桂,還有羅漢樹、紫玉蘭、紫荊等觀賞和藥用珍貴草木,多逾百年之物。四季和風習習,常年馥郁馨香。

鳴水橋

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合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鳴水橋位於福地景區南谷,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石砌單孔,拱高2.5米,橋長7.3米,寬6.8米,橋兩旁有石欄、望柱,柱上雕有蓮花頭座。橋為弧形,深若石洞。兩側拱壁共刻有三十四個楷書銘文,字大如盤,清晰注目。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贛州任知府時,多次遊覽閤皂山。有一次在鳴水橋台與閤皂山道德宮孫方丈品酒論詩,應孫道士之請,即席題寫了“鳴水橋”三個行楷結合、清逸飄灑的大字。現碑上的橋名,就是文天祥的拓刻原跡。

一天門

位於福地景區南部谷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天門是進入閤皂福地的門戶,由八稜柱、橫額、雀替、方礎組成,呈"門"字形,全為豆綠石所建造,高7.17米,寬4.3米,石坊上部面南橫書“一天門”。北面按唐高宗御賜封號,鐫“三十三福地”五字。門最早建於宋代,當年朱熹第一次登臨閤皂山講學時,路經這裡停轎歇息,見兩旁高山挺秀、溪澗清幽、林木參天、怪石崢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驚嘆曰“此乃 一天門 也!”嗣後捐銀修建,命名為“一天門”,現在的“一天門”是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的。

接仙橋

當年,葛玄在閤皂山修煉時,常在橋頭迎來山求醫問道、採藥煉丹的各路“仙人”,此橋因此命名接仙橋。橋四周峰巒迭翠,茂林修竹,嵐靄蒸騰。橋下溪流澄澈,卵石歷歷可數,山花吐秀,輕風拂來,讓人有超凡脫俗之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