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求醫

《吃好不求醫》作者:(美)妮娜·普朗克,顧景怡 譯,出 版 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4-1 。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吃好不求醫

亞馬遜五星級圖書,牛奶有毒,脂肪有害,紅內致癌。食物信任大崩盤後,你到底該吃什麼。讓你找回健康的完美食物。飲食決定健康食物是最好的醫生

內容簡介

老祖宗的傳統美食救了我!

18歲時的我,魚肉蛋奶一概不碰。所有的美味料理紛紛從選單上消失,除了蔬菜水果,橄欖油是我勉強信得過的脂肪。我每天慢跑,睡眠充足,只吃低脂高纖的食物。天可憐見,這么努力的我,不僅變得更胖、情緒不穩,還一天到晚生病!

灰心喪氣又疲勞的我,終於放棄所謂的“健康飲食法”,回到“真食物”的懷抱,大口吃著煎蛋和豬肉,就像小時候一樣。

沒想到,在我放棄控制熱量和固醇,開心大啖當令、在地的新鮮食材,我身上的脂肪一寸寸融化了,我又恢復了健康和活力。那些標榜健康的食品,反而往往是無益子身體健康的假食物。橙子很棒,但盛夏的橙子、寒冬的鳳梨或低脂低卡蛋糕,只是充抗生素的假食物。牛妍和紅肉無罪,只要均衡攝取,追求健康大可不必犧牲美味。

本書是英國著名綠色農貿集市倡導者、作家妮娜·普朗克的暢銷作品。在本書中,作者以幽默而頗具說服力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了何謂“真食物”的理念,強調了食用當地當令食物的重要性,破除了人們一貫對紅肉、奶油、蔗糖等食物的錯誤觀念。本書共分十章,分別介紹了什麼是真正的奶、肉、魚、水果、脂肪等,以及什麼是更好的食物和我們到底該怎么吃這些問題。本書在美國上市僅一月銷量即達到十萬冊,是一本人們非常喜歡的圖書。

目錄

推薦序 真正的健康之道

推薦序 只要真食物,對抗假食物

第一章 浪子回頭

什麼是真正的食物

當起菜農

被迫吃自製食物

“理想飲食”使我變胖又乖戾

查爾斯王子也來祝賀

溫斯頓普萊斯與他的特殊見解

大家都害怕真正的食物

第二章 真正的奶、奶油與乳酪

在母乳的滋養下長大

幫乳牛瑪貝爾擠奶

奶的簡史

關於奶類爭議

奶、奶油、膽固醇與心臟病

傳統奶與大量生產的奶不同

生奶的優點

學會欣賞正統的乳酪

第三章 真正的肉

為什麼連蔬菜農場都需要動物

工業養殖的真相

為什麼草最好

牛肉、豬肉與家禽脂肪的優點

吃得跟邱吉爾一樣

紅肉導致癌症?

真正的肉哪裡找

第四章 真正的魚

為什麼吃魚長智慧

後鮭魚年代產物:肥胖、糖尿病與心臟病

憂鬱嗎?試試看多吃魚

養殖漁業的真相

第五章 真正的蘸菜水果

因為蔬菜而存在

大量生產的番茄

你買的是有機蔬果嗎

怎么做可以吃下更多的蔬菜

第六章 真正的脂肪

令人驚訝的脂肪

如果你只有兩分鐘認識脂肪,就讀這段

停止憂慮,試著喜歡飽和脂肪

吃紅蘿蔔請塗奶油

讓我的油變頂級

我對次要蔬菜油的看法

椰子油有益健康

第七章 “假”脂肪

人造奶油業者大戰酪農

“假”奶油怎么導致心臟病

為什麼我不吃玉米、黃豆或葵花油

我不相信菜子油

第八章 更多的好食物

雞蛋重創

完整的穀類與真正的麵包

傳統與大量生產的黃豆不同

鹽的好壞差異

朱古力:顏色愈深愈好

第九章 惡棍膽固醇

膽固醇是什麼?

膽固醇為何成了惡棍?

膽固醇懷疑論者

先飲食、再醫藥

營養不足的疾病

第十章 今晚要吃什麼

附錄 如何選購安心食材?

媒體評論

深具說服力且鼓舞人心,一本寶貴又讓人大開眼見的書。 ——《到底要吃什麼》作者 普朗克

幽默與自我解嘲的功力使她像個朋友,而她的智慧與勇子質疑的態度激勵人心。 ——《紐約時報》

要健康有環保,就試著回到以前老祖宗所吃的食材以及料理方式。 ——何奕佳,永豐餘生技總經理

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到,吃當令在地的食物,確實對人體比較健康。 ——楊儒門

書中從各類食物的來源開始探討,釐清現代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問題,並依據人體需求來討論如何才能吃的健康,值得細讀並依循! ——趙強,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

書摘

第一章 浪子回頭

什麼是真正的食物

我是在鄉下菜園里長大的,現在看來,小時候吃的才是“真正的食物”。會這么說,是因為我們餐桌上的每一樣食物都是在地、當季而且還是自製的;自家種的新鮮蔬菜味道比超市買來的好多了。不過,我以前認為,自製的麥片、全麥麵包還有雞肝都很遜,更別提它們的顏色明顯不敵市面上五彩繽紛的加工食品。

如今人們對昔日的簡單食物不再尷尬,我認為那才是最好的食物,因為它們美味又健康。

什麼是真正的食物?我粗略的定義成兩個部分。首先,真正的食物必定歷史悠久,例如魚、肉、蛋,我們已吃了數百萬年之久。部分真正的食物(如奶油),是近代才出現的。雖然酪農業何時出現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們食用奶油至少有上萬年了。相反地,把蔬菜油氫化、變硬,還染成黃色以模仿傳統奶油的人造奶油,其歷史不過一個世紀,人造奶油不是真正的食物。

想想黃豆。亞洲人吃味噌、豆腐、醬油這些黃豆發酵品,約有五千年之久。未經發酵的黃豆,並不適合人類食用,而且美國人現在吃的大豆(即黃豆)製品多數並非傳統黃豆食物。這些現代大豆製品以及許多的加工食物(點心棒之類),主成分是黃豆油工業衍生的副產品,“單一大豆蛋白”,這種未經發酵且去掉脂肪的大豆蛋白,並不是真正的食物。

第二,真正的食物以傳統方式生產。對我而言,“傳統”意味著“我們素來慣於食用它們的方式”。也就是說,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特點:水果是在地、當季的最好;穀物應該保持完整;油脂毋需精煉。真正的食物其生產與製備過程皆遵循古法,這不單單是出於懷舊,下列的每一種真正食物,通過傳統的準備、烹煮法,可“提升”食物的營養與風味,但大量生產卻是削減這兩者。

美味沒有罪過

工業食物與真正的食物正好相反。真正的食物歷史悠久且具傳統,工業食物卻是剛出現的合成品。順便一提,工業食物把真正的食物特色去除,這並非偶然也不是秘密。像人造奶油這種工業食物便是“刻意”複製傳統奶油的。真正的食物基本上很保守;它沒啥改變,然而工業食物卻有保持新奇感的壓力,以便每年生產數以千計的新商品。這些“新”食物,多半不過是舊瓶裝新酒,換換新包裝(把生奶油放進噴霧罐);新的配方也一直被改造以趕搭流行(無膽固醇乳酪、低糖貝果)。真正的食物反而沒有改變,因為毫無必要。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真正食物”的定義——它“古老”、“傳統”。對吹毛求疵的人而言,這個定義的確很不精確也不完整。不過,針對我們要討論的,我希望它已經夠清楚了。

人人都喜愛真正的食物。他們喜歡美味的牛排、脆皮烤雞,但他們也害怕,吃下這些食物會發胖,或者更糟的,造成心臟病。因此他們照專家所說的去做,喝脫脂奶、吃只用蛋白做的煎蛋卷.最喜愛的食物成了有罪惡感的歡樂。我認為專家錯了:心臟病的真兇不是傳統食物,而是工業製成的食物,如人造奶油、蛋粉、精煉玉米油、精糖。而真正的食物對你有益無害。

難道這意思是說,你應該享用真正的培根還有奶油,非因其美味而是對健康有益?簡單說來,是的。北歐裔美籍的“食物發現者”吉娜·馬雷(Ginamallet),在其著作《即將消逝的美味》一書中,為真正的食物做辯護,她稱時下流行的哲學為“健康主義”。隨著科學家開始把文明疾病歸咎於飲食,馬雷寫道,“全新的哲學浮現(健康主義):相信每個人若能小心吃下去的每口食物,可以延緩死亡或許甚至倖免於死。”

如果享用奶油煎蛋或者自製冰淇淋那種全然的感官喜悅,已足夠驅除你的罪惡感,那就把騙人的人工食物都丟掉吧,回頭吃真正的食物更好。我把口味與滿足、罪惡感與愉悅留給文化評論家和道德哲學家;本書只談真正的食物為什麼對你有益。

當起菜農

我父親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的博士,也曾任教於紐約州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一九七一年我也在那裡出生。他是個年輕聰明的教授,很早便取得終身職位;我母親則是快樂的主婦。不過他們倆常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和計畫,像是不滿意當地公立學校,就聯合其他家長發起經營學校。而且他們愛好勞動,在城外有一片小小菜園。

一九七三年初,朋友帶著他們在自家農場生產的雞蛋和牛肉來探望我們,徹底打動了父親。就在那關鍵的一年,老爹辭去教職,我們舉家南遷,搬到維吉尼亞州跟朋友學種菜。他們倆試都沒試就決心務農,還跟親友借錢,東拼西湊了七萬多美元,買下六十畝農地。那年我姊姊希拉蕊十歲,查爾斯六歲,而我才兩歲。他們希望我們在農場上長大。

在紐康家當學徒開始農耕的前幾年,精彩奇妙,迥異於一般教授家庭的生活。爸媽整天都在工作,我們過著簡單的生活。從很多方面來說,那時的生活都算困苦,但無論多累,爸媽仍熱愛農事。租來的老房子簡陋平凡,我們得燒木頭來溫暖房子和加熱洗澡水。然而我的父母還是一直樂在其中。

當其他的小孩都在玩足球、到海邊戲水時,哥哥和我在維吉尼亞又長又濕的夏季里,鋤地、除草、護根、採收、賣菜。有些農事已成過去式,比方現在是在每種農作物底下做護根,抑制雜草生長,因此幾乎不用鋤地了。但在當時,我可是灰頭土臉了好幾個小時,在滿是石頭的南瓜田裡鋤地。以前要做護根時,我們會去附近農場買痒痒刺刺的稻草卷回家。你得孔武有力,才能把它們拋到貨車上。不過,現在是把小小的稻草卷展開,像鋪地毯一樣,鋪在番茄園的走道上。這樣做是更方便了,卻也不浪漫了。

我八歲時,開始在鄰近的小鎮擺攤賣菜。爸媽把我放下車後,我便擺好桌子、雨傘、招牌,等著人家來買番茄、節瓜以及甜玉米。賣菜通常很寂寞,對小女孩而言有時也很恐怖。更要命的是,我們光靠這種不穩定的零賣方式無法維生。那年冬天,我父母還得外出打工貼補家用,老爹當雜役,老媽則在必勝客當領班。

不過一年後,地方法院的停車場,成立了我們這區的第一個農夫市集,這使事情全然改觀。採收的甜菜與牛皮菜,綁成一束束後,載進城裡。滿懷感激之情的消費者成群地擠到蔬菜前,仿佛等著我們到來已等了一輩子。有了農夫市集,我們開始掙得微薄利潤,而且農場工作也變得更為有趣。我的父母現在六十幾歲了,還是靠在農夫市集賣菜維生。盛產時,他們在十二個市集,賣二十八種番茄,十二種節瓜、蒜頭、萵苣,以及許多種蔬菜。

為了過農場生活,放棄城市工作的人現在被稱為“返農”(back to the lander),我們壓根沒喜歡過這個詞,但大家還是這樣稱呼我們。我始終認為我們本來就是農夫,我沒有任何回憶是關於當教授的女兒,能想起的都是他們倆大清早跟紐康一家去采玉米,然後全身濕淋淋的回家。即便現在,住過華盛頓、布魯塞爾、倫敦和目前的紐約市,我依舊認定自己是個農場姑娘,只要在番茄、蟲子和小溪旁,就是最快樂的時光。

被迫吃自製食物

我母親是個業餘的自然科學家;她對生物學、營養學,還有嬰兒皆感興趣。她閱讀克拉拉.戴維絲(Clara Davis)於二三十年代做的前衛實驗。戴維絲斷言應給嬰兒健康、完整的食物,而且每次要讓他們吃所有他們想吃的食物,持續數月。這些包羅萬象的食物包括牛肉、骨髓、內臟、魚、鳳梨、香蕉、菠菜、豆莢、奶、優酪乳、玉米粉、燕麥片、黑麥餅乾以及海鹽。寶寶的選擇可能很極端:比如某個寶寶吃的大部分是骨髓;或者喜歡香蕉和牛奶,而某個寶寶偶爾抓一把海鹽。雖然如此,時間一拉長,寶寶自然會選擇富含所有必須營養素的平衡飲食,而且他們的健康極好。有個九個月大患佝僂症的男孩。一直喝鱈魚油(富含維生素D)直到佝僂症徹底痊癒,而且他今後都沒再得過這個病。

戴維絲的實驗並不多,且就我所知,從來沒有重複測試。不過,無論被證實與否,這個論點使我母親堅信,如果每個人,甚至一個什麼都

不懂的嬰孩(或許該說“特別”是嬰孩),如果你只給他們健康的食物,他光憑直覺就會把自己餵得很好。所以非常偶爾在外頭用餐時,我們可以點任何想吃的垃圾食物。但只要在家,就是吃真正的食物,我的父母從未告訴我們該吃什麼、吃多少,或者何時吃。

我母親心中另一個營養界的英雄是安德爾.戴維絲(Adelle Da—vis),她是提倡全食物與大量蛋白質的暢銷作家。晚餐前,老媽會拿出胡蘿蔔、蘋果,這么一來餓壞了的我們,自然會先吃生菜水果,而不是點心。主餐則是一般的美國食物:炸雞、鮪魚沙拉、菠菜、鹹派、肉餅、淋上自製蘋果醬的馬鈴薯鬆餅。還有很多便宜的食物(例如洋蔥雞心),我們也吃很多的米與豆子。我們的晚餐總有數種蔬菜以及大碗生菜沙拉。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