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裁概念
古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古體詩的範疇。它又稱古絕,主要指以唐以前的絕句詩,也包括以後模擬的韻律比較自由的絕句。同唐代出現的近體絕句相比,古絕句韻律比較自由。
“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源於南朝。《南史·宋宗室及諸王下·劉昶傳》載劉昶奔魏,“在道慷慨為斷句”;又《檀超傳》載宋明帝說吳邁遠“連絕之外,無所復有”。“斷句”“絕”即謂絕句,指一人獨吟四句即止,如劉昶斷句:“白雲滿鄣來,黃塵半天起。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里。”“連”即謂“連句”,如《南史·謝晦傳》載謝世基“臨死為連句詩”,謝晦“續之”,都是四句一首;亦稱“聯句”,如《文心雕龍·明詩》“聯句共韻,則柏梁余制”。所以當時稱為“斷句”“絕句”,是相對連句而言的。絕的意思是“斷絕”,古人用一絕的四句詩來完成一個思想概念。
歷史沿革
關於古絕句的產生,歷史上有“截句說”、“聯句說”、“古詩說”及“樂府說”等觀點,其中“樂府說”比較符合歷史事實。
古絕句最初產生於民間,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文人納入創作範圍,至魏晉南北朝呈現出新的面貌。
古絕句在魏晉南北朝經歷了從稚嫩到成熟的發展歷程。其中,五言古絕的發展經歷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從模擬樂府開始,至東晉末年蘭亭集詩中的大量出現,五言古絕作為獨立的詩體出現在文學史上。南朝文人大量創作五言古絕,出現了樂府型古絕、文人擬樂府型古絕和文人自創古絕三種類型,至庾信五言古絕最終完全成熟。七言古絕因其產生時間較晚,且趕上了詩體律化的梁陳時代,演變的痕跡不如五言明顯。
鮑照、謝朓、庾信是古絕句創作的大家,在古絕句發展史上有著坐標意義。鮑照是試驗和創作古絕句的急先鋒,在句式上開了唐人絕句的先河。謝朓的古絕句在鑄造意境、寫作章法和聲調格律上為唐人提供了精美的範本。庾信不僅使古絕句最終成熟,更在藝術手法和藝術風格上“啟唐之先鞭”。可以說,魏晉南北朝古絕句不僅在形式上孕育了唐人絕句,在藝術技巧和藝術手法上為唐人積累了經驗,更從詩歌意境和藝術風格上為唐詩提供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