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三娃

為《明月珠》伴奏時,當彩萍用“十三灣”演唱時,他以板胡巧妙配合,咿唔似語,此呼彼應,十分悅耳動聽。 一次演《三上轎》,他提前與演員商議,崔秀英被迫上轎,臨別時給幼子餵奶時的戲,只作無聲的表演,由他用板胡獨奏,不料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積一生之演奏經驗,認為樂隊與演員必須密切配合,才能相輔相成。

古三娃(1882――1947)琴師。運城東古村人。自幼苦學板胡。嚴冬苦練,竟至滿手凍瘡,多年不愈。終於練出超人技藝,為當時首屈一指者,曾在白水班等班社操琴。
他長於揉弦,其音柔和婉轉,極為抒情,讓人陶醉,與演員唱腔配合無間,其音如唱如訴,故民眾贊其板胡“音酥”、“會說話”。有民謠曰:“三娃的胡胡,‘一撮毛’(杜天恩)的板,亂彈行里旗兩桿。”
他特別會“抓戲”。一次,三娃為《拾玉鐲》伴奏,演至傅朋故意將玉鐲擲地,玉姣欲拾未拾,心中忐忑,劉媒婆暗中窺探,三人各懷心事作圓場表演時,他因戲生戲,突發奇想,有意將琴弦拉斷一根,單弦演奏,別具情趣,傳為佳話。為《明月珠》伴奏時,當彩萍用“十三灣”演唱時,他以板胡巧妙配合,咿唔似語,此呼彼應,十分悅耳動聽。一次演《三上轎》,他提前與演員商議,崔秀英被迫上轎,臨別時給幼子餵奶時的戲,只作無聲的表演,由他用板胡獨奏,不料演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將秀英辭別公婆、訣別幼子時的哀傷、抽泣,表達得淒淒切切、動人肺腑,觀眾無不動容,既夸演員表演精彩,更贊三娃板胡演奏技藝高超,而且對這一舞劇式的創舉感到十分新奇。
他積一生之演奏經驗,認為樂隊與演員必須密切配合,才能相輔相成。演員以形、神為筋骨,樂隊則以聲、情為血脈,二者融為一體,方能相得益彰。三娃操琴極重氣質風度,演奏時端坐而不斜視,胸前掛一老式眼鏡皮盒,下綴長穗,頗具風采。他一生與名伶張貞祥、賈悅發、董滿娃等長期合作,十分默契,在蒲劇界和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