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戰爭

反法戰爭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嚴重經濟危機。

介紹

反法戰爭反法戰爭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嚴重經濟危機。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為轉嫁國內矛盾,在世界各地發動侵略戰爭,迫使被侵略國家和全世界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戰爭。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蘆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起抗日,揭開了世界大規模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62個師、160萬人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形成侵略集團。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蘇聯,蘇聯境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同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英荷在太平洋的其他屬地。次日美英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3年2月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獲勝,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歷史性轉折。同年7月美英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登入,9月義大利投降。1944年同盟國發起全面戰略反攻。6月6日英美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入,開闢了第二戰場。蘇軍追擊德軍,配合東南歐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解放鬥爭。1945年初,蘇軍和英美軍隊分路攻入德國本土。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事結束後,美英軍隊集中力量在太平洋上展開進攻。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核子彈。蘇聯也於8月8日對日宣戰。中國抗戰轉入全國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這場戰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80%),戰火燃及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人,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60%至70%,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兩國蒙受的劫難也最為慘重。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41%是蘇聯的損失。中國在八年抗戰中共有2100多萬同胞犧牲,占二次大戰參戰國死亡總人數的42%,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勝利62周年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勝利62周年了,但俄羅斯人民並沒有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近年來,俄羅斯國歌恢復了蘇聯國歌的鏇律,許多蘇聯時期的雕像和紀念碑在封存多年後也重新被展現出來。5月4日,俄議會上院投票一致通過保留俄羅斯軍旗(勝利旗幟)上的鐮刀斧頭圖案;5月9日,這一承載著歷史重量的旗幟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反法戰爭反法戰爭

然而,近一段時間來,愛沙尼亞等國卻出現了“去紅軍化”傾向。4月27日,愛沙尼亞政府拆除首都塔林市中心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和蘇聯紅軍青銅塑像。認知的差別在塔林觸發大規模抗議和騷亂,致使1名俄羅斯青年喪生。在莫斯科,多個俄羅斯青年團體5月2日發起示威,連日圍困愛沙尼亞駐俄羅斯大使館,俄愛關係出現緊張。對此,歐盟5月3日對愛沙尼亞大使館的安全表示“關切”,北約則把示威稱作對愛沙尼亞的“脅迫”。美國國務院則公開表示,贊同愛沙尼亞方面的認定,即拆除紀念碑和拆遷青銅塑像屬於“內政”。

5月7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曾公開指責歐盟和北約縱容一些國家藐視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出的犧牲,以圖達到篡改歷史的目的。拉夫羅夫直截了當地說:“某些國家企圖對歷史加以嘲諷。而不幸的是,多個機構,如北約和歐盟,正在縱容這類企圖”。”

5月9日,普京在勝利日閱兵式上發表講話時說:“勝利日不僅使俄羅斯公民團結,還將團結起我們的獨立國協近鄰。我們衷心地感謝為這次戰爭犧牲的每一個人。他們給我們留下兄弟般友誼和團結的傳統。”普京強調:“那些試圖貶低偉大衛國戰爭中英雄功績的人、那些玷污英雄紀念碑的人,他們是在污辱自己的人民,是在為各國和各族人民之間埋下新的糾紛和不信任。”

據俄羅斯武裝力量軍人紀念中心最新統計,在二戰中,蘇聯紅軍陣亡將士達886.04萬人,還有214萬人成為殘廢軍人。當時,幾乎每一個蘇聯人的家庭都有親屬犧牲。所以,每一個俄羅斯人都不會忘記蘇聯在二戰時期來之不易的勝利,這段歷史將永遠深深地刻在俄羅斯人心中。

據俄《生意人報》5月7日報導,受愛沙尼亞蘇軍銅像搬遷風波影響,俄總統普京將於5月底簽署相關命令,俄將在全世界14個國家設立蘇軍烈士陵園保護中心。據報導,每建設一個保護中心,俄羅斯預計每年將投入近百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墓地、紀念碑和紀念雕像的登記和保護。每箇中心將配備4至6名工作人員,人數取決於其工作量大小。據悉,俄羅斯成立海外烈士陵園保護中心的計畫已準備了一年多。目前,波蘭、匈牙利和德國已經確定開設這一機構。

反法戰爭反法戰爭
透過這場由“青銅戰士”引發的外交爭端,人們似乎看到了兩種“歷史觀”的較量。俄愛此次糾紛的根源在於兩國對二戰歷史的對立看法。俄羅斯族人把蘇聯紅軍塑像視為蘇聯各民族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犧牲以及法西斯主義最終崩潰的象徵。愛沙尼亞脫離蘇聯獨立後,奉行“排俄親西”的外交政策,先後加入了北約和歐盟。

十幾年來,愛一直認為蘇聯是同法西斯德國一樣的入侵者、占領者,而不是所謂的“解放者”,而一些愛沙尼亞族人卻視之為俄國人統治愛沙尼亞的象徵。在這次塔林的解放戰士紀念碑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說過這樣的話:“一些國家試圖將對歷史事件的罪責加諸於某個人的身上,對這樣的政策我搞不明白。我更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他們總是試圖將共產主義和納粹主義等同起來。”這兩種完全對立的“歷史觀”使得這場糾紛越發的複雜起來。

其實,東歐各國和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之後,拆除或者推倒蘇軍解放戰士紀念碑事件,就沒有間斷過,並且成為這些國家對抗蘇聯、俄羅斯的一種政治和外交手段。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事實證明,這種拆除和推倒並不能解決歷史問題。這不但不利於問題的最終解決,反而會使國家之間的關係惡化,最後受到最深傷害的還是兩國的老百姓。

5月9日,紅場閱兵式後,一位二戰老戰士對本報記者說:“我們的記憶是痛苦,我們的使命是光榮,我們挽救的不僅僅是一個俄羅斯,我們幫助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我們解放了許多民族,我和我犧牲的戰友永遠對此感到驕傲,任何人、到任何時候、在任何地點都無法改變歷史”。

拿破崙霸權的頑強抵制者

英國積極組織和參加歐洲大陸封建國家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法國革命所採取的極端措施,使保守主義的英國一開始就對法國革命抱有極度的反感;二是革命法國的對外擴張嚴重地威脅了歐洲的均勢體系。因此,英國反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實際上體現了保守主義和維護均勢的雙重主題。

英國資產階級對法國革命的敵視態度集中反映在柏克的言論之中。如柏克認為法國國民會議既不自由又不體面地上演了一出深思熟慮的滑稽劇。他們表演得就像是市場上一群騷亂的觀眾面前的喜劇演員;他們在一群不顧羞恥的窮凶極惡的男女的混亂喊叫聲中進行表演……這個推翻了國王和王國的議會,甚至於並不具有一個嚴肅的立法團體的面貌和形象。這簡直是口誅筆伐了。法國革命採用的極端措施也使英國普通大眾逐漸疏遠法國革命。大多數英國人並不希望像雅各賓派恐怖統治這樣破壞社會秩序和私有財產的運動擴展到英國,因此,他們對法國革命的態度便由同情轉向憎惡,對英國本國政治也由支持改革轉向擁護現行制度,保守主義和保王主義的情緒在越來越多人中獲得市場。

反法戰爭反法戰爭

隨著保守主義思潮在英國的蔓延,革命的法國與保守的英國之間越來越格格不入,但是,僅僅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並不足以使英國放棄對歐洲大陸多年奉行的均勢原則和中立政策。實際上,英國對法國革命的態度是非常矛盾的:法國革命的極端措施固然使得保守的英國極度反感;但這場革命同樣也造成了法國國內的政治動盪,這對英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法國是歐洲大陸均勢體系中的重要砝碼,直接干涉法國可能會打破歐洲大陸的力量平衡。因此,在法國革命的開始階段,英國對法國革命是抱著觀望態度的。只有當法國革命不斷深入,法軍在對外戰爭中節節勝利,越過萊茵河控制奧屬尼德蘭地區,使英國在低地國家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脅時,英國才感覺到不能再對歐陸局勢等閒視之。然而,即使在這時,英國仍不願與法國直接衝突,英國最初的想法是利用對法國革命極度仇視的奧地利、俄國、普魯士等歐陸國家來阻撓法國革命向外蔓延。由於俄國此時正在全力瓜分波蘭,不願涉足法國革命的泥潭,英國只好求助於奧地利和普魯士,1790年7月,英國、荷蘭、奧地利、普魯士在西里西亞簽署《萊亨巴赫協定,規定英國、荷蘭、普魯士有義務來幫助奧地利恢復對尼德蘭的統治;而奧地利則停止正同土耳其進行的戰爭,與普魯士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國。1792年4月,法國與普奧間正式爆發了戰爭,歐洲國家持續22年之久的拿破崙戰爭(又稱法國革命戰爭)就此拉開了帷幕。

但普奧兩國在對法戰爭中卻屢遭敗績,聽憑法國勢力迅速向歐洲廣大地區特別是低地國家擴散,英國政府不得不從幕後走到前台。當1792年11月法軍占領安特衛普後,12月英國向法國發出正式照會,聲稱:英國絕不會同意法國擅自以假借的天賦權利為藉口,把自己當成是唯一的裁判官去判決由神聖條約建立起來的、並由所有大國一致加以保證的歐洲政治體系。英國堅持它一個多世紀以來所遵循的準則,對法國直接或間接地使自己成為低地國家的主人,或成為歐洲的普遍權利和自由的主宰者的行為,絕不會置之不理。這份照會預示了英國將直接參加歐陸國家反對法國的軍事行動。

促使英國直接參戰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法國革命不斷呈現出對外輸出的勢頭,法國國民大會公開宣稱,法國將援助世界上所有民族推翻統治者和壓迫者的鬥爭;其次,法國在這個階段的對外戰爭中兼併了大量領土,嚴重地危害到歐洲大陸的政治結構,特別令英國不能容忍的就是法國對低地國家的占領。英國一直將這一地區視為自己的門戶,任何大國占領它都被視為威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英法間長達百年的爭霸拚鬥,英國在這場鬥爭中已初具優勢,它不希望革命的法國扭轉這種局面。事實上,隨著拿破崙戰爭的進展,英法爭霸的實質越來越清楚,就法國方面來說,拿破崙政變後戰爭的正義性已經不存在了,雙方的爭奪就是在爭奪歐洲,爭奪世界海洋的控制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