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之夢

日不落之夢

歷史上專制魔王路易十四,曾是一個窮奢極欲的封建君主。

日不落之夢 法國革命震撼歐洲 歐洲列強聯合干涉
法國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專制制度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封建專制制度這個抽象的概念具有哪些內容呢?這裡,我們向您提供一些法國宮廷的奢華和窮兵黷武的資料,透過一斑見全豹吧。 法國歷史上專制魔王路易十四,曾是一個窮奢極欲的封建君主,奢侈豪華的宮廷生活以及連年窮兵黷武,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他所進行的對外戰爭,被稱為“花邊戰爭”。據描寫“這位幾爾賽的君主愛講排場,竟把打仗變成明顯的娛樂活動。御駕親征像是去參加節日盛會,車水馬尤、貴婦如雲、人群熙攘、晚會不斷。著名詩人奉命用讚美詩的形式起草‘戰報’,小提琴手像給芭蕾舞伴奏一樣發出屠殺的號令,真是風雅壯觀之極!”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國家財政赤字已達25億利維爾,這個數字幾乎等於法國18年的國家稅收。在路易十五統治年代,除了宮廷腐化外,還發動過三次勞民傷財的對外戰爭,最後一次的七年戰爭,使法國喪失了在美洲,印度和非洲的大量殖民地,從而損害了法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引起了資產階級的不滿,戰爭的負擔和宮廷的糜費又多半落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處境更加惡化,從而怨聲載道,民怨沸騰。農民起義、工人罷工和城市騷動此伏彼起,從未間斷。值此國事發發可危之際,有一個大臣對路易十五說,這樣統治下去,會給國家帶來極大的災難。路易十五蠻橫地回答:“只要我的享受夠人以後那怕洪水泛濫也不管了。” 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更是揮金如土、尚慕虛榮的傢伙。僅因路易十六愛好騎馬,宮廷就飼養1600多匹馬、雇用馬俠1400多人,各省還為國王儲備馬匹約1400多匹,以各出巡之用。為了消遣,王后還用600萬利維爾購置了一所聖克盧堡作為行宮。僅賞賜一項,王后每年恩賜她的親信由最初的50多萬利維爾,增力口到70萬利維爾。每年接受賞賜的高級責族約有4000一5000家,耗去款項3300多萬利維爾,因而王后便有“赤字夫人”之稱。在路易十六統治的15年中,債務增加了3倍,每年用於還債的款項竟在3億以上,從而使法國的經濟開始破產。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強大,封建專制的喪鐘終於敲響了! 啟豪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在17世紀時就已成為歐洲典型的封建專制制度國家,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是一個歐洲的殖民強國,它在七年戰爭中被英國打敗後,海外勢力從此衰落下去。18世紀時,法國資本主義發展雖然不及英國迅速,但是比起歐洲大陸其他各國來快得多。18世紀末,法國的資本主義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資產階級的力量比歐洲其他各國資產階級卻強大得多。因而,法國資產階級與本國封建統治者的矛盾也比其他各國尖銳。正因為如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的影響與刺激也比對歐洲大陸其他各國更為廣泛和深刻。 18世紀法國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統治集團之間尖銳復雜的矛盾,使“啟蒙運動”湧現出代表大資產階級的溫和派、代表小資產階級的激進派、反映勞苦大眾要求的平民思想家以及唯物主義哲學家等各種各樣的流派。他們嶄新的思想,犀利的筆鋒直指法國的專制主義。伏爾泰激烈抨擊作為封建王權支柱的天主教會,稱教會是蒙昧主義的維護者,全部的教會史是充滿迫害、搶劫、謀殺和胡作非為的骯髒的歷史。盂德斯鳩更明確地指出:“……如果君主不能給自己的臣民創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來壓迫和毀滅他們,那么,服從的理由就沒有了。”盧梭的政治觀點比伏爾泰、孟德斯鳩前進一步,直截了當地說“統治者如果變成暴君,就應推翻”。在啟蒙運動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是百科全書派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他們宣傳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關系是合乎“人性”的理想制度,因而在打擊封建制度和喚醒革命意識方面產生很大作用。在啟蒙運動的民主派中,還有一些反映勞苦大眾利益的思想家,他們痛斥王權,認為一切國王都是暴虐無道的,譴責私有制是社會的最大禍患,他們甚至號召人民舉行起義,反抗一切壓迫者。 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對封建主義和專制主義的批判,直接波及到了封建君主制歐洲的外交。他們不能容忍把君主制國家的國際關係看成君主之間的關係,而不是民族之間的關係,並在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鬥爭中要求對外政策服從民族利益。資產階級看到,服從貴族王朝利益的外交導致爭奪繼承權的無數次戰爭,這種戰爭常常只會給資產階級帶來損害,相反地卻鞏固了專制制度。資產階級的溫和派便試圖改變法國的外交方針,消滅“親奧地利路線”,取消貴族王朝利益在對外政策中的主導地位,鞏固法國的威望,並指出“為了一個國君在判斷時發生錯誤而發生兩個民族毀滅,這是愚蠢和野蠻的”。他們希望把浪費在貴族的利益和王朝的榮耀而進行戰爭的財富用於國內的資本主義發展。在資產階級激進思想家看來,外交秘密不過是國君用來欺騙人民並在黑暗中推行違反民族政策的交易的一種手段而已。專制制度的秘密外交,是為壯大王朝而掠奪領土的掩飾物。 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家的特點是世界主義,他們認為,政治應該服從全人類的共同原則。法國資產階級啟蒙哲學的“天然”原則具有全世界的意義,法蘭西民族將成為全人類的首腦。資產階級的世界主義的要旨是反對貴族王朝政治和戰爭,是服務於反封建制度的鬥爭的。啟蒙學者所提出的學說給予封建道德、權威和信條以嚴厲的批判,尤其是專制王權和天主教會等反動勢力受到有力的抨擊。啟蒙思想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銳利的思想武器,在動員革命民眾和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運動發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歐洲大陸君主專制國家的外交,仍然服從於貴族王朝統治者的利益ack; BACKGROUND-COLOR: #99ff99">資產階級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奪取政權。英國17世紀經過了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立憲制,由於議會壓倒王權而起主導作用,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對外政策中才得到較為完滿的體現。法國的君王制不斷衰微,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增強,他們不僅擁有經濟買力,還有足夠的文化教養和組織能力,掌握思想和宣傳機器,隨著封建專制制度危機的加深,革命形勢逐漸成熟,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終於爆發了。1791年頒布了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掌握行政大權,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立法議會,並取消等級制等原則。但這個憲法保留了國王,並賦予很大的權力,同時這個憲法止違背了人權宣言所提出的人民有權參與制定法律的原則,它是大資產階級妥協政策的產物。 18世紀後半期法國外交主要基礎是為王位繼承人(即後來的路易十六)與奧地利公主的聯姻所加固的1756年的法奧同盟。這個同盟主要是掩護法國的後方不受奧地利屬地的威脅,防止普魯士的攻擊,以便使法國全力投入同英國爭奪殖民地的鬥爭。在七年戰爭期間,法國宮廷由於同奧地利有親戚關係,為奧地利提供過多的軍隊和金錢,從而損傷了本國的元氣,使法國幾乎變成奧地利政策的工具;而法國幫助英國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卻喪失了它在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殖民地,在外交上犯下了莫大的錯誤。法國資產階級把這一切歸屬於王室“親奧地利的路線”,並企圖有朝一日併吞奧屬尼德蘭。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產階級法國與西班牙結盟以反對英國殖民優勢的外交極為讚賞,但資產階級對國王沒有利用這個同盟,使法國商品輸入西班牙屬殖民地而不滿。法國參與美國獨立戰爭後,雖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沒有使法國向英國作出新的讓步。1786年簽署的商約打擊法國的工業,從而為英國工場手工業的產品行銷法國大開方便之門。法國在同英國的鬥爭中屢屢退計,便謀求接近俄國,增強抗英能力。為此,法國不再支持土耳其反對俄國,並在1787年簽訂的貿易條約中,把自己同新開闢的俄國黑海諸港口進行貿易所取得的一切利益固定下來。這次商約,是法國外交的突破性進展。接著,法國商界還從土耳其那裡取得了進入紅海的權利,並在埃及和通往印度的航路上開展自己的貿易,從而在近東保住了法國的貿易霸權。 法國在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的打擊下受到了全面的削弱,資產階級對國家不能採取堅決的對外政策和維護法國的威信深表不滿。1787年,普魯士軍隊侵入荷蘭,恢復了貴族和王黨的反動統治,貴族和工黨主張同英國和普魯士結盟,因而受到一部分與德意志國家有貿易關係的荷蘭資產階級的支持。早在1785年,法國便同荷蘭結成了反對英國和普魯士的同盟,按照同盟脅定,法國應當出兵支持荷蘭。然而法國拒絕幫助荷蘭反對普魯士的武裝干涉,普魯士遂成功地把荷蘭置於英國和普魯士的??對俄國、法國和奧地利的三國同盟。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前夕,英、荷、普支持土耳其和瑞典,形成西歐最強大的國家集團與支離破碎的奧俄同盟、法奧西同盟對立,不能不說是法國外交的失敗和法國在歐洲的軟弱無能。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宮廷為實現武裝鎮壓革命的陰謀,陸續向凡爾賽和巴黎調集軍隊。起義的人民攜帶短刀和斧頭,紛紛湧上街頭,迫使王軍節節退卻。但在首都的東南部,巴士底獄塔樓上的大炮仍然威脅著整個巴黎。民眾包圍了這個象徵封建統治的堡壘,攻破大獄,迫使政權從王室轉到制憲議會手中。國民公會根據人民主權原則,開始干預王國外交部的外交事務,極力使外交服從國民會議的意志。1790年春,西班牙和英國為爭奪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加緊準備戰爭,西班牙王室要求法國王室給予援助。法國王室則打算武裝一支艦隊同英國作戰。法國資產階級因為西班牙不許法國商品輸往西屬殖民地,不滿西班牙的政策,國民議會的左翼決定剝奪國王宣戰嫡和的權利,並作出要親自監督外交談判,親自批准條約的決定。通過鬥爭,溫和派大資產階級掌握的外交委員會和國民會議控制了國王和外交部的官方外交活動,從而掌握了法國對外政策的領導權。根據外交委員會的提議,國民議會決定與西班牙的同盟繼續有效。但是,國民議會勾消了條約中一切有進攻性質的條款,剩下的只是防禦和貿易方面的義務。“普遍和平和正義原則”被宣布為法國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1791年12月通過的特別法令規定:“法蘭西民族永遠放棄以侵略為目的之一切戰爭,永不使用自己的武力去反對任何其他民族的自由。”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引起了歐洲列強的恐慌 儘管國民公會愛好和平,可是一部分封建義務的廢除卻使法國與君主制歐洲發生了衝突:德意志帝國的諸侯在法國的阿爾薩斯擁有許多小領地,法國革命廢除了領主的封建權利,諸侯們就向德意志帝國議會提出控訴,力圖讓奧地利、普魯士、俄國及瑞典出面干涉以便恢復他們的特權。奧地利、俄國和普魯士極力鼓動諸侯們起來反抗,指望再抓住一個對法作戰的藉口。俄國則唆使諸侯們要求普奧兩國干涉,希望儘早地把這兩國拖人對法戰爭。國民公會推行沒收教會的土地和確定僧侶公民身分的法案,引起了法國與羅馬教皇的衝突:法國領土中有一個四面包圍的飛地教皇領——阿維農,在法國革命後,阿維農的居民要求該地與法國合併。國民會議於1791年9月14日下令“根據大多數公社和公民自由而莊嚴地表示的願望”,將阿維農合併於法國。阿維農的合併使法國同羅馬、同鄰近各君主制國家的關係尖銳起來,這些國家擔心它的居民也要求與革命法國合併。 法國革命爆發時,俄國正在同土耳其和瑞典作戰。英國和普魯士在外交上全力支持土耳其和瑞典。但是,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l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後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它從根本上推翻了統治法國1000餘年的封建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開闢了一個資本主義更加廣泛發展的時期,不僅為法國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而且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封建體系。正如後來列寧所評論的“這次革命對本階級,給它所服務的郁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個19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誌下度過的”。當時這個意義還不一定為歐洲各國君主所認識,但是法國革命對整個國際政治局勢發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舊的歐洲均勢已遭到破壞,法蘭西革命揭開了國際關係發展的新時期。歐洲列強很快便將它們的注意力從東歐轉到西歐,與資產階級革命法國進行鬥爭,很快地便成了一切國際事務和外交談判的中心。 為了防止革命運動蔓延到本國,各國統治者便在英國和俄國的組織下,幫助法國國王,企圖恢復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俄國沙皇把法國的制憲議會稱之為“一條具有1200個頭的怪蛇”和“狂人及惡徒團”。許多歐洲國家如奧地利、普魯士、瑞典、俄國、西班牙和撒丁王國竟然公開支持法國亡命者,從而使戰爭問題變為法國政治中的根本問題。 路易十六夢寐以求的就是恢復封建專制王權,而並不滿足於做一個憲政的國王,他偽裝革命正是為了要扼殺革命。為了準備戰爭,國王撤換了陸軍大臣,議會撥款2000萬利維爾的特別費,徵集5萬軍隊、整編了三支軍團,並發表了一個聲明,要求特里爾和其他德意志境內各選侯國立即制止法國亡命者的集結和備戰活動。如果哪一個國家沒有有效地制止,就把它視為敵國。 奧國不僅不考慮路易十六的聲明,反而提出了強烈的要求:它要求法國恢復阿爾薩斯有采邑的王侯們的權利、恢復那裡的封建制度,否則訴諸武力。與此同時,奧國還陳兵法、德邊境,整裝待命,大有即將進攻法國之勢。 法國於1792年4月28日開始進攻奧國。當時奧國準備並不充分,普魯士一時也不能協同作戰。法國軍隊人數比奧軍多,當時若能團結一致,奮勇殺敵,是能夠打敗奧軍的。但由於法軍的統帥是貴族軍官,仇視革命、不肯積極作戰,甚至陰謀叛亂;國內反革命又與敵國遙相呼應,進行破壞和搗亂,王后又把作戰計畫秘密地告訴了奧國,致使法軍敗北。此時,前線的情況非常危急,法軍已從比利時退到列日,普軍麈集在萊茵河沿岸,而法軍的統帥不同敵人作戰反而棄軍回到巴黎,解散革命俱樂部,這些都使法國革命處於千鈞一髮的萬分危急時刻。 為了拯救法國,立法議會宣布了“祖國在危急中”的總動員令,法國各郡組織了義勇軍。在普奧聯軍總司令發表“不僅要求法國人民立即恢復路易十六的權力”,“如果對國王、王后和王族稍加侵犯”,普奧聯軍就要毀滅巴黎人,並對叛亂者予以無情鎮壓的蠻橫宣言後,巴黎人民爆發了起義,從而結束了三年來君主立憲政體,並挽救了法國的革 巴黎人民毫不猶豫地拿起了武器,來到練兵場集合,準備趕赴前線,保衛革命法國。成千上萬的人自願入伍,爭先恐後地把金錢、珍寶獻給國家作為軍費,大大鼓舞了法園士兵的士氣和加強了法軍的力量。開赴前線的武裝人民,鬥志昂揚,滿懷忘我的精神,奮勇作戰,終於在瓦爾米附近打了一次決定性的勝仗,從而使法國轉危為安、轉敗為勝。國民公會在瓦爾米勝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法國為共和國。 1792年10月末,法軍收復了凡爾登,並迫使普、奧聯軍撤退。法軍轉守為攻後,連續獲得了許多輝煌的勝利,在南部進入了薩瓦和尼斯,在東部渡過萊苗河,占領了德意志境內的若干城市,在比利時的法軍也進入了布魯塞爾等地。 第一衣反法同盟的建立和失敗 英國最初以為法國革命可以削弱法國的國力,並想乘機奪取法國的殖民地,但法軍的節節勝利使它馬上打消了這種念頭,並採取了公開反對法國革命的行動。從這時起,英國就成了反法聯盟的積極組織者與領導者,倫敦變成了反對法蘭西共和國的一切陰謀活動的中心。 英國促使萊亨巴赫協定的簽訂,成功地制止了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個世仇國家的戰爭,同時促使兩個國家的接近,保住了奧屬比利時作為反對法國的緩衝地帶,從而為反法同盟奠定了第一塊基石。由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逃走並未成功和法國建立共和國運動的高漲,大大震驚了歐洲的封建君主制國家,推動了反對法國革命同盟的建立。1797年,奧國皇帝產生了為組織全歐反法同盟和鎮壓法國革命而召開歐洲會議的思想,當時為了反對法國,奧普兩國也開始更密切地接觸起來,並且談妥共同對法國採取行動。在一份特別備忘錄中說明詳細的行動計畫:列強應共同建議法國停止革命,一旦造到法國的拒絕,就召集會議來預先商定法國未來的政體,實行武裝干涉。但是,這份分送歐洲各國宮廷的邀請並沒有得到英國和俄國的回響。在俄國致力于波蘭事務而不同法國開戰的情況下,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國於1791年8月簽署了《匹里尼茨宣言》,普奧準備為恢復路易十六的政權而採取共同行動。次年2月,兩國訂立同盟條約,約定各出2萬人反對法國。 普魯士、奧國、荷蘭、撒丁王國和西班牙等國出於奪取法國的城市和邊境上的要塞、消除陸軍的威脅等目的,在英國的唆使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同盟軍對法國展開了猛烈的進攻,追使法軍退出比利時、萊茵河等地,前線的情況頓時險惡起來。與此同時,國內反革命分子也大肆活躍起來。在這個關鍵時刻,又發生軍事將領叛變事件,致使反法聯軍長驅直入,首都受到了嚴重威脅。巴黎人民發動6月2日的起義,以自己的革命行動又一次挽救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把阻礙革命前進的大工商業資產階級共和派驅逐到政權以外,從而把革命推進到更新、更高的階段。 1793年夏,以英國為首的反法聯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了法國,並攻入法國境內,在各條戰線上繼續向前推進。7月間,一支法國精銳部隊在美因茲被困,由於其它戰線上的法軍無力增援,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困難情況下,終於投降了;孔代和瓦楞西恩兩個要塞也放棄了,保衛通往巴黎要道的最後前哨部隊,有的被包圍,有的被切斷,法軍只得退守巴黎前方的最後一個陣地阿臘斯。與此同時,英國積極干涉法國革命,英軍包圍了敦刻爾克,占領了科西嘉,封鎖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法國海岸,禁止中立國船隻運糧食到法國。英國在法國國內反革命分子的策應下,以路易十七的名義占領了法國南部最重要的軍港——土倫,宣布路易十七為怯國國王,解除了法國艦隊的武裝,並從海道運來8000多名西班牙軍隊,占據土倫附近的據點和要塞,準備以此為基地,進攻革命法國。西班牙軍隊也逼近了佩皮尼楊,撒丁王國的軍隊在阿爾卑斯山採取了攻勢,法國的形勢十分的危急。 隨著對外戰爭的處處失利,國內暴亂也更為猖獗了。反對派在各地實行白色恐怖,並作好了向巴黎進軍的準備。據記載,法國83個郡中只有23個郡擁護國民公會,其他60個郡不是為反革命分子所盤踞,就是在反革命分子的影響下反對國民公會。英國公然撥款500萬英鎊作為偵察、破壞法國革命的經費。革命法國在雅各賓取得政權初期,實施了許多革命措施,及時地解決了人民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城鄉人民民眾緊密地團結在革命政權周圍,從而保衛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早在1793年8月23日,國民公會就頒布了《全國總動員法令》。該法令宣稱:“從現在起到一切敵人被逐出共和國領土時為止,全法國人民始終處於徵發的狀態……”法令規定,凡18到25歲的未婚青年或無兒女的鰥夫都必須參加軍隊,有妻室者擔任製造武器或運輸糧食的工作,婦女則從事縫製營幕、衣服和醫務工作。革命政府並從根本上改造軍隊,把貴族軍官和士兵不信任的將領都加以撤換,極力提拔有才幹的、尤其是出身下層階級的青年軍官,甚至於把他們提升為高級軍官,加強軍紀,並用愛國熱情激發士兵,大大提高了法軍的戰鬥力。 1793年9月6日~7日,法國在昂德斯科特(敦刻爾克附近)近郊會戰中,打敗了英荷聯軍;10月16日,法國打敗奧軍,進入了英伯日城;法軍接著又在菜茵區前線擊潰了奧普聯軍,占領了朗道城,解放了阿爾薩斯;在義大利邊界上迫使撒丁軍隊撤出薩瓦;驅逐西班牙軍隊,使其退回庇里牛斯山脈以南。同一時期,法軍還平息了國內的叛亂,在土倫趕走了英軍,解放了該城。 1794年春天,法軍發動了新的攻勢。法軍以勢如破竹的攻勢,挺進荷蘭國境。法軍在弗勒魯斯一仗打敗奧軍後,占領了科隆、科布倫次和杜塞道夫,占領了榮茵河的左岸。同時,法軍在美因茲、義大利北部和西班牙等地也取得了重大勝利,從而粉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聯合干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