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章第四

《卿大夫章第四》選自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這一章講的是卿大夫的孝行,從服飾、言論、行動都必須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禮制,為民眾作出表率,才能夠保全宗廟祭祀,以事奉君上。

作品原文

卿大夫⑴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⑵,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⑶,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⑷,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⑸,非道不行⑹,口無擇言⑺,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⑻,行滿天下無怨惡⑼。三者備⑽矣,然後能守其宗廟⑾,此卿大夫子孝也。詩云:“夙夜匪懈⑿,以事一人。”

詞語注釋

⑴ 卿大夫:卿是王朝和諸侯國中的高級官員,又稱‘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
⑵ 法服:按照禮法制定的服裝古代服裝的式樣、著色、花紋、質料等,不同的等級,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規定。
⑶ 法言:合乎禮法的言論。
⑷ 德行:合乎道德規範的行為。
⑸ 非法不言:不符合禮法的話不說,言必守法。
⑹ 非道不行: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行必遵道。
⑺ 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行都合乎禮義,用不著斟酌選擇。
⑻ 口過: 言語的過失。
⑼ 怨惡:怨恨,不滿。
⑽ 三者備:三者,指服、言、行,即法服、法言、德行。備,完備齊全。
⑾ 宗廟: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
⑿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出自《詩經大雅�民篇》,原詩是讚美周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從早到晚,毫無懈怠,竭心盡力地侍奉宣王一人。夙,早。匪,非,不。懈,鬆懈,懈怠。一人,指周天子

作品譯文

不是先代聖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禮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聖明君王所說的合乎禮法的言語,不敢說;不是先代聖明君王實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為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為不必著意考慮也不會越軌。於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衣飾、語言、行為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聖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後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續興盛。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詩經大雅 民》里說:“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奉事天子。”

作品讀解

這一章書,是說明卿大夫為天子或為諸侯的輔佐官員,也就是政策決定的集團,全國行政的樞紐,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負守土治民之責,故次於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語上、行動上、服飾上,一切都要合於禮法,示範人群,起領導作用。列為第四章。
任卿大夫之官者,即輔佐國家行政之官吏。事君從政,承上接下。內政外交、禮儀攸關。故服裝、言語、德行、都要合乎禮法,也就是合乎規定。所以非國家規定的服飾,就不敢亂穿。非國家規定的法言,就不敢亂講。非國家規定的德行,就不敢亂行。
所以卿大夫的講話,不合禮法的話,就不講出口。不合道理的事,就不現於行為。一言出口,傳滿天下,可是沒有人檢出他的錯誤,那自然無口過。一行做出,普遍天下,可是沒有人檢出他的不法行為,那自然無怒惡。
服飾、言語、行動、三者都能謹慎實行,全備無缺,那自然德高功碩,得到首長的親信,不但祿位可保,宗廟祭祀之禮,自然照常奉行。卿大夫的孝,大致就是如此。
孔子引述詩經大雅篇蒸民章的這兩句話說:“為人部屬的,要早晚勤奮的來服務長官,盡他應盡的責任。”

出處簡介

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疏。全書共分18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