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木荷
印度木荷,屬側膜胎座目,山茶科,拉丁名為Schima khasiana Dyer。主要分布在雲南(騰衝)和印度。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印度木荷
- 別名:尖齒木荷、大花木荷
- 外文名:Schima khasiana Dyer
- 拉丁學名:Schima khasian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命名者及年代:Dyer
- 分布區域:雲南,西藏
簡介所屬卷:Schima Reinw. ex Bl.
所屬科:Theaceae
中文名:印度木荷
其它中文名:尖齒木荷、大花木荷(圖鑑補編)。
文獻來源:Schima khasiana Dyer in Hook.f.(1874);Gagnep.(1943);Sealy in Curtis's(1951)*;圖鑑補編(1983),in clavi;雲南樹木圖志(1991)*;橫斷山區維管植物(1993).
Schima forrestii Airy-Shaw(1936),syn.nov.;S.parviflora auct.non Chang:西藏植物志(1986)*.
描述
喬木,高20—25米;頂芽密被灰白色絹毛;幼枝紫紅色,無毛或近無毛,散生白色皮孔。葉薄革質,橢圓形,長12—18厘米,寬5—9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闊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具整齊鋸齒達基部,葉面深綠色,略具光澤,背面淡綠色,乾後變淡棕色,兩面沿中脈被短柔毛,後變無毛,中脈紫紅色,在葉面平,背面隆起,側脈10—12對,纖細,和網脈在兩面明顯突起;葉柄長1.5—2厘米,紫紅色,疏生短柔毛,後變無毛。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白色;花梗粗壯,長1.5—2厘米,粗約3毫米,向上增粗,密被灰黃色細絨毛;小苞片2,闊倒卵形,比萼片大,長1—1.2厘米,寬8—9毫米,具脈紋,兩面疏被微柔毛,早落;花萼杯狀,長約8毫米,下部合生,外面密被灰黃色細絨毛,萼片半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6毫米,邊緣具流蘇狀小腺齒,兩面被細絨毛;花冠闊倒卵形,長2.5—3厘米,外面近基部被灰黃色細絨毛;雄蕊長約1.5厘米,無毛,花絲基部與花瓣貼生;子房密被灰黃色絨毛,花柱無毛。蒴果球形,較大,長約3厘米,徑達3.5厘米,5瓣裂;種子具膜質翅,長1.2—1.6厘米,寬8—10毫米。花期8月,果期12月。
分布及生境
產瀘水、保山、騰衝、龍陵、永德、臨滄、景東、綠春、元陽、金平、屏邊、文山、西疇、富寧;生於海拔900—1 800(—2 800)米的闊葉林中。西藏東南部也有。分布印度東北部、緬甸北部和越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