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萬之戰
卡特萬之戰是西遼和葛邏祿與塞爾柱帝國聯軍於1141年9月9日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發生的戰爭。塞爾柱帝國聯軍慘敗,勢力退出河中地區,西遼成為中亞霸主。卡特萬之戰也是繼751年怛羅斯戰役後,歷史上第二次東亞文明與伊斯蘭文明的對抗。
基本信息
- 名稱:卡特萬之戰
- 地點:卡特萬草原
- 時間:1141年9月9日
- 結果:西遼、葛邏祿以少勝多
- 交戰各方:西遼葛邏祿/塞爾柱帝國 西喀喇汗國
錫斯坦
- 各方兵力:數量少於塞爾柱帝國聯軍/10萬
- 傷亡情況:不明/3萬
- 主要指揮官:耶律大石,蕭斡里剌/桑賈爾
- 影響:塞爾柱帝國勢力退出河中地區
背景
西遼自建都於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後,國力蒸蒸日上。1134年,耶律大石征討金朝受挫,轉而繼續在中亞地區擴張。1137年,耶律大石率軍向察赤(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乾)、費爾乾納盆地及澤拉夫尚河流域進兵,同年5至6月,在忽氈(今塔吉克斯坦苦盞)遭到了西喀喇汗國可汗馬赫穆德·伊本·穆海默德的抵抗。西喀喇汗國戰敗,馬赫穆德敗逃回撒馬爾罕。這次戰敗使馬黑木二世的臣民感到震驚、驚恐和沮喪,但耶律大石並沒有繼續進兵。而馬黑木二世將忽氈戰役失敗的責任推卸給葛邏祿人,他強迫葛邏祿人離開撒馬爾罕邊境,並向舅父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求援,但桑賈爾正忙於和花剌子模的戰爭,並未出兵幫助。
由於西遼在伊斯蘭世界的崛起以及東喀喇汗國臣服於西遼,這引起了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的不滿。1141年,西喀喇汗國與葛邏祿人爆發衝突,馬赫穆德再次向宗主國塞爾柱帝國求援。桑賈爾動員伊斯蘭諸國參戰,集中了呼羅珊、西吉斯坦、伽色尼、馬贊德蘭、古爾等國的軍隊近10萬人,單單閱兵就耗費了半年時間。同年7月,桑賈爾率軍渡過阿姆河,進入河中地區。面對強大的敵軍,葛邏祿人急忙派使者向耶律大石求救。
耶律大石寫信給桑賈爾替葛邏祿人說情,但桑賈爾十分傲慢的回信命令耶律大石加入伊斯蘭教,並稱自己的軍隊能用箭截斷敵人的鬚髮。當耶律大石聽完桑賈爾的使者讀完書信後,下令拔下他的一撮鬍鬚,然後給他一根針讓他當場示範,使者不能做到。耶律大石說既然針不能截斷鬍鬚,那那個人又怎么能用箭折斷鬚髮呢?於是下令進兵,雙方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對峙。西遼的軍隊中有契丹人、漢人和突厥人,數量遠少於桑賈爾的聯軍。耶律大石觀察了戰場的地形後,讓軍隊背靠達爾加姆峽谷安營。兩軍於1141年9月9日展開會戰,戰前耶律大石指出桑賈爾的聯軍人多少謀,如果全力進攻他們就會首尾不顧。耶律大石派六院司大王蕭斡里剌、招討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攻打聯軍右翼,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等率兵2500攻打其左翼,耶律大石親率部隊攻打中軍;桑賈爾的聯軍右翼是埃米爾庫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國王,他自己親率中軍,有戰鬥經驗的老兵殿後。過程
在戰場上,西吉斯坦貴族作戰英勇,但西遼軍隊中的葛邏祿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迫使桑賈爾的聯軍敗逃。桑賈爾和馬赫穆德逃奔至泰爾梅茲,桑賈爾的妻子、左、右翼統帥和伊斯蘭法學家布哈里均被俘虜。一種觀點認為桑賈爾的聯軍中出現了起義,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結果。桑賈爾的聯軍損失慘重,士兵陣亡3萬人,僅達爾加姆峽谷就裝下1萬名死者。《遼史》記載塞爾柱帝國聯軍的陣亡者橫屍數十里。卡特萬之戰後,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西遼成為中亞霸主。耶律大石隨後率軍進入撒馬爾罕,立馬赫穆德之弟伊卜拉欣·伊本·穆海默德為桃花石汗,繼續讓其統治西喀喇汗國。耶律大石還派大將額兒布思出兵花剌子模,在該地燒殺搶掠,迫使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丁·阿比茲向西遼臣服並且每年繳納價值3萬金第納爾的貨物和牲畜。耶律大石在撒馬爾罕駐紮90天后,至起兒漫(今烏茲別克斯坦卡尼梅赫鎮)巡行後班師返回虎思斡耳朵。影響
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跡被傳到歐洲,正逢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於是在歐洲流傳著東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約翰,是基督教的捍衛者。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中中國的發音類似於“契丹”,都是受耶律大石西征的影響。而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了西遼帝國的代稱,在耶律大石死後,金、西夏、南宋等國家對西遼的後代君主皆稱為“大石”。評價
卡特萬之戰是對中亞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一場戰爭,它使西遼帝國和塞爾柱帝國對中亞地區的政治影響和相互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伊本·艾西爾評價卡特萬之戰:在伊斯蘭的歷史上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戰爭,在呼羅珊也沒有比這更多的傷亡。魏特夫和馮家升指出:1137年和1141年是菊兒汗把勝利引向突厥斯坦西部的兩個里程碑,這兩次戰役積累的勝利果實,使他們建立起“偉大的喀喇契丹帝國”。自此“塞爾柱帝國不可挽救的失去了阿姆河以遠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