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市
區位簡介:南陽,豫陝鄂川渝交界處區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南陽是國務院第二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南陽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國楚文化與漢文化最集中的旅遊區之一,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南陽伏牛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內鄉縣衙、西峽灌河漂流、臥龍崗武侯祠、西峽恐龍遺蹟園等被批准為國家4A級景區。南陽市下轄西峽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新野縣、桐柏縣、唐河縣、方城縣、南召縣、社旗縣、臥龍區、宛城區、南陽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南陽新區、南陽市鴨河工區、南陽市官莊工區、鄧州市等縣區2010年六普人口1026萬。全國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將於2012年9月16在南陽舉行。
總體方案
南陽市是我省重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和新興工業大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水源地和淮河發源地,產業基礎較好,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經濟總量居全省前列,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 支持南陽在促進生態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建設中原經濟區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市,特制訂本方案。
一、重要意義
高效生態經濟是指具有典型的生態系統特徵,經濟體系高效運轉,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協調共進的節約集約發展模式。發展高效生態經濟是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南陽市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全力做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和移民遷安工作,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在促進生態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合理、公共服務水平低、糧食增產難度大、生態保護任務重等矛盾和問題,在探索“三化”協調發展方面面臨巨大壓力。支持南陽市建設中原經濟區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市,有利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構建中原經濟區生態安全螢幕障;有利於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高質高效發展,為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創造經驗;有利於加快發展方式轉變,開創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在推動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上率先突破;有利於培育帶動中原崛起的西南增長板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中原經濟區聯動發展格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發〔2011〕32號檔案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在生態系統建設、生態產業體系構建、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互動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努力把南陽市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的重要區域增長極、豫鄂陝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性交通樞紐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優先,促進綠色發展。樹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著力構建生態系統和生態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
――堅持強化載體,推動轉型升級。以城市新區、城市組團、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為載體,著力推動要素集聚最佳化配置,培育產業集群,加快轉型升級,構築競爭新優勢。
――堅持節約集約,實現內涵發展。嚴格執行產業政策、投資強度、能耗評估等準入門檻,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改革開放,增強活力動力。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全面開放、帶動全局,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加快形成有利於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
――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統籌城鄉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生態系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產業體系初步建立,“三化”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態文明社會初步構建,公共服務能力得到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初步形成。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破60億公斤,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鎮化率年均提升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對中原經濟區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示範帶動作用更加突出。
到2020年,生態系統更加完善,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鞏固,形成競爭力較強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三化”協調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態文明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所突破,成為經濟繁榮、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社會和諧的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市。
(四)功能分區
在南陽市域範圍內,根據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同特徵和經濟地域的內在聯繫,劃分為生態保護功能區、生態農業功能區和產城互動功能區。
――生態保護功能區。以伏牛山、桐柏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水源地及沿線生態走廊、鴨河口水庫及白河流域為重點,強化生態功能,控制開發建設,構建以“兩山兩水”為框架的生態戰略格局。
――生態農業功能區。以全市13個縣市區基本農田、宜農崗丘地、坡度在15度以下山地和非飲用水源區為重點,加強耕地保護,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形成一批高效生態農業基地。
――產城互動功能區。沿寧西鐵路、312國道及滬陝高速的東西發展軸,沿焦枝鐵路、許南襄高速的南北發展軸,以南陽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官莊工區、鴨河工區以及14個產業集聚區為支撐,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提升城鎮承載能力,構建雙“十”字交叉的經濟隆起帶,形成依城促產、以產興城的產城互動發展新格局。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構建綠色安全生態體系。樹立綠色、低碳、高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促進資源集約利用、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構建“兩山兩水”生態系統。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原則,建設伏牛山、桐柏山山地森林綠色生態屏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水源地綠色生態屏障和南水北調中線乾渠生態走廊、鴨河口水庫及白河流域綠色生態屏障,構建“兩山兩水”為重點的生態系統。重點實施水土保持、退耕還林、長防林、天然林保護、水源涵養林、農田防護林等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建立生態工程實驗室、林產品質量監測中心、林木種質資源庫及采穗圃基地,選擇性地搞好崗丘、平原地帶高效生態經濟林建設。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7%。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保護,深入推進水源區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嚴把項目審批和驗收關,規範採掘、捕魚、養殖等經濟行為,加強旅遊和船舶污染防治,確保水質穩定達標。健全財政轉移支付辦法,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性建設資金投入和貼息補助,重點安排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建設。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發揮先行先試、示範引領作用。
2.加強環境保護。實施工業污染全防全治,建立更加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和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對造紙、發酵、化工等重點行業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全面完成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脫硫設施建設任務,加大重點工業行業氮氧化物防治和火電機組脫硝改造。以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為重點,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加大丹江口庫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乾渠沿線、淮河、唐河、白河等重點區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進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匯水範圍內的鄉鎮全部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面完成產業集聚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行主要污染物總量預算管理制度,最佳化環境容量資源配置。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環境監測中心,建立健全與湖北十堰、陝西商洛跨區域的污染聯防聯控、跨界防治機制。
3.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加大對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支持力度。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實施重點領域和行業節能降耗重點工程,強化節能監管。加快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節能服務和環保產業。大力淘汰落後產能推行國內領先的能耗、物耗、水耗標準。鼓勵省優勢企業對南陽市礦產資源實施整裝地質勘察推動重要礦產資源整合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質量和效益。加快淘汰縣城分散供熱燃煤鍋爐支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縣(市)實行清潔燃料集中供熱。加快循環經濟發展, 實施一批循環經濟重大工程和項目,培育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和企業,支持南陽建設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區。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建築材料和設備。爭創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文明示範市。
(二)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運用現代科技、物質裝備和管理技術改造提升農業,以優質糧食和生態畜牧業為重點,以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和農業產業化集群為載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傳統農業向綠色、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轉變。
1.加強糧食主產區建設。加快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選擇一批百畝方、千畝方和萬畝方,深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田間工程等項目建設,集中打造800萬畝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糧田。到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2億公斤。
2.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皮南牛、牧原豬、乳業、禽業為重點,建設一批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打造全國優質安全畜產品基地。以有機茶葉、獼猴桃、食用菌、特色花卉、道地中藥材、有機蔬菜等高效農業為重點,建設一批全國知名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支持社旗農區“三化”協調發展實驗示範區、新野現代肉牛產業集群示範區、方城趙河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
3.建設農業產業化集群。按照“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要求,引導有條件的加工型龍頭企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糧食、肉製品、乳品、果蔬、中藥材、有機茶葉、林產品、苗木花卉、 油脂、桑柞蠶、食用菌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集群。到2020年,形成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集群30個、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10個、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5個。
4.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農業合作經濟和股份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種子工程,建設全國小麥、玉米、花生育種創新基地,支持南陽市國家農業高新科技示範園區、社旗縣國家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新野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不斷提高基層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農業市場信息監測預警等套用系統,建立完善市、縣、鄉三級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完善農資及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強糧、棉、畜等大宗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建成一批大型綜合農產品物流園區。
(三)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高效生態產業體系。按照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協調推進的要求,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為載體,促進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南陽市老工業基地改造,構建以戰略新興產業為先導,以戰略支撐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高效生態產業體系。
1.積極發展環境友好型工業。著力培育新能源、光電、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堅持規劃引導、技術引領、重點突破、壯大規模,儘快形成新型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堅持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為載體,構築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光伏、新能源裝備三大產業鏈,推進全國生物質能源示範市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研發製造基地。加快發展光電產業,以國家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河南省智慧型終端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強與富士康等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構築光電顯示、光電信息記錄材料、半導體照明三大產業鏈,建設全球最大的光電信息記錄材料製造中心,形成全國重要的光電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新材料產業,構築超硬材料、二氧化碳全降解塑膠、功能性冶金保護材料三大產業鏈,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油鹼化工、紡織服裝、食品等戰略支撐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戰略支撐作用。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發展,堅持龍頭帶動、突出特色,著力培育完善石油鑽采設備製造、防爆電氣、專用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機電器四大產業鏈,重點發展石油鑽機、核用電機、特色專用車輛、高效節能電機等高端產品,推進產業升級、產品升級和技術升級,建設全國重要的專業裝備製造基地和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研發生產基地。改造提升油鹼化工業,堅持延伸產業鏈條、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純鹼下游產品,特種蠟、油頁岩加工等精深加工產品,建設生態鹼化工特色產業園、中國石化最大的特種蠟生產基地、國家級鹼硝化工循環經濟示範區。加快紡織工業結構升級,堅持提高裝備水平、調整產品結構、承接產業轉移、培育產業集群,積極推行新型紡紗設備,加快引進先進染整設備和服裝生產線,形成從原料-面料-印染-後整理-服裝的完備產業鏈,大力發展衣著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工藝地毯和產業用紡織品,建設全省紡織、高檔服裝面料、高檔家紡、品牌服裝、彩棉種植及彩棉服裝生產基地和區域性紡織品交易中心。大力發展食品工業,依託資源優勢和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麵製品、肉製品和食用油、果蔬、菌類加工、乳製品產業鏈,建設全省重要的食品產業基地。實施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著力推進冶金建材行業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檔次。
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做大規模與提升層次並重,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加快發展文化旅遊、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服務業。按照“一心兩帶五區”(市區漢韻古城旅遊中心南水北調觀光旅遊帶、滬陝高速公路旅遊發展帶;古文化旅遊區、伏牛山綠色養生旅遊區、桐柏山紅色淮源旅遊區、丹江口渠首旅遊區、鎮平玉文化產業發展旅遊區)的總體布局,突出楚漢文化、中醫藥文化、獨山玉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特色,重點打造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恐龍遺蹟公園、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桐柏山淮河源、內鄉縣衙官署文化旅遊區、國際玉城、賒店商埠文化旅遊區、寶天曼、花洲書院等一批文化旅遊品牌,支持南陽市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紀念館,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努力將南陽市打造成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積極開發展示南陽市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特色文化商品,培育文化龍頭企業,振興中原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規劃建設豫西南區域性商貿中心,形成層次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區域商業網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南陽機場航空商務配送中心等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輕紡產品等專業物流,建設輻射豫鄂陝的區域性物流樞紐。最佳化金融環境,完善金融體系,推動金融業做大規模、提升層次。突出地域特色,整合相關資源,重點打造玉雕、食品、醫藥等特色會展品牌。
3.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按照“四集一轉”(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人口有序轉移)和產城互動的要求,推動生產要素向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集聚,打造引領產業升級、增強競爭優勢的重要載體。深入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突出主導產業培育,促進特色引領、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光電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光電、機電裝備和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方城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新能源和食品產業;鄧州、淅川、桐柏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裝備製造產業;西峽、內鄉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汽車零部件、冶金輔料和畜產品加工;新野、社旗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紡織和食品產業;唐河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機械製造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鎮平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針織和機電產業;南召產業集聚區突出發展非金屬材料產業。壯大產業集聚區規模,力爭2020年新能源產業集聚區、西峽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超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光電產業集聚區、鄧州產業集聚區、桐柏產業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根據區域產業特點和城市布局結合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促進企業和機構集中布局,推動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打造拉動城區經濟成長的新引擎。南陽市商務中心區突出發展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總部經濟、高端商貿、會展、文化休閒、創意研發等,著力打造區域總部經濟高地、豫西南金融輻射中心、區域性會展中心。中心城市組團以外的縣(市)商務中心區突出集聚金融、信息、研發、中介服務及商業貿易等機構,完善商務辦公、酒店、商住、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為縣域經濟活動提供綜合商務服務。臥龍區規劃建設以三國文化為主體的臥龍崗文化產業集聚區;宛城區規劃建設以中醫藥養生文化為主體的仲景特色商業區;社旗縣規劃建設以商埠文化為主體的賒店商埠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鎮平縣規劃建設以玉文化為主體的鎮平玉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爭創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四)推進新型城鎮化,構建生態宜居現代城鎮體系。加快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市建設,按照“一圈兩軸四極”城鎮空間布局,推進中心城區與官莊、鴨河、麒麟湖、唐河、社旗、鎮平、南召、方城、新野、內鄉縣城組成的半小時交通圈,寧西鐵路、焦枝鐵路和二廣、滬陝高速公路雙“十”字形重要通道為市域城鎮與產業發展軸,鄧州、桐柏、西峽、淅川縣城為四極,構建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與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
1.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做大做強南陽中心城區,抓好南陽新區、老城區、官莊工區、鴨河工區四大板塊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光電產業集聚區、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南陽新區、老城區、東北分區、高新片區、麒麟片區、武侯片區等9個功能區建設步伐,提升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到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80萬人。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中心城區與社旗、唐河、鎮平、官莊“一心四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
2.提升縣城支撐能力。加快鄧州市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推進“西淅”經濟一體化,提升桐柏支撐承載能力。推動南召、方城、新野、內鄉等縣強化產業支撐,完善城市功能。到2020年,鄧州市區人口達到50萬人,其他縣城達到20萬人左右。
3.發揮小城鎮重要節點作用。重點抓好全市50強鎮建設,精心打造一批工礦型、旅遊型、商貿型等特色小城鎮。推進賒店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建設。支持穰東、雲陽、石佛寺、荊紫關、九重、西坪、馬山口、埠江等產業基礎較好、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小城鎮率先發展成為小城市。加快將賈宋、蒲山等52個小城鎮培育成為中心鎮。
4.強化新型農村社區戰略基點作用。堅持分類指導、科學規劃、民眾自願、就業為本、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因地制宜地通過城鎮帶動型、企業帶動型、旅遊開發型、特色產業拉動型等多種模式,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城市社區建設理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向新型農村社區延伸,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創新農村管理體制,全面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水平。
5.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鎮戶籍制度改革, 切實解決農民進城的就業、戶籍、住房、社會保障、子女入學等問題,逐步使符合條件的進城落戶的務工人員真正轉為城鎮居民,享有平等權益。支持南陽新區、產業集聚區、城市近郊區和城市組團進行城鄉一體化試驗(示範)區建設。
(五)加強區域合作聯動,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體系。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拓展對外開放領域,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1.大力承接產業轉移。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新區、官莊工區、鴨河工區和14個產業集聚區為平台,按照“延鏈、補鏈、低碳、綠色”的原則,圍繞壯大戰略支撐產業、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引進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節能環保的重大項目,帶動產業鏈式轉移或集群式轉移。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深化與中國兵裝集團、中石化集團、首鋼控股集團等央企的戰略合作,紮實推進富士康集團南陽項目、東風新能源項目、河南油田擴能改造等一批重大合作項目。拓展對外開放領域,推進農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對外開放。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農業項目,創建農業產業園。吸引境內外資本參與交通、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引進境內外資金參與景點景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
2.擴大對外貿易。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最佳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支持南陽市創建國家級食用菌出口基地、光電產業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石油鑽台設備、光電產品、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省級出口基地。加快南陽機場航空一類開放口岸和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完善大通關機制。鼓勵進口急需的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資源和原材料。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走出去”,以多種形式到境外投資、開拓市場,帶動產品、設備和技術出口。
3.加強區域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合作,吸引沿海紡織服裝、電子、食品、輕工等產業有序轉移。重點做好與北京市等受水地區的對口協作幫扶工作,實現互利共贏。推進中英低碳城市發展合作,在維護生態安全、發展低碳技術和綠色經濟等重大領域廣泛開展交流合作。加強與周邊地區及經濟協作組織的經貿往來,完善與襄陽、十堰、商洛等市的區域合作機制,搞好交通設施和市場體系對接,在基礎設施、旅遊、物流、生態保護、綠色農產品通道等方面加強合作,推進區域市場一體化。
(六)加大後期扶持力度,構建移民安穩致富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多層次、多渠道推動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確保移民“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1.支持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在安排農村道路、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危房改造、水利設施、電網改造、空心村整治、農村環境整治、農產品生產基地、水土保持、社會事業等年度投資計畫時,向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傾斜。抓好移民新村水保、環保工作,將移民新村納入農村集中環境整治項目建設範圍。科學謀劃、分類實施,在移民區率先建成一批新型農村社區。
2.完善支持政策。實施移民“萬人培訓計畫”,加快移民轉移就業或自主創業,促使移民快速融入當地社會,共同發展致富。引導移民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及加工業。支持移民自主創業移民從事個體經營、創辦企業的,2015年前免費登記註冊。落實安置區移民從事二、三產業現有稅收減免退等優惠政策。淅川縣境內安置移民、庫區後靠移民比照外遷移民幫扶政策執行。鼓勵省內受水地區向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實施對口幫扶。爭取省外受水區對移民安置區和庫區後靠移民實施對口幫扶。爭取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在南陽設立分公司。加大對淅川縣的幫扶力度。
3.推進開發式扶貧。認真落實國家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以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對重點貧困地區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因地制宜推進整村扶貧開發。對偏遠山區、生態脆弱區、南水北調水質敏感區和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村,實行易地搬遷和生態移民。加大對桐柏、社旗等革命老區及鎮平、內鄉、南召、淅川、方城等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產業發展、生態等方面給予扶持。
四、支撐保障
(一)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圍繞提升現代化水平,加強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適度超前、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有力的現代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體系。
1.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鞏固提升南陽市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形成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合理布局、高效銜接、內捷外暢的現代交通支撐體系。建設全國飛行員培訓基地,完善南陽機場功能,加快通用航空事業發展,形成與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聯動發展格局。加快寧西鐵路增建二線工程、鄭州至萬州鐵路、蒙西至華中鐵路、南陽火車站改擴建等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完善內聯外通高速公路網,加快三淅高速、武西高速建設,規劃研究南陽-周口高速公路項目,支持建設陶岔至丹江口水庫大壩高等級公路。支持南陽市幹線公路升級改造和旅遊通道建設,實現所有縣(市)20分鐘上高速公路目標。改造提升農村公路,重點實施縣鄉公路和危橋改造工程,實現“縣縣暢、鄉鄉聯、社社通”,推進農村骨幹路網等級化。加快公路運輸場站建設,推進市中心城區樞紐站建設項目,加快縣級客運站改擴建。加快唐河等河流航運建設,完善庫區安全、航標設定等附屬配套設施。
2.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興利除害並重,建設綜合防洪減災體系、水資源保障體系。加強洪水控制、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骨幹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設,建設內鄉北灣、西峽灣潭、南召周灣、淅川石板河、鎮平三岔河水庫、桐柏石步河等骨幹水利工程,搞好丹江、唐河、白河、湍河、鸛河和淮河上游幹流防洪治理等重點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及配套工程建設,加大對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實施總乾渠防洪影響工程。加快城鎮防洪工程和排水體系建設,對區域內河道按國家規定防洪標準分期進行治理。實施鴨河口、引丹、宋崗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恢復、擴建及配套虎山、趙灣等中型灌區。建設生態補水、重點水源地保護及排污口、污水河道、污水管網整治以及水質監測等水資源保護工程。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程、鴨河口庫區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桐柏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加快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
3.最佳化能源結構。加快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能源輸送網路,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保障供應體系。加快天池抽水蓄能電站、鴨電三期、鎮平電廠、宛西電廠等電源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熱電聯產,支持在產業集聚區、旅遊集中服務區、大型商業區等區域建設集冷熱電一體的天然氣分散式能源系統。積極發展風電、水電和光伏發電。加快推進500千伏電網建設,完善220千伏地區性主幹網架和城市電網,積極實施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建成各級電壓匹配、運行安全可靠靈活的智慧型化電網。大力發展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生物質乙醇、生物柴油、沼氣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產業。
4.構建現代信息網路。全面推進“三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融合。加快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擴大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覆蓋範圍,全面提高網路技術水平和覆蓋能力。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數字檔案館、全員人口統籌管理、社會保障一卡通、市政公用服務一卡通等信息系統,加強電子政務網路、應急管理網路平台、新型防空防災預警報知系統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打造“數字南陽”、“智慧南陽”。加強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逐步實現寬頻進鄉入村,提高農情、農資、市場信息和災情預報服務水平。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建設防汛指揮決策支持系統、水利政務信息系統、水利信息公眾服務系統。
(二)強化公共服務支撐。以擴大規模、提升質量、促進公平、提高效率為重點,著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創造人民富裕、和諧文明的小康社會新生活。
1.擴大就業規模。加強公共就業培訓服務體系建設,建立覆蓋城鄉、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和規範靈活就業形式,努力擴大就業容量。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加強創業培訓和創業扶持,以創業促就業。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就業服務體系、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失業救助體系和勞動者權益保護體系。
2.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行城鄉統一的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實現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機制,實現醫療、生育保險市級統籌。構建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將符合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城鄉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完善社會福利和養老機構基礎設施,加快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設施建設,健全困難群體、殘疾人和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社會保障機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面解決城鎮困難民眾住房問題。
3.加強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持農村急救體系、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兒童專科醫院、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醫療衛生信息化工程等項目建設,完善重大傳染病、寄生蟲病、慢性病、精神疾病、職業病和地方病服務網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扶持南陽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支持市縣中醫院建設,推進中藥現代化。加強衛生監督體系、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大力開展創建衛生城市活動。
4.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大文化遺產保護資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全面完成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鄉鎮文化站改造。支持中心城區體育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完成行政村和社區全民健身工程建設,提高體育賽事舉辦能力和接待服務水平。
5.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構建社會管理源頭治理、動態監控和應急處置有效機制。加快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創新社區管理服務體制、流動人口管理機制,建立人口均衡發展的政策和服務體系。建立科學的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嚴格食品藥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建設“平安南陽”。
(三)強化體制機制支撐。積極探索有利於生態高效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1.創新生態環保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跨界污染聯合治理機制和污染事故應急處理機制。支持南陽市建設排污權、碳排放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排污權、碳排放交易機制。建立丹江口庫區、淮河源頭生態補償機制。支持南陽市創建國家環境容量研究及套用試點城市。
2.創新土地管理體制。探索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有序流轉,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支持南陽市建設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市。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信息平台建設。實施節約集約高效用地工程,推廣套用先進節地技術,提高土地利用強度和用地投入產出率,綜合開發利用低丘緩坡,建設土地開發複合功能區。支持南陽市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工作,探索開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掛鈎政策試點。省在年度計畫指標方面支持南陽市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區發展。對確需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外的國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開發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業項目用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價格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15%執行。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範圍內的國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50%執行。
3.創新資金籌措機制。綜合運用土地、信貸、規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高效生態經濟發展。設立高效生態經濟發展引導資金,以參股、擔保貸款、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進行有償風險投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加快商業銀行戰略重組。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和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建立銀企保協同合作機制。支持南陽市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設立高效生態經濟股權(產業)投資基金和行業投向明確的創業投資基金;支持引入保險資金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擴大企業融資。
4.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發揮企業和科研機構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與重點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產學研結合,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建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在生物質能源、印刷版材、超硬材料、防爆電機等領域掌握一批重要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完善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服務機構,支持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推進國家級、省級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實施品牌帶動工程,培育若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支持南陽市創建國家級智慧財產權示範市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示範市。
(四)強化人才支撐。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1.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工程、寄宿制學校和教師周轉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設國家職業教育基地、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示範基地。圍繞富士康集團等企業,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構建職業教育與產業融合、與就業結合的實踐平台。實施職業教育園區和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工程。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育勞務品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吸引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南陽市合作辦學或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民辦教育發展,鼓勵企業參股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支持南陽市調整高等院校布局結構,加快高等院校重點學科建設,在高等院校開設高效生態經濟專業和學科,推動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和特色重點學科,促進院校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更緊密結合。
2.積極引進高層次和急需人才。加快實施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計畫、首席專家工程、首席技師工程,對引進的高層次急需人才在生活條件、住房、創業啟動資金、風險投資和商業擔保方面給予專項支持,吸納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到南陽市創業發展。
3.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建立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使用機制、注重以實踐和貢獻評價人才。完善激勵政策體系,加強人才培訓、交流、諮詢等配套服務,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社會環境。健全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系。
五、組織實施
按照“四個重在”(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實踐要領和“三具兩基一抓手”(一具體就突破、一具體就深入、一具體就落實,抓好基層、打好基礎,把實施項目帶動作為抓手)工作要求,有效運作,務實重乾,推動高效生態經濟建設儘快取得實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南陽市要加強對創建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市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工作分工,建立高規格的實施機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合作協商聯席會議制度,促進區域融合聯動協調發展。
(二)突出項目帶動。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抓手,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目標化,實施一批帶動輻射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高效生態經濟項目。
(三)嚴格督導考核。建立高效生態經濟考核評價、激勵約束和導向機制,將高效生態經濟目標納入南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目標管理體系,加大督查力度。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做好對重大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實施的督促檢查工作,會同南陽市定期組織開展方案實施情況評估。創新機制體制,探索建立綠色生產總值考核指標體系。
(四)最佳化發展環境。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進一步最佳化法治環境。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提高行政效能。進一步最佳化市場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有利於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