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西藏民族中學

在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有一座人文薈萃的名城——南通。她東枕浩瀚的黃海,南臨奔騰的長江。1997年7月,在這裡創辦了一所西藏民族中學——南通西藏民族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9200平方米,被評為“南通市花園式學校”。學校現有14個班級國中10個,高中4個,教職工79名,在籍學生594名。微機房、閱覽室、語音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專用教室齊全,並安裝了閉路電視,興建了高標準塑膠跑道。去年6月,學校被確認為“江蘇省重點高中”;全國內地西藏班校工作會議於6月在學校召開現場會;首屆國中畢業生進藏參加中考以均分第一和6門主科第一的喜人成績高居全國內地西藏班校榜首。

關心指導

黨和政府的關心指導

各級黨和政府為學校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南通市人民政府在接受辦學任務後,決定在原北郊中學的基礎上加以擴建,將50畝校園分成教學、生活、運動三個區域,構造一個完整的室內外活動空間,努力營造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校區。

首屆學生開學典禮時,時任南通市市長的程亞民同志親臨大會祝賀,儘管後來天空下起了陣雨,程市長等領導仍堅持到開學典禮結束才肯離開。去年藏曆新年到來時,市政府領導專程到學校參加慶祝藏曆新年的聯誼活動,與藏族小朋友親切合影。王建明局長還代表市教育局向全校藏族學生贈送了漂亮的校服。

市委統戰部、民宗局的領導不僅到學校看望藏族學生,還組織了為特困生募捐、藏漢學生聯誼等活動。他們組織藏族學生走出校園,了解第二故鄉的風土人情,能歌善舞的藏族學生也給第二故鄉人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富有成效的聯誼活動讓藏族學生真正懂得了“漢族、藏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藏族離不開漢族,漢族也離不開藏族”的道理,寓意著民族大團結的格桑花正在藏族學生的心田孕育成長……

去年6月份,學校舉行首屆畢業生畢業典禮的時候,市長羅一民擱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趕到學校參加畢業大會,還親自為首屆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首屆畢業生在區內統一中考奪魁的訊息傳來,市教育局局長王建明親自主持了新聞發布會。

前不久,全國政協副主席阿沛·阿旺晉美在聽說了學校的辦學成果後,欣然用藏語為學校題寫校名,再一次強烈激發了廣大援藏戰線上的教職員工獻身於民族教育事業的工作熱情。對於敬業奉獻的援藏教職工來說,有什麼獎勵比得上如此之高的精神嘉獎呢?

社會支持

社會各界熱心支持

省、市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都十分支持西藏的教育事業,關心南通西藏民族中學的發展,關心雪域高原雛鷹的成長。支持民族教育的隊伍在江海平原逐漸壯大,全社會支持民族教育事業的良好氛圍正日益形成,一朵朵寓意著民族大團結的格桑花在第二故鄉人民的精心澆灌下,正在江海平原上灼灼盛開……

600名藏族學生常年生活在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成長在第二故鄉。學生的洗浴是個難題,煤鍋爐影響環境,油鍋爐成本太高。清華大學知道這一訊息後,贈送給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太陽能熱水器120台價值人民幣40萬元。他們不僅贈送了熱水器,而且派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把120台熱水器安裝在“格桑樓”樓頂上。每當洗浴的時候,藏族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關愛他們成長的第二故鄉的人民,心中緩緩地流淌著暖流……

有的學生來自邊遠貧困地區,有的學生家境貧寒,他們的生活費用沒有保障。第二故鄉的人民了解這些情況後紛紛慷慨解囊。市委統戰部在學校開展海外聯誼活動之際,為學校牽頭,向社會募集資金。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後代張女士為學校捐款數萬元。市商業銀行港閘支行給達娃卓瑪、國傑等特困生贈送3000元人民幣,市慈善會定期給扎西次仁、次朗等特困生以經濟資助。寒冷的冬天裡,醋釺公司給藏族學生捐贈了棉絮。那一筆筆真誠的捐款,一條條溫暖的棉絮,不是正在孕育著美麗神奇的格桑花嗎?

第二故鄉人民不僅在物質上資助藏族學生,關心他們的生活;更注重從精神上關心藏族學生的成長。通中、市一中、二中、三中和如皋市磨頭中學等學校均與南通西藏民族中學簽訂了“手拉手協作辦學”的協定,定期交流辦學經驗。前不久,如皋市磨頭中學校長陳星際給藏族學生贈送了500本個人專著,以指導藏族學生寫議論文。

學校與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通師範學院、武警支隊等單位簽訂了共建協定書,經常開展共建交流活動。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領導、醫生、護士不僅認真地給小孩治病,還常常問寒問暖,和小孩拉家常,讓孩子們一點都不感到寂寞。南通師範學院把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定為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暑假,南通師範學院都精心挑選優秀的大學生,組織他們到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走進藏族學生的生活,與他們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並幫他們補習漢語。武警支隊接受了學校軍訓任務,雨花台烈士陵園、七戰七捷紀念碑、東方紅農場、閘東鄉敬老院等單位,開闢了藏族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

教職員工

教職員工敬業奉獻

教育是教育者愛的奉獻,情的奉獻,愛的力量在民族學校顯得格外重要。曾經援藏11年,擔任扎囊縣委副書記的施乃平同志在創建民族中學的日子裡,學校就成了他的家。過去的5個春節,施校長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與藏族孩子們一起吃“古都”,跳“果諧”。每年,他還與教職工一起把藏族學生帶回家,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學生生病,他都去醫院看望,送補品,餵湯藥。學生見了他,總喜歡甜甜地喊他一聲:“施爺爺好!”

領導們率先垂範,激發了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食堂的師傅們努力改善一伙食,做到每天有菜譜,每周有新花樣。藏族學生愛吃土豆,每當土豆上市的時候,他們寧可刮土豆皮颳得胳膊酸,也要讓學生吃上土豆。當藏曆年到來的時候,他們還學著做酥油茶。老師們兢兢業業,心中愛的是學生,所做的還是為了學生。年過六旬的老教師張啟明每天都要給藏族學生分發二十幾個包裹,已過花甲之年的張叔齊老師喜歡跟藏族孩子緩緩地講述發生在革命戰爭年代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