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象魚據說是淡水魚中體型最大者,最長5公尺左右,最重可達200公斤,但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表聲明指出,泰國漁民在泰北捕獲一條重293公斤的鯰魚,這條湄公河巨鯰魚可能才是全世界體積最大的淡水魚,遠超過海象魚傳說最大的200公斤,不過這條鯰魚在被捕獲不久就死亡。另外,新疆的巨型哲羅鮭,體型也近5公尺,重量則未知。
簡介
淡水中的巨無霸!觀賞魚的玩賞一向是個見仁見智的休閒活動,每一位愛好者都有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物種,也都有其獨特的飼育方法;然而,唯有能夠細心照料它們的人,才有資格稱得上是玩家。近期在各大觀賞魚論壇巡視了一圈發現在我國飼養“海象”的愛好者屬實不少,但是關於海象的歷史,飼養等介紹的資料寥寥無幾,很多觀賞魚論壇只是有
相關的圖片並沒有文字介紹。學名:Arapaimagigas;英名:Arapaima,Pirarucu;分布:亞馬遜河流域,通常棲息在較寬深的河流中。在巴西、厄瓜多、蓋亞那及秘魯也有發現的紀錄。海象魚屬於殘存的古代淡水魚類之一,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由於舌中硬骨有長出牙齒,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而其主要以嘴的上半部與舌頭的開合來捕捉獵物,以魚和昆蟲為主食,善於跳躍,曾有人看過它躍出水面,捕食停在樹枝上的小鳥。頭部有許多感覺管,而魚鰾具有和肺相同的功能,有時會將頭部伸到水面上呼吸。鱗片很大,隨著成長,身體後半部的鱗片邊緣會由尾部開始逐漸變為鮮紅色,一直到尾部全體及背、腹部等處,故當地人稱其為魯拉鼻克,意思是紅色的魚。每年4、5月為其主要的產卵期,會在沙質河床築巢,巢寬約50公分,深約15公分。雄魚會保護卵及剛孵化的幼魚,雌魚則不會離開雄魚太遠。而幼魚會被親魚頭部所分泌的費洛蒙吸引而聚集在親魚頭部附近,可隨時受到保護。為當地重要的食用魚,風乾或鹽漬,被人稱作是淡水鱈魚。由於近年來當地居民種植的農作物受聖嬰現象的影響而歉收,轉而捕捉海象魚當作食物或換取金錢,導致此魚的數量大幅減少而面臨生存的危機。由於鱗片很大,可長至6公分左右,當地人拿來當銼刀使用,用來磨指甲,也有用來製作弓箭;另外還有人用其舌骨來磨船槳。形態特徵
海象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奧里諾科河及委內瑞拉等地。東南亞的華人稱海象為"巨龍",一如它的名字"gigas"巨大、威風凜凜,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古老的原始魚類之一。可算是亞馬遜河悠久而且強健的活化石。體形巨大,長形,稍側扁。
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口大,無須。無下頜骨,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鰾四周富有血管,內表呈蜂窩狀,常有特殊的鰓上器。鱗片大且硬,呈嵌鑲狀。背鰭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互為相對。胸鰭位低。腹鰭位腹部之後。尾鰭圓形。體灰綠色,背部顏色深,腹部較淡,成魚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的後半部鱗片邊沿會由尾部開始逐漸變成鮮紅色,直到背腹部。性情兇猛,以魚、蝦、蛙類等為食。體型笨重,行動緩慢,生殖季節挖穴產卵,雄魚護幼發育達2-3個月,等幼魚能獨立生活後才離開。此魚嘴部沒有龍鬚,外觀和其它的龍魚根本不相似,但卻屬同科兄弟,海象是典型的“老來俏”,它寬大的肢體、厚重的“鎧甲”、古銅色的頭部花紋,仿若從遠古而來的戰士,真可謂淡水中的巨無霸!由於海象體型碩大,所以在當地被視為重要的食用魚(肉可製成乾品或鹽製品,是產區大眾食品。牙齒曬乾後可用來代替銼具。活的魚體顏色美麗,用於觀賞)。由於野外的族群不斷的下降,所以部分的國家開始限制野外環境的采捕與出口管制,目前在水族市場看到的多是人工繁殖的(附文:《巴西鼓勵漁民養殖世界最大的淡水魚-巨骨舌魚》)。另外,許多水產養殖專家看好海象成長率高、體型大等優點,有朝一日希望它可以成為水產養殖業的下一個明日之星。特點
海象魚又叫“巨骨舌魚”,距今已有一億年歷史,原產地在亞馬遜河流域,是最大的淡水魚,長可達5米、重200公斤。海象魚是典型的“老來俏”,隨著年齡增大,身體後半部的鱗片邊沿會由尾部開始逐漸變成鮮紅色,直到背腹部。南美洲最大型的淡水魚類呈鐵灰色,鱗粗大而堅硬,成魚身體後半部分漸變紅色,性情兇猛,以大中型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為食,原產於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奧里諾科河及委內瑞拉等地建議飼養水組箱.長4.5米,寬1.5米,高1.5米,此魚生長
迅速,但是魚缸是個問題.而且冬天加溫.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作為一名魚類學家和耶魯大學的戶外活動計畫專家,艾德·米格道爾斯基有機會到世界各地釣魚。他的一個“難忘的記憶”是1953年在蓋亞那(當時為英屬蓋亞那)的儒普魯尼河遇到的一條巨骨舌魚(Pirarucu)。他共釣到過兩條這樣的魚,一條長5英尺、重93磅,另一條長6英尺4英寸,重148磅,令人嘆為觀止。米格道爾斯基和兩名馬可西部落的土著人經過1小時40分鐘的搏鬥才將這條大魚弄上他們的獨木舟,魚的身軀幾乎和小船一樣長,它的重量使船隻剩下3英寸露在水面上。他的釣魚成果成了國際新聞,《紐約時報》在頭版作了報導,一些科學雜誌也相繼轉載。巨骨舌魚是一種老的魚種,它生活在世界上最原始的熱帶叢林水域中,它們常見於巴西、秘魯的亞馬遜河流域,以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遜水系的支流中。這種龐然大物長著尖而長的頭、青色的金屬般的背、古銅色的側部和大塊的鱗片,有的鱗片邊緣顯出鮮艷的紅色。巨骨舌魚主要棲息在水流緩慢的河裡,甚至能在含氧量很低的水域生存,因為它有巨大的氣囊,這種氣囊是由肺葉的組織構成,可以充當附加的呼吸器。它也能像大西洋的大海鰱一樣浮到水面吸氧。米格.道爾斯基指出,巨骨舌魚常潛伏在水面障礙物下,伺機張開巨口吞食獵物和釣餌,這種魚上鉤後雖然不跳出水面,但也拚命地擺動身軀或在水面使勁翻滾。
巨骨舌魚
俗名:海象,英文名:Pirarucu;骨舌魚總目OSTEOGLOSSO-MORPHA骨舌魚目OSTEOGLOSSIFO-RMES骨舌魚亞目Osteoglossoidei
骨舌魚科Osteoglossidae,亦作arapaima或paiche。骨舌魚目(Osteoglossiformes)骨舌魚科(Osteoglossidae)的南美洲魚類,學名為Arapaimagigas。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長達2.4公尺(8呎)。所屬類群具原始特徵並有古代化石紀錄。尾部因背鰭與臀鰭接近尾鰭而致外形純圓。鰾具一定呼吸功能。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最大的個體體長可達2-2.5米,重可達100千克。體形巨大,長形,稍側扁。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口大,無須。無下頜骨,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鰾四周富有血管,內表呈蜂窩狀,常有特殊的鰓上器。鱗片大且硬,呈嵌鑲狀。背鰭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互為相對。胸鰭位低。腹鰭位腹部之後。尾鰭圓形。體灰綠色,背部顏色深,腹部較淡,尾鰭及體後部紅色。古老的原始魚類之一。以魚、蝦、蛙類為食。體型笨重,行動緩慢,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中的一種。生殖季節挖穴產卵,雄魚護幼發育達2-3個月,等幼魚能獨立生活後才離開。肉可製成乾品或鹽製品,是產區大眾食品。牙齒曬乾後可月來代替銼具。活的魚體顏色美麗,用於觀賞。飼養
(1)飼養環境:海象因它的個體巨大,基本無法養在水族箱裡,只能飼養在大水池中。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我國還很少飼養,因為它的體重與體型足以把普通的魚缸毀個底朝天!因此,海象只能放養在大水體中,水體的大小,也就是載水量應視飼養數目而定,如養殖6條,以50立方米水體以上為宜。海象長得較快,從體長50公分到體長200公分在人工飼養條件
下4年左右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生長速度,理所當然要為其準備好足夠的空間,這樣會使它在比較寬鬆的環境下生長;海象平時常趴於水底,這時你要是細心的觀察會發現,它的不算大的眼睛在前後左右的鏇轉,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有時還會張開嘴打個哈欠,就像我們人類一樣。這是海象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的一些基本要求。海象放養至缸中的時候,足夠的飼養空間與開闊的活動範圍,是絕對必要的,如果缸體的高度較低,千萬要在上方覆蓋保護網或用夠重的玻璃、壓克力板蓋住魚缸,以免蹦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海象平時溫文爾雅,悠閒自在,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王者風範,但在當外界有突發聲響或人為刺激它時,它就會突然瘋狂,弄得整個缸體波濤洶湧,水花四濺,這時千萬不要驚慌,過會兒就會風平浪靜,一切如常了。如果要進行缸體清潔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只要你動作幅度不要太過誇張,沒有什麼問題,不會驚擾到它們的。在此建議魚缸里儘量避免繁瑣的擺設。為了避免它們的施以蠻力,一不小心把魚缸弄破,所以必須準備堅若磐石的硬體設備,缸體的底部以較小的石英沙作為底質為佳,這樣既美觀又利於清潔,而且不至於在海象“發怒”的時候劃傷;關於水溫,應控制在26~30℃之間。而隨著魚體與食量不斷的加大,或是混養的比例增加,水質污染速度也會不斷的加快,所以一個多樣而且效能高的過濾系統是不容忽視的。看著它們舒展著偉岸的身軀從你身邊游過,一股無以言表的激動會產生一股暖流的從你的心底油然而生穿過全身,好好享受你的工作好了。(2)飼養方法:大多數的古代魚的食性,都是標準的肉食者,而且部分的種類很難接受人工飼料,就算是以訓餌方式勉強接受了,但是當魚種體型太大,或是進入了繁殖階段,往往很難充分的達到魚本身營養的基本需求,所以在餌料的提供上,應以充足且
多樣的活餌提供。海象屬於純肉食吞噬性的魚類,進食量驚人。海象小的時候投餵些小的活魚,這樣是為了訓餌。當主動進食之後,餵它解凍後的魚肉(使用前的消毒、切塊與除魚刺的處理都不可忽略),適當補充些活魚,餵食量為其體重的1/10~1/20都可以,每周餵食次數因人而議(建議每天早晚各1次);當海象長大了的時候,同樣餵食解凍的魚肉和活體飼料,只不過餵的活魚個體大罷了,周期食量和小的時候相同。要記住,餵食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手送食物,看好位置扔下即可,以免被海象竄出水面誤食受傷。(3)混養與活動範圍:充分的了解海象的生活方式,我們就可以和其它淡水魚混養了,其實是養好這些遠古嬌客的最佳方式。廣泛的來看它們生活圈的分布是很明顯,例如:紅尾貓、恐龍魚或是鱘魚,就是標準的底棲魚,而龍魚等就是標準的上層魚類,至於反間刀或是尼羅河魔鬼的活動範圍則是在中下層水域。所以當飼養者要選擇搭配混養魚種時,為了避免發生嚴重的打鬥或殘食,可以選擇不同水域的魚種來飼養;另外魚種間或是同種間領域性的問題也不得不留意,但是關鍵的一點就是,放入缸時其個體一定要均勻,否則會有被海象吃掉的危險。畢竟它們都是〝大型的掠食者〞,千萬不要讓自己的魚缸成為一個殺戮戰場。相關新聞
昨天早上被懷疑出現病兆的南美海象魚做完胃鏡體檢後(詳見昨天本報A19版),長風海洋世界的馴魚師們依然放不下心,因為原
來懷疑大魚腹中有塑膠袋等垃圾的猜想不成立,這就意味著這條長時間不肯進食的海象魚依然在等待“救命恩人”的出現。這個體重逾100公斤、身長2米的“大塊頭”屬於世界上體形最大的淡水魚。據馴魚師仇建勇介紹,海象魚對食物特別感興趣,以前只要一餵食,它就躥過來搶,水面上無論出現什麼,它都會搶先來個“囫圇吞棗”。但約一個月來,“大塊頭”突然變得“鬱鬱寡歡”,對食物興趣寥寥,近一周更是“茶飯不思”。馴魚師基於此,一開始才懷疑它吞下了塑膠袋等垃圾。昨天為大魚做胃鏡的同濟醫院醫生許樹長告訴記者,初步檢查下來,大魚胃中沒有異物,大魚究竟為什麼不進食,還要等待進一步的觀察和檢查。為了讓海象魚有足夠的營養活下去,昨天醫生為大魚灌食了胺基酸營養液。馴魚師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但願它是因為心情不好而不想吃東西。”這條海象魚今年大約18歲,是七八年前和其他6條海象魚一起從南美“移居”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當時它只有約30厘米長。據悉一般海象魚的壽命為30歲,這條大魚正值青壯年,所以應該不存在將要老死拒絕進食的可能。因此,長風海洋世界通過本報再發“英雄帖”,希望水族專家能指點迷津,當一回海象魚的“救命恩人”。昨天清晨,4位馴魚師和幾名同濟醫院的醫生忙活了約40分鐘,總算給體重逾100公斤、身長2米的“大塊頭”海象魚做完了初步檢查和治療。
據介紹,用電子胃鏡給巨型“海象魚”做體檢治療在國內大概還是首次。幾天前,首批從南美“移民”到本市長風海洋世界的海象魚中,一條6歲的海象魚始終拒絕進食。它到底生了什麼病?又怎么能讓一條長達2米、比人還重的大魚順利接受體檢呢?昨天早上,一台移動式胃鏡設備被搬到了海洋世界的大魚池邊。幾名水族師跳入水中,用帆布包裹住了海象魚的身體,然後把它固定在水池邊。一名工作人員分開了魚的上下唇,用PVC管代替咬口,方便專家們進行檢查。在電子胃鏡的引導下,歷時約40分鐘,專家們一點一點地向海象魚的胃裡探索,逐線觀察了食管及胃腔的情況。胃鏡深入海象魚消化道內約1.1米,並沒有發現明顯的異物存在。根據獸醫的建議,專家們通過胃鏡注入了抗生素及營養液。據介紹,近半個小時的檢查,醫生並沒有從大魚的胃部發現異物,所以還是沒能弄清楚海象魚長時間不進食的確切原因。海象魚又稱巨骨舌魚,據推測一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目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淡水魚,主要分布在南美亞馬孫流域。疾病防治
1.爛鰓病:爛鰓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熱帶魚患料鰓病後,行動緩慢,體色減退,失去光澤,食欲不振,頭部變成黑色,鰓上附有一層粘液和污物,隨著病情的發展,外葉鰓絲由鮮紅變成白色,鰓絲逐漸腐爛脫落,隨著外葉鰓絲的腐爛,內葉鰓
絲也開始腐爛。鰓蓋骨內表皮充血,中心骨壞死掉落,再嚴重時整個鰓蓋也開始腐爛,最後導致死亡。防治方法:將病魚及未患病的魚同時撈至另一盛有百萬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魚缸里,放進時,停止餵食1-2天,然後餵少量鮮活餌料,逐步恢復正常餵食。這種辦法比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魚可恢復正常。若有病情較重無法恢復健康的魚,則應扔掉。原魚缸用百萬分之三的高錳鉀溶液浸泡消毒。2.赤皮病:赤皮病是由螢光極毛桿菌引起的。熱帶魚患赤皮病後體質明顯下降,食慾減退,行動緩慢,離群獨自在水面遊動。魚體表面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魚體兩側和腹部的鱗片脫落最為嚴重。魚鰓充血。鰭條腐爛,嚴重時鰓蓋表皮腐爛脫落,鰓蓋呈透明狀,一周左右即可死亡。防治方法:用百萬分之二十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及魚缸、或者用百萬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魚及魚缸,均可起到消毒殺菌作用。3.豎鱗病:豎鱗病是由極毛桿菌引起的。豎鱗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魚病,但如果熱帶魚身體強壯,皮膚未受任何損傷是不會傳染這種病的。熱帶魚患這種病以後,整個魚體表皮粗糙,全身鱗片豎起來,向外張開。患這種病的魚還會同時伴有爛鰓,鰭條基部出血等併發症。病魚呼吸困難,行動緩慢,食慾減退。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大量死亡。4.白點病:症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岩上蹭癢,體表布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互動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
不易治癒。防治方法: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5.爛鰭爛皮膚病:症狀:病魚各鰭殘缺不全,體表鱗片脫落,皮膚腐爛並有淺表性潰瘍。發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觀賞魚彼此間爭搶地盤,互相打鬥,或者對新水不適應,導致鰭條皮膚受傷,弓J起細菌互動感染,特別是在已有魚類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魚後,更易出現這種情況。防治方法: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頭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魚10—15分鐘。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錳酸鉀,浸洗病魚5—10分鐘。6.口絲蟲病:口絲蟲寄生於皮膚和鰓,鰓和體表有1層乳白色粘液;雲狀,故又名白雲病。鰓絲淡紅,皮膚發炎無光。病魚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逐漸消瘦,,常大批死亡。口絲蟲適宜繁殖水溫為12—20℃,多發生於2—5月份。可選用硫酸銅、高錳酸鉀、硝酸亞汞、食鹽等治療。7.小瓜蟲病: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所以又名白點病。魚被大量小瓜蟲密集寄生時形成白點狀囊泡,嚴重時布滿全身。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
體色暗淡無光。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小瓜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15—2Q℃最適於小瓜蟲繁殖,水溫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發育,28℃以上幼蟲大批死右.北京地區3—5月份流行。治療方法:A、提高水溫至28攝氏度,數天后小瓜蟲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病魚基本上會痊癒。B、選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魚病魚5~15分鐘,持續2~3天,效果良好。C、“尿磚”,將新磚在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病魚的水族相中,數日後就能見效。8.斜管蟲病:斜管蟲寄生於魚的皮膚和鰓,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漸形成白色霧膜,嚴重時遍及全身。病魚消瘦,鰭萎縮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難,呈浮頭狀。可用高錳酸鉀、食鹽等治療。9.車輪蟲病:車輪蟲主要寄生於魚鰓,也能寄生於魚鰭或者頭部;病魚瘦弱,體色無光,呼吸困難,遊動緩饅,常浮於水面。可用亞甲基藍、食鹽和福馬林等治療。10.氣泡病:魚體皮膚上、魚鰭上出現氣泡,嚴重時氣泡附著處潰爛,失去觀賞價值。由於水中溶解氧過度飽和,大量氧氣形成微型氣泡。氣泡附到魚體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過多、自來水在烈日下直曬、水族箱置於南窗暖氣片上都會發生氣泡。應消除病因.以防本病發生。魚體上出現了氣泡病,應及時撈出病魚,放入無氣泡的水中,病魚體上的微小氣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時撈出處理,病魚體上的微小氣泡能串連成大氣泡而難以治療。11.感冒:水溫驟變,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發病。魚停於水底不動,嚴重時浮於水面,皮膚和給失去原有光澤,顏色暗淡,鰭條間粘連,不能舒展。熱帶魚易患此病,必須注意預防.12.眼病:魚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鹽水浸浴病魚。魚眼水晶體混濁、瞎眼或眼球脫落,是被寄生蟲侵入,難以治療。注意不要將淡水養魚塘中的魚蟲、水草、螺類等帶入魚缸。13.意外中毒多屬農藥中毒,如為美化環境,將魚缸、水族箱與花盆放在一起,對花盆噴藥治蟲時,沒有想到魚,沒有移動魚缸,也未加蓋;將農藥噴入魚缸,使魚中毒身亡。清洗過濾棉時,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14.細菌性腐敗病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脫鱗;
鰭基充血,鰭端爛蝕,鰭條間組織破壞;鰭蓋和上下頜常出現紅斑,鰭蓋表皮有時爛掉,露出鰭蓋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魚遊動緩慢;常獨處水面,不久死去.可選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療。15.棉口病又名爛嘴病。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常用嘴觸舐箱壁攝食藻類魚易患此病,容易傳染。病魚難以攝食,遊動緩慢無力,以致死亡。要及時治療處理。用青黴素或金黴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黴素溶液浸浴病魚。水族箱、撈魚網、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16.水霉病又稱白毛病;水黴菌從魚體的傷口侵入,開始寄生於表皮,逐漸深入肌肉,吸取魚體營養,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絲(肉眼可見棉絲狀)。寄生部位傷口發炎充血、壞死、潰爛;病魚常利用缸壁、石礫或水草摩擦患處,最後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傷、凍傷的幼魚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魚卵也易寄生。治病方法:A、用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液潑灑於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魚缸,堅持數次,效果顯著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C、2%-3%的鹽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D、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加上1%的鹽水混合後將病魚浸泡20-30分鐘。E、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並且可用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的抑制和消滅水黴菌。17.本病又稱針蟲病;鐵錨蟲病。蟲體頭部鑽入魚的皮膚肌肉,蟲體像短針樣掛在魚體上,拔下蟲體,可見鐵錨樣頭部。患部發炎紅腫,出現紅斑、壞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魚急躁不安,食慾減弱,消瘦。錨頭蚤在水溫15-33℃時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長,易寄生於個體較大的魚體。可用敵百蟲、高錳酸鉀治療。海洋魚類之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