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碗

南宋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碗,南宋龍泉窯燒制瓷器,高6.7厘米,口徑15.6厘米,底徑4.3厘米。釉光清澈明淨,口沿下和菊瓣間有聚釉。圈足旋削整齊細緻,足牆稍寬,露灰黑色胎,是典型的南宋龍泉窯青釉碗。

基本資料

【名稱】:南宋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碗
【類別】:瓷器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屬】:南宋龍泉窯燒制
【文物現狀】:現為博物館藏品

文物簡介

高6.7厘米,口徑15.6厘米,底徑4.3厘米。
釉光清澈明淨,口沿下和菊瓣間有聚釉。圈足旋削整齊細緻,足牆稍寬,露灰黑色胎,是典型的南宋龍泉窯青釉碗。

相關資料

龍泉窯有七八百年的歷史,自北宋一直延續到清代。其窯址在浙江龍泉縣。故而得名。它最早創燒於北宋早期,到南宋中、晚期逐漸成熟,達到了它的鼎盛期。
龍泉窯向以生產青瓷聞名,它是在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龍泉青瓷自南宋開始,採用石灰堿釉,這種釉在高溫中較黏稠,不易流釉,器青能掛上厚厚的釉,釉的厚度、濃度和顏色都大大增加,再加上龍泉青瓷通體不施紋飾,這使其如同清水芙蓉,渾然天成,反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所以到了南宋,龍泉青瓷的聲望迅速趕上並超過了越窯、甌窯。
粉青、梅子青是龍泉青瓷中的代表。粉青釉有著青玉一般柔和而淡雅的色彩,含蓄而朦朧;而梅子青則像梅子和翡翠一樣清麗蔥翠明體照人,另有一番風致。另外,在上釉方面,龍泉窯也有創新,即在器物的轉折稜線處形成一層薄釉,透出白色胎骨,造成整體釉色深淺不一的“出筋”效果,打破了厚釉的沈悶,有一種若隱若現的動態美,是一種統一中的變化。
南宋時龍泉窯器大多已採用石灰鹼釉代替石灰釉了。石灰鹼釉的特點是高溫之下粘度大,不易流釉,燒成的青瓷釉面呈失透狀。但還是有一些產品沿用石灰釉,燒成後釉面呈透明的玻璃狀,也別有情趣。本品就是一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