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6.4厘米,口徑15.3厘米,足徑4.4厘米 該瓷碗廣口、淺腹、小圈足,碗壁裝飾蓮瓣紋,底部呈雞心底。通身施青釉,僅圈足底部露胎,露胎處為淺紅色,釉色光潔瑩潤,綠中泛灰,清新淡雅,釉面細膩潔淨,用手觸之亦覺光滑如玉,是龍泉窯所產瓷器中的精品。
背景資料:
龍泉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產地,以龍泉縣境內的窯址最為密集,有300多處,其中瓷器質量最好的窯址多集中在龍泉縣的大窯村一帶,這裡是龍泉窯的中心,故而統稱為“龍泉窯”。
龍泉縣位於浙江省的南部,甌江的上游,瓷土礦藏十分豐富,河流的兩岸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盛產燒瓷用的燃料——松柴。瓷窯可利用溪流的山坡選址,制瓷原料可依賴廉價的水碓粉碎並加工,成品也可從甌江順流而下運到溫州,瓷器的輸出十分方便,這些都是對瓷業生產十分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龍泉窯創燒於北宋早期,盛極於南宋晚期,北宋至南宋初年,主要生產盤、碗、壺等日用品,製作工整,普遍使用刻花,並輔以蓖點紋、蓖劃紋及波浪紋、雲紋等,釉層比較薄,釉色青中泛黃。
到了南宋中期,出現了爐、瓶、渣斗、塑像等物,且每種器物又有多種式樣,裝飾以刻花為主,碗內刻雲紋的較多,釉層晶亮透明,已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瓷器是龍泉青瓷的最為有名的產品,約始創於南宋晚期。釉層豐厚滋潤,色澤晶瑩,特別是梅子青,色調可與翡翠相媲美。此期器物的造型更加多樣化,而且還出現了模仿玉器的琮,模仿銅器的鬲、觚、觶、投壺等,說明龍泉窯的青瓷已經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喜愛。
龍泉窯發展至元代,開始較多的燒制大件器物,這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後,由於各地制瓷業的興起,特別是景德鎮制瓷業的進一步發展,有些技工紛紛遷走,另行建窯,龍泉窯開始走向衰落。
相關詞條
-
宋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瓷碗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瓷碗為宋-元時期的文物,高6.4厘米,口徑15.3厘米,足徑4.4厘米。1966年出土於湖南臨湘陸城。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蓮瓣紋碗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蓮瓣紋碗所屬北宋時期文物之一,高7.85厘米,口徑13.3厘米,足徑7.5厘米。
-
宋代瓷碗
1980年,耒陽市坪田鄉社員平整土地時,在掘開深80厘米的表土層中獲得屬宋代瓷製品的瓷碗二個。二碗同式,各重1300克。高為8厘米、敞口微侈,口徑17....
-
蓮花形影青瓷碗
蓮花形影青瓷碗南宋。胎薄,口沿呈蓮花狀,通體施釉,有小冰裂紋。
概述 外型 1出土時間和地點 館藏 2出土時間和地點 -
內刻雜寶紋青瓷碗
內刻雜寶紋青瓷碗是一隻文物瓷碗,該碗內外壁紋飾滿而密,但密滿中又見刻劃簡練疏朗。為突顯刻花紋,施釉薄而均勻,極見裝飾技巧。
-
元龍泉窯內刻雜寶紋青瓷碗
元龍泉窯內刻雜寶紋青瓷碗為元代時期的一件瓷器文物。
-
宋代的耀州宋代的耀州窯及其青釉瓷 及其青釉瓷
宋耀瓷的青釉,質地精細純淨,中物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使用廣泛,該窯的代表作品。 這種橄欖青色,與唐五代“越州上”的器物種類,在宋代的其他瓷窯中實屬罕...
-
宋代的耀州窯及其青釉瓷
宋代耀瓷不僅器物種類繁多、用途廣泛華,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創新。 其中,“型”是不同的造型,“式”是同物中響了一大批國內窯場瓷器製作的裝飾工藝。 與同時...
宋代的耀州窯及其青釉瓷 一、窯場燒瓷始末 在耀州窯表作品 -
龍泉窯內刻雜寶紋青瓷碗
該碗口沿微微外撇,為突顯刻花紋,施釉薄而均勻,極見裝飾技巧。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