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焦慮症

升職焦慮症

升職焦慮症,是職場焦慮症之一,指因為面臨升職所造成的壓力。表現為不被認可沒有獲得升職而苦惱,或者升職後反而覺得壓力越來越大,對此,大家要學會自我調節,就算沒有升職也沒關係,要學會肯定自己。

簡介

升職焦慮症升職焦慮症
在21世紀的今天,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升職,於是民眾盼著被提拔成幹部,成了幹部以後,低級要成高級,副職要成正職。很多副職的觀念就是:“如果我沒被提拔、或沒被扶正,就是人生的失敗。”這種觀念本身就讓我們產生壓力。減輕這種壓力,從根本上說,要換一種想法。

表現

一面拒絕升遷,一面眼見自己已人到中年再換工作已不易了,為此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職業階梯上還算高的位置,但要想達到最高點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可以克服羞怯,喜歡與人打交道,而這一點卻自我感覺根本做不到,被社交場合弄得疲憊不堪,害怕與人接觸,在公共環境下,總是採取迴避行為,不願與人交談。這種病症不僅影響基本社會交往功能,在極端情況下,日常的工作比如與客戶共進午餐、公司聚會等,都變成對他們的一種折磨。

應對

並非自己水平不夠

升職焦慮症升職焦慮症
比如在某中學,一位頗有名氣的老師連續兩年評特級教師職稱,都沒有通過。原因就是,老上電視做節目,為雜誌寫專欄。這位老師氣歸氣,還是很耐心地去問評審:“為什麼我就不合格?”評審說:“你努力吧。”老師又問:“我往哪兒努力?是我知識水平不夠?工齡不夠?還是課教得不夠好?”評審氣憤地說:“你全夠,你太好了!”老師自己就想:那我往哪兒努力呀?明年還申報不申報了?我別報了吧?可我不報,這輩子就止步於高級教師了。如果這輩子就當高級教師了,我能不能接受?”

這位老師轉念又一想,如果評審認為上電視做科普是個缺點,那說明他們的鑑賞眼光有偏差。如果我成為特級教師,進入他們認可的行列,那沒準才是人生的失敗。不和他們在一個隊伍,說不定還是一種光榮呢。別人接受不接受和我沒什麼關係。回到家,家人能理解、能接受嗎?於是他問妻子和孩子:“如果我這輩子一直乾到退休,就只能是高級教師了,你們覺得丟臉不丟臉?”結果家人異口同聲地說:“你這個高級教師,在我們眼裡比特級教師還敬業、水平還高!”

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沒當特級教師的好處也很多,不用去給別的老師評特級了,也不用開各種各樣的會議了。一來二去,省出了不少時間,能多做些教學、科研工作不說,還省出了許多鍛鍊身體、陪伴家人的時間。而同事升級為特級以後,就忙多了,經常出差,對家人的照顧也少了。

可能有人覺得沒能往上走在周圍人面前有些沒面子,有點抑鬱。對不了解具體情況的人而言,他們的想法不是我們該關心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把別人看得很低,但自己應該客觀地看待自己。如果我們總把別人的評價和眼光當成標準,誰都沒法幫助我們走出來。不同地區標準也不同,許多同行可能綜合實力並不如我們,但級別早已超越我們,還要我們去他那裡進修。老是比較,沒有盡頭。

不升職也有好處

其中重要的道理是,我們能看到升職的好處,也要看到不升職的好處。一般單位,正職是一把手,只有一位,副職可能有好多位。許多後備幹部,擔心扶不正,非常焦慮。如果問這些焦慮的人,當正職有什麼好處?很他們容易羅列出許多。如果問當副職有什麼好處?通常答案是:“沒有。”怎么可能一個位置完全沒有好處或者壞處呢?事物都有兩面性。

如果做一個好的副職,恰當地擺好位置,充分發揮做副職的優勢,避開做正職的弊端,也有可能比當正職還好。當然,並不是說做副職比做正職好。能扶正幹嗎不扶正,關鍵是如果升不上去,我們應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