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幫助

幸福“心”幫助

紙張:膠版紙 (一)0~1歲,嬰兒期 (二)1~3歲,幼兒期

圖書名:幸福“心”幫助

圖書信息:

作 者:楊鳳池 著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1-3-1

版 次:1
頁 數:224
字 數:150000
印刷時間:2011-3-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101077896
包 裝:平裝

推薦語:

幸福取決於——你怎么想你自己,怎么想你周圍的人,怎么想你的生活;你怎么對你自己,怎么對你周圍的人,怎么對待生活。
知名心理學家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換一個想法,換一種態度,換一種方式,也許從此你的生活大不相同。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想把生活中一些被遮蔽的東西呈現給廣大讀者。
換一個想法,換一種態度,換一種方式處理眼前的問題,也許會出現另外一番新的景象,從此你的生活將大不相同。
不管你生在哪裡,不管你住在何方,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也不管你年輕還是年長,你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你是幸福的,只是你暫時沒有意識到:
幸福並不遙遠,幸福就在自己手中。

作者簡介

楊鳳池,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特殊職業群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在心理學專業領域,從事心理學教學、科研工作25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和心理諮詢。曾經承擔過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人文社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北京市衛生局等科研課題十餘項。
在社會領域,針對心理減壓、親子教育等重點?題進行了大量心理學社會實踐與健康教育活動。曾為“神舟飛船”系統工程技術人員,中央電視台、中央駐京機關、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等單位員工、領導和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師生開展心理學講座。
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節目主創、策劃與特邀專家主持。以大眾心理健康嘉賓、策劃等身份參與了央視《百家講壇》、《健康之路》、《講述》、《藝術人生》、《實話實說》、《東方時空》、鳳凰衛視《一虎一夕談》等多檔健康、社會專題節目的錄製。
2008年,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隊長?積極投入“5·12”汶川大地震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目錄

導言 幸福在哪裡
第一章 成為好父母
一、幸福感要從小培養
二、一個中心: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長為中心
三、兩個基點
基點一: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
基點二:讓孩子在肯定中成長
四、三個誤區
誤區一:重物質輕精神
誤區二:重智商輕情商
誤區三:重學齡後輕學齡前
五、四個重要問題
表揚和批評的技巧
網癮少年的幫助
考出“好成績”
單親家庭的孩子也快樂
六、五個成長關鍵期的重要提醒
(一)0~1歲,嬰兒期
(二)1~3歲,幼兒期
(三)3~6歲,學齡前期
(四)6~l2歲,學齡期
(五)12~17歲,青春期
第二章 贏在職場
一、扭轉一個觀念
二、把握三個要?
選擇熱愛的專業和職業是職業生涯成功的基礎
職場成功,其實是熱愛生活的副產品
快樂在於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三、弄清兩個源頭:你的壓力來自哪裡
不能愉快地勝任工作所帶來的壓力
不能適應環境所帶來的壓力
四、適應職場有訣竅
(一)把握基本原則
角色不混淆,分清優先權
別把職場當家,別把領導當媽
說話辦事,對事不對人
以感恩的心態潤滑事業
(二)與領導相處的關鍵:接納
(三)與同事相處的關鍵:平等
(四)與下級相處的關鍵:信任
敢於放手,勇於承擔
聽取意見.容納情緒
表揚側重人,批評側重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五、職場人要預防的三類“職場病”
(一)強人“強迫症”
(二)升職“焦慮症”
升職“焦慮症”
升職與生育的矛盾
(三)職業“倦怠症”
倦怠的到來
倦怠未必是壞事
倦怠的克服
第三章 和諧家庭
一、美好婚姻123
(一)一個基點:找一個心理健康的伴侶
(二)兩個原則
愛的付出與回報相平衡原則
保持適度的距離
(三)三個關鍵階段
蜜月期
敏感期
……
第四章 老年生活的七大主張
後記

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成為好父母
一、幸福感要從小培養
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確定,常常可以追溯到嬰幼兒階段。特別是一些心理和行為偏離常態、看上去有點古怪的人,他們性格的形成與嬰幼兒階段的養育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們早年生活里留下的一些遺憾和缺失,長大成人後往往還會看到痕跡。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就是說,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有可能在早期養育中就形成了固定的反應模式。長大以後,在沒有得到強力干預的情況下,這個人雖然外形越來越高大,但是他的內心始終按照幼兒時期形成的模式在活動。
如果幼兒期形成的模式比較健康,對這個人來說是一種幸運。長大成人以後他就會更理性、客觀地去跟周圍的環境和人相適應,幸福感就強;反之,如果這個人在幼兒期就形成了一種不太健康、不太理性的反應模式,那么儘管以後他長大了,其內心世界還是一個建立了不良反應模式的兒童,會出現人際關係、工作、學習、生活適應的各種不良狀況,幸福感就低。
研究發現,孩子跟家長之間不能相互認同、不能相互接受、不能很好地交流和溝通,是孩子不夠快樂、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的重要根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