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時間
特點
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複。
人物介紹
阿諾德-勛伯格是著名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新維也納學派的領袖,序列主義音樂理論的創立者,二十世紀的音樂巨人之一。1874年,勛伯格出生在維也納一個商人家庭。1898年,勛伯格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在音樂會上公演,引起樂壇注意。1901年赴柏林,以寫通俗樂曲和為輕歌劇配曲謀生。R-施特勞斯十分賞識他的音詩《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等作品,遂推薦他在施特恩音樂學院任教。
1903年勛伯格回到維也納,私人教授作曲與理論,學生不少,其中有韋伯恩和貝爾格等人,這兩人後來成了他的終生支持者和忠實信徒,師生三人以創作序列主義音樂聞名於世,被學術界稱為新維也納學派的代表人物。1911年,勛伯格遷居柏林,他的作品在倫敦和維也納等地上演,受到好評,逐漸成為知名作曲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兩次短期應徵入伍,一度中斷了創作和教學活動,家庭經濟也陷入困境。戰後,在維也納創辦“同人作品演奏會”,並舉辦一系列音樂理論講座,作品得到國際音樂界注重,影響不斷擴大,這時,他的序列主義理論也逐漸形成。1925年,受柏林藝術研究院之聘舉辦作曲專家班,有了安定的生活,相繼完成了一系列作品。1933年,納粹上台後移居美國,先後在多所院校任教,1941年加入美國籍,1961年在洛杉磯逝世。
其他的音樂家
貝爾格、韋勃恩(Webern, 1883-1945)繼承此法並有所發展。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響者有達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爾夫、布里頓、興德米特、簫斯塔科維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