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介紹
北頂娘娘廟是北京歷史上著名的“五頂”之一,是北京城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的標誌性建築,是北京城市發展和民俗事象的實物見證。2003年被公布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奧運主場館區內,與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毗鄰,形成了古典與現代相輝映的場景,是人文奧運精神的重要體現。北頂娘娘廟始建於明宣德年間,清乾隆年間奉敕重修。廟內供奉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子孫娘娘、東嶽大帝、玉皇大帝、關帝、藥王等神祇。全廟占地約10000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排列的主體建築有山門殿、天王殿、娘娘殿、東嶽殿、玉皇殿,共有四進院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朝陽區德勝門外土城。廟內有萬曆年間銅爐1座,宣德年間銅鐘1座,鍾、鼓樓各1座。


傳說

這是一座十分方正的院落,大門緊閉,遠觀可見高大的主殿位於院落後排,鐘鼓樓居中,幾株古老的松柏和古槐矗立院中。大門上的匾額上書:敕建北頂娘娘廟。“敕”這個字顯示著它與皇家的關係,也告訴人們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廟。
史書上記載,明清兩代北京寺廟眾多,城內廟宇多為香火之地,城外廟宇多為遊春、廟市的場所。北京城郊共有“五頂”,以東西南北中的方位命名,供奉著不同的娘娘。金啟宗先生在《北平郊區的滿族》一書中說:“娘娘在營房中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僅次於關老爺。他們還知道這幾座廟裡娘娘之間的關係,據說都是肉胎,年齡都是十幾歲的小姑娘,是一母所生的親姐妹。有一天母親帶著三個女兒去逛南頂(在左安門外),大姑娘非要上大殿香案上坐不可,母親阻攔不住。廟裡的和尚就勸說:‘她要上去,就一定是有根基的,不用攔她了。’誰知這位姑娘一坐金佛龕,立刻坐化,就成了肉身的娘娘。母親悲痛之餘帶著剩下的兩個姑娘去逛北頂(在安定門外),二姑娘又坐進了佛龕坐化了,成了北頂娘娘。母親只好帶著三女兒回家,誰知在歸途中三姑娘鬧著要逛西頂廟,母親又答應了,結果三姑娘又在西頂廟坐化,成為肉身娘娘。”五頂娘娘廟各有特色,中頂以社火、走會為主;南頂跑車、賽馬聞名;西頂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頂、東頂為廟市,是民間物資交流的場所。如今,這五座娘娘廟中能修復的只有北頂娘娘廟了。修復後的北頂娘娘廟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的北端,已成為北京北端的標誌性建築。

歷史沿革
相傳北頂娘娘廟初為土地廟,後因明世宗其母許願,在此修建一座娘娘廟以感恩天賜皇子。明清時期北頂成為了北京地區信仰碧霞元君的活動中心之一。何謂“頂”?是因為在北京把泰山頂上的碧霞元君移植到這裡,仍相當於在泰山頂上。舊時北頂娘娘廟“每歲四月有廟市,市皆日用農具,游者多鄉人。”

(《燕京歲時記》)這裡也是民間物資交流的場所。“文化大革命”後存有山門、前殿、鐘樓、鼓樓。廟內有古檜柏3株,樹齡最大的有500餘年;古槐5株,樹齡約300年。北頂娘娘廟在清末民國年間逐漸衰敗,古建損毀嚴重,只遺存山門殿、天王殿和鐘樓。建國後,寺廟原址為北頂國小、大屯鑄造廠占用。1986年,自北京市朝陽區文化文物局接管北頂娘娘廟古建後,一直僱人值守,並於1998年多方籌集資金對北頂遺存殿宇進行搶險修繕。
史料
據資料記載,北頂娘娘廟內供奉的是碧霞元君,裡面有明萬曆年間造的香爐,宣德年間鑄的鐘。清朝乾隆年間有過一次比較大的整修,原有四進五層殿,廟前還有大戲台,每逢廟會必唱幾日大戲,廟市一直到解放初期才中斷。廟內有古檜柏3株,樹齡最大的有500餘年;古槐5株,樹齡約300年。民國時的調查資料顯示,北頂娘娘廟附近有墳地10畝,香火地5畝。有房40餘間,泥像120尊,碑4座。現在重修只留下了一個大院,規模實在不能同日而語。
古今交映

在奧運核心場館群的西南角,有一座紅牆灰瓦、具有典型中國古典特色的建築。正是這座北頂娘娘廟,曾經讓即將動工的水立方向北移動了100米。
為了保護這座明代的皇家廟宇,水立方在建設前在設計圖上向北移動了100多米。而在現在的奧運核心場館群中,這座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築也成為了最古色古香的景點。在鳥巢和水立方的交相輝映下,娘娘廟與周圍建築的現代化特色遙相呼應、形成了強烈對比。周圍精心設計過的景觀園林將娘娘廟和水立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北頂娘娘廟是北京歷史上著名的“五頂八廟”之一,始建於明代,廟內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北頂娘娘廟是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景點介紹
北頂娘娘廟位於北四環路邊,北頂娘娘廟是明代皇家敕建的廟宇,廟內原供奉碧霞元君,據史書記載,明清兩代北京寺廟眾多,城內廟宇多為香火之地,城外廟宇多為遊春、廟市的場所。北京城郊的“五頂”,功能各有特色,中頂以社火、走會為主;南頂跑車、賽馬聞名;西頂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頂、東頂為廟市,是民間物資交流的場所。如今,北京的五座娘娘廟(五頂)能夠得以修復的只有北頂娘娘廟了。
北頂娘娘廟建於明代,是北京著名的“五頂八廟”中五頂之一;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的北端,是北京北端的標誌性建築。
目前,以“燕墩”和“北頂”作為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兩端坐標。“燕墩”已經被列入“人文奧運行動計畫”之中,建成“燕墩”遺址公園,並豎立北京南端坐標標誌碑。

北頂娘娘廟原有四進五層殿,廟前有大戲台,早年每逢廟會必唱幾日大戲。民國時期逐漸衰敗,文革時期殘存古建損毀嚴重,只遺存山門、二進殿和鐘樓三座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