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定仙焉娘娘廟花會所屬地區: 陝西 · 榆林 · 綏德縣
遺產編號:Ⅸ-4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榆林市綏德縣
遺產級別: 市
歷史溯源
定仙焉鎮位於陝西省綏德縣東南部50公里處定仙嶺道西部焉口,北接吳堡縣,南連清澗縣,東面瀕臨黃河,是綏德縣最偏遠的一個大鎮,因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慕其仙境歇息而得名。娘娘廟位於定仙焉鎮何家鹼東頭土台上,娘娘廟原在腰崖峁,明代成化年間遷建於此。傳說有年3月18日,一隻千年老狐狸跑入腰崖峁娘娘廟,把娘娘廟的神牌銜到定仙焉何家鹼東頭土台上,人們發現神牌不在神台,就到處去找,在何家鹼見到神牌端端正正地立在土台上,大家慌忙燒香叩頭,拿來卦棰討問原由,原是娘娘聖意。於是,大興土木,新建娘娘廟於此。
定仙焉娘娘廟花會涉及清澗、綏德兩縣河底、定仙焉、石盤、崔家灣、蘇家崖、棗林坪6個鄉鎮64個村,64個村又分為6大神社,即王家溝社、寨山社、安溝社、郝家溝社、前李家焉社、大莊社。花會有大會、小會之分,大會指總會主辦在娘娘廟上舉辦的活動,小會指輪辦花會的村社在自己村里舉辦的活動。娘娘廟花會一年一次,會期三天,農曆3月17日、18日、19日。18日為正日子,以給神敬獻紙花樹為主要活動,花樹由六大社輪流敬做,每年兩個大社,三年輪一遍,辦18日、19日花會。17日的花樹固定由定仙土焉村何姓人敬做,後來,何氏因生活拮据等原因,改敬獻花樹為只獻神羊。18日正日子所辦村社由討卦決定。
花會的程式及民俗活動
1、接神牌
確定辦會的日期後,辦會社的糾首、會長把神牌接回村里,安置在會窯正中供桌上,祭祀儀式完畢,天窗上插”有求必應”、”神靈保佑”等紅三角彩旗,鎖住會窯,每月初一、十五日糾首要去會窯點香叩頭,鳴放鞭炮,村里若有求神許願者,也於此日去燒香叩頭。
2、搭神棚
農曆3月15日,辦會神社開始搭神棚。神棚由木椽、彩布搭成兩間房子大小,四周掛以彩色紙吊,貼有對聯。講究點的神棚有一定的藝術性,人們模仿廟宇的形狀,設有廈檐、脊獸、挑角、貓頭滴水等。也有租賃的神棚,這類神棚主骨架由鋼管焊接,易拆易裝,裝飾彩紙臨時懸掛。
3、定神羊
神羊共5隻,辦會兩大社各兩隻,定仙土焉何氏1隻。神羊的選擇比較講究,不但要求體格健壯,毛必須是純白色,羊角、羊臉都要好看。一經確定,要製作小牌牌,上寫”供奉娘娘之神位”,掛於羊脖,掛了牌牌的神羊被人們視若神靈,吃好的喝好的,不能打不能罵,即使是吃莊稼、吃碾磨上的米麵也不能攆,直到羊吃飽自行走開為止。養神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由羊主繼續餵養,社裡負責羊一年的吃喝,廩牲後歸原主;另一種是把確定了的羊買下來,指定專人餵養,社裡負責羊的吃喝,廩牲後,羊歸神社,或當場出賣,或宰殺,按份分牲。
4、做花樹
花樹共有5樹,頭樹花9層,二樹花8層,三樹花7層,四樹花6層,五樹花5層。頭樹花高約5米,五樹花也高於3米。另有引樂鼓花五串、丈八高的紙塔1串,紙制金瓜、斧鉞、朝天鐙、大刀等皇帝出行時用品一套。古時辦花會,花樹都是村裡的巧手男女自行製作,現多雇紙作藝人到村里製作。花的製作材料為麻紙,工具有剪刀、斧頭、鋸子、鉗子、刷子等,花摺疊好用剪刀剪出花葉花蕊後,根據各類花的顏色,用刷子上彩,每樹花有花105朵,8寸大小。花做好後,做花樹,花樹主桿現砍钁把粗的樹枝,去掉樹葉,主桿上捆以乾草,花扎於乾草把上,頂部扎以枝花,遠看就是鮮花盛開的花樹。花樹上的花朵多牡丹、蓮花、向日葵,均取吉詳喜氣、富貴連年之意。
5、廩牲
廩牲在農曆3月16日進行。是日晨,做花藝人要打扮神羊,用大木梳子把羊毛梳的順順的,給羊角上纏上紅紙,牌牌清洗乾淨,纏上銀紙,寫上”供奉娘娘之神位”,掛於羊脖。由鼓樂前面引路,粗吹細打,前往定仙焉娘娘廟。到廟上,羊拴於殿前,等五隻神羊到齊後,開始廩牲。廩牲村順序是先辦18正日子的村、辦19日花會村、何氏。廩牲時每個社的糾首會長要到娘娘神位前上供、焚香、叩頭,叩完頭把自己村的神羊拉到正門前,給羊身上、耳朵內潑撒或灌酒水,如羊渾身抖動,就算神領了,如不抖動,反覆潑散、澆灌,直到大幅度的抖動為止。廩牲後的神羊或歸原主,或賣,或宰殺分牲。定仙焉何氏的神羊是真獻神,廩牲後宰殺,心、肝、肺、頭肉、本身肉一小塊,炒一盤,連同剝皮後的全羊再次抬往娘娘廟獻牲,五味及面獻卷獻於神前,全羊身插刀子一把,羊頭用羊護肚油蓋臉,糾首及何氏族人燒香叩頭後,才揭羊臉,抽掉羊身上的刀子,據說,羊身上插刀是讓娘娘用來割肉吃的。
6、請神接神
農曆3月17日,總會所有的會長、糾首全部在娘娘廟前沐臉淨手,上供、焚香、叩頭,迎請各位娘娘回歸神祗,享受善男信女的香火。並在各殿側牆上掛住神紙塔,紙塔開單不開雙,五層五剪子剪就,俗稱”藏牆”,據說,這是給過路看紅火的神神準備的,一拐角上能住一位神,一串藏牆上能住好幾百個神。接著辦正日子花會的村社焚香叩頭,恭請娘娘回村。神台前木刻娘娘坐的雕花樓轎在鼓樂、鞭炮的齊鳴聲中被抬到了殿外,虔誠的糾首們給樓轎綁上兩根轎桿,四個抬轎的抬起樓轎,頓時鼓樂再起,炮仗轟鳴,彩旗隊、鼓樂、樓轎依次而行,一直抬回村里。現在,樓轎一出村,鼓樂停止,樓轎被抬上了三輪車,其餘人等分乘摩托、三輪車、小車回村。請神隊伍快到村邊停下來,繼續原來順序,鼓樂聲中逶迤而下。到村口時,男子箍一挽花牡羊肚毛巾,女子腰部系枕巾或腰布,跪在路兩邊,樓轎一到,叩頭禮拜。樓轎到神棚前,卸掉轎桿,把樓轎安放於神棚正中間。稍憩片刻,給娘娘上供、上小花樹。上供時,鼓樂隊要到會窯迎供、迎花。供品有八碗、食盒、獻面、獻卷,食盒內塑面與瓜子組合而成的彩色松苔、小鳥、麒麟等。供品擺放完畢,先由糾首會長燒香叩頭,接著合村男女擁往神棚前,整把的香、整合的黃裱扔入香火盆,跪地叩頭,場面極其壯觀。晚上村里舉辦秧歌、二人台等活動,活動前尚唱神歌唱完神歌,活動開始。辦19日花會的社在18日賽花儀式全部完畢焚花後,請上娘娘回村,活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