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頂

五頂

①東頂娘娘廟俗稱行宮廟。位於東城區東直門外。 1949年尚殘存,後為太陽宮生產隊作牲口棚,毀於“文化大革命”。

簡介

東頂、西頂、南頂、北頂、中頂的合稱。

①東頂娘娘廟

東頂娘娘廟位於東城區東直門外。 1949年尚殘存,後為太陽宮生產隊作牲口棚,毀於“文化大革命”。

②西頂

②西頂又名廣仁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鄉。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初名護國洪慈宮,俗稱西頂廟。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五十一年重修,更名廣仁宮。因供奉碧霞元君,又名西頂碧霞元君廟。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御製廣仁宮瞻禮詩。西頂廟會是京西的一大廟會,清代每屆廟會朝廷特派大臣拈香,為其餘各頂所無。廟內藏有歷代皇帝頒賜的珍寶,後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兩次焚燒洗劫。廟坐北朝南,分中、東、西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戲樓、牌坊、山門、山門殿、工字殿、後殿、垂花門及藏經樓。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層硬山歇山頂,青石拱券門洞3個,中門前檐石匾額鐫“敕建廣仁宮”,兩側為八字牆。山門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有月台,兩側各有順脊房5間,內設72司;二進院有東、西配殿各3間,前殿、後殿各五間,進深各二間,前殿有前後廊,後殿為兩卷中穿,殿堂3間;前後殿相連呈工字殿,東配房10間,西配房9間;藏經樓面闊五間,進深2間,綠琉璃瓦黃剪邊,兩層硬山調大脊。東路和西路配房及中路前戲樓、三面牌坊已毀。民國時期廟內有松柏古樹3000餘株,石碑20餘通,後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存古樹3株,石碑5通。其址先後被北京市第一精神病療養院和市橡膠五金廠所用。2004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南起老營房路規劃北道路紅線,北至後罩樓最北端外牆;東起中殿最東端外牆,西至配殿最西端外牆。

③南頂娘娘廟

③南頂娘娘廟即小南頂

位於豐臺區南苑大紅門。建於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間2次重修。有殿宇3座,前殿奉碧霞元君,有御題“神燭碧虛”;中殿供奉東嶽大帝,有御題“神宮出震”;後殿奉斗姥娘娘,有御題“妙握璇構”;門外有2坊:左邊題額“廣生”、“長養”;右邊題額“群育”、“蕃滋”,均為乾隆皇帝御書。碑坊原為南頂廟放生池前的牌樓,為四樓三柱七券門式,樓頂為筒瓦大脊蠍山頂,五彩重昂斗拱。廟已無存。

④北頂娘娘廟

北頂廟 北頂廟

④北頂娘娘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朝陽區德勝門外土城(今水立方前)。建於明代,為三重大殿。廟內有萬曆年間銅爐1座,宣德年間銅鐘1座,鍾、鼓樓各1座。“文化大革命”後存有山門、前殿、鐘樓、鼓樓。廟內有古檜柏3株,樹齡最大的有500餘年;古槐5株,樹齡約300年。

⑤中頂娘娘廟

⑤中頂娘娘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豐臺區南苑鄉中頂村。建於明代,正式名稱為護國中頂岱嶽普濟宮,清乾隆年間重修。存有正殿、山門,正殿前有百子碑1座,碑中撰有“中頂普濟宮百子勝會碑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