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寨漢墓沂南縣北寨漢代古畫像石墓,俗稱將軍冢。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界湖鎮北寨村,是目前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漢畫像石墓,一九五四年發掘。1977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掘
1954年春,華東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沂南縣人民政府的協助下,對該墓進行發掘,完成了清理、丈量。摹象、攝影等工作。該墓墓體由磚頭築成,墓室分為前、中、後三室及側室,布置均衡,總面積為88.2平方米,&127;共用磚頭280塊,體積為326.34立方米。&127;石室中有大跨度的石過梁,以八角石柱擎起,墓頂是抹角結構的藻井,石室相互貫通,前有墓門、墓道,表磚鋪地。在墓門、室壁、柱、礎、斗拱、門額,枋子都雕有畫像,共42塊,73幅,畫像總面積442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墓門和前中後三室,刻有朝儀、宴飲、舞樂、狩獵、戰爭等畫像,畫的活潑生動,人物栩栩如生,這些畫像對於研究當時社會經濟狀況,階級關係、風俗人情,建築繪畫風格,宗教哲學思想等有重要參考價值。畫像氣勢恢弘、刻工細膩,代表了當時繪畫雕刻藝術的較高水平,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據考證該墓為東漢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製成模型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供人們參觀。此墓作為一詞條已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有一幅畫像被中學歷史課本採用作教材 。
介紹
該墓約營造於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墓南北長8.7米,東西寬7.55米。分前、中、後三個主室,均在一中軸線上;東西兩面各有側室,東三室、西三室,共八室。墓由280塊石材砌成,其中畫像石42塊,畫像72幅,總面積442.27平方米。畫像內容有攻戰、祭祀、出行、宴享、樂舞百戰、歷史故事、神話人物、奇禽異獸等,內容廣泛。畫面刻工精麗、線條纖勁流暢,是兩漢雕刻繪畫藝術中的珍品。從中可以考證東漢末年的社會經濟狀況、階級矛盾、典章制度、風俗人情、建築發展、繪畫風格、宗教哲學思想等。北寨漢墓畫像石在我國考古領域內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許多插圖均來自於此。沂南縣在墓址修建了北寨漢畫像石墓博物館,已正式對遊人開放。
在北寨漢墓的基礎上修建了北寨漢墓博物館。北寨漢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沂南縣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距京滬高速沂南縣出口23公里,距臨沂市57公里。屬全國重點文化遺產。該館1994年由沂南縣人民政府籌資建設,1996年4月正式對社會開放。
北寨漢墓博物館是在北寨墓群基礎上修建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所有建築外形,集仿古與園林風格於一體,均屬東漢時期的建築。主要向人們展示漢代墓群葬文化及出土遺物,傳播優秀歷史文化。館內設有一號墓保護房、二號墓保護房、畫像石拓片陳列室、畫像石廊、接待室等。大門前有大型停車場。
北寨墓群一號墓系大型畫像石墓。此墓墓室結構複雜、嚴謹,由前、中、後三個主室和四個耳室及一個東後側室組成,占地面積88.2平方米,用280塊預製石材築成,其中畫像石42塊,畫像73幅,畫像面積44.2平方米。畫像石主要內容有:攻占圖、祭祀圖、雛形圖、豐收宴享圖和樂舞百戲圖等。畫像雕刻細膩,技法多樣,氣魄雄渾,是漢畫像石藝術發展興盛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該畫像石墓也是漢代民間匠師創作的集建築、繪畫、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傑出作品。
二號墓系大型磚石結構多室墓,此墓位於一號墓的南面偏東,兩墓相距20米。墓葬布局於一號墓基本相同,也由墓道、墓門和前、中、後主室及東三側室、西側室組成。出土文物87件,其中五龍戲珠三足硯和銅女傭彌足珍貴,系國家一級文物。
北寨墓群畫像石墓畫像之豐富完美、雕刻之精細、技法之技巧,足以代表當時繪畫和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成為我國漢代藝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是我國現已發現、保存較為完美的,為中外學者高度關注的一座漢畫像石墓。該墓作為一詞條,已收入《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同時,有多幅畫像被《中國歷史》教科書收錄,《世界美術史》、《中國美術史》、《中國建築史》等也曾分門別類地作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