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地宮

秦始皇陵地宮

秦始皇陵地宮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秦始皇陵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臨潼縣的驪山,亦稱驪山園。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經過專業人士的勘測已發現,在秦始皇陵的大山丘里,因為下面有下水道,整體複雜,不敢貿然去挖;但在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發現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2016年10月14日,秦始皇陵地宮因存在遊客中心位置不合理、功能不全;部分標識牌不規範;殘疾人廁位未正常使用等問題,西安市旅遊資源開發管理評價委員決定對秦始皇陵地宮3A級景區予以摘牌。2016年12月,國家旅遊局3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秦始皇陵地宮被摘牌。

基本信息

位置勘探

秦始皇陵地宮 秦始皇陵地宮

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墓室約一個足球場大,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而據史料記載——秦皇陵建築的核心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里,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里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據悉,考古學家根據這個傳說曾作過很多考察,但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

考古發現

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我們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進行了探測,其實地宮就在封土堆下。”段清波介紹,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

建築結構

宮牆堅固

秦始皇陵地宮兵馬俑 秦始皇陵地宮兵馬俑

研究人員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為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段清波說,宮牆都是用多層細土夯實而成,每層大約有5-6厘米厚,相當精緻和堅固。“超出我們預想的是,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現封土下33米,整個牆的高度約30米,非常壯觀!”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段清波說,根據探測,發現墓室內沒有進水,而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關中地區歷史上曾遭受過8級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卻完好無損,這與宮牆的堅固程度密切相關!”

“這種宮牆是前所未有的發現!這種嶄新的墓葬形式可以稱為‘秦陵式’。秦陵式宮牆對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的研究能起多大的推動作用,現在還無法預知。”段清波說。

防水大壩

除了宮牆,研究人員發現在秦陵周圍地下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

段清波說,長約千米的阻排水渠其實是堵牆,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之大讓人難以想像。“阻排水渠設計相當巧妙。秦始皇陵園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落差達85米,而阻排水渠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段清波說,《史記》中記載的“穿三泉”中,“三”其實是個概數,其實應該是指在施工中遇到了水淹,所以才修建了阻排水渠。段清波風趣地說:“秦人太聰明了,正在修建的北京國家大劇院,也不過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水銀防禦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研究員劉士毅介紹,通過物探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而且汞分布為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銀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話,這正好與我國渤海、黃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親自到過渤海灣,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畫進自己的地宮。如果這被證實,說明秦代對中國地理就有了調查和研究,也是個新發現。”劉士毅說。

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宏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還可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是劇毒物質,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盜墓者。物探同時還發現,地宮中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兩條墓道

以前曾有媒體報導稱,考古人員用鑽探方法在封土東邊發現了5條墓道,封土西邊北邊也各找到1條。據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澄清說,根據探測結果,除了東、西各一條墓道外,其餘則是一些陪葬坑。

從商到漢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為4條,分別貫穿東南西北4個方向,這是尊貴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普通官員和百姓的墓道為一條或兩條。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也應為4條,但目前卻僅僅發現了東、西兩條墓道。

相關記載

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棺材 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棺材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 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布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 儀建築和布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地宮之謎

謎團一

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宮曾引起了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的興趣。他利用現代高科技與陳明等三位科學家研究撰文,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現在看來這一推測近乎天方夜譚。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測渭河之間的落差。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儘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謎團二

地宮設有幾道門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考古學家探測金字塔內部空間的過程。當考古學家從第一道石門洞口將機器人放進去之後,想不到機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門。舉世矚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擱淺。金字塔地宮可能不只兩道門。那么,秦陵地宮當年建造 了幾道墓門呢?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這裡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 羨門則有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謎團三

“上具天文”作何解釋

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記載出自《史記》,其含義是什麼?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可能仍保存在今日臨潼始皇陵中。”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於“天文”“地理”的壁畫。上部是象徵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由 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在這座有著象徵天、地的地下“王國”里,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裡的一切。

謎團四

地宮埋“水銀”之謎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採樣。經過反覆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五

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 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么,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六

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七

地宮有沒有空間

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了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么會“叩之空空”?又怎么會“燒之不燃”?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展覽館

位置概況

秦陵地宮展覽館 秦陵地宮展覽館

秦陵地宮展覽館,又稱秦陵地宮,位於“千古一帝”秦始皇帝陵西側大約2公里。這是一個人造景點,是根據司馬遷對秦陵地宮的描述所建。秦陵地宮占地面積1665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通高25.7米,其中地下8.7米,整體以橫剖縱貫的手法,再現了秦始皇陵陵園地貌和地宮,向遊人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陵的輝煌雄偉和壯觀氣勢。

大廳展示

走進展覽館,大廳迎面是一道展牆,上面展示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經濟、文化方面所做的“統一”工作和貢獻。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正)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掃滅了六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齊國,從而一統中國。之後,他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由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度量衡、貨幣和車輛形制各不相同,為了加強管理,秦始皇要求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

為統一文字,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為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筆劃簡省的優點而創造出的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

為統一貨幣,秦始皇下令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同時,他還統一了通行的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戰國時期,各國道路寬窄不同,車輛種類繁多,車軌尺寸混亂。秦統一後,不僅修築了統一規格的道路,還規定車軌的統一寬度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尺即相當於現在的138.6厘米。車軌統一後,無論是什麼車都可以在全國各地的交通大道上暢通無阻。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陵有這樣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秦陵地宮,就是根據司馬遷的這些記載和有關歷史資料而建成的,分地上、地下兩部分。

地面部分

秦陵地宮 秦陵地宮

地面部分,按照陵園布局用260平方米的大型沙盤,復原了秦陵封土、城牆、城門、陵寢、陪葬坑等建築物。

秦陵封土周圍南北狹長的兩道“回”字形城牆,是模擬秦都鹹陽建造的,兩道城牆象徵著皇城和外廓城,秦陵封土象徵著鹹陽宮、阿房宮。

內城牆南北長1355米,東寬292米、西寬585米。一條東西向的隔牆,又把內城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部主要是陵墓的封土,原高120米,底邊周長2163米。在北部正中又有一條南北向的復道,將北部又分為東西兩個單元,東單元為陪葬區,是秦始皇的12個兒子和10個公主;西單元為秦始皇的寢殿,供奉秦始皇的靈位和遺物,北邊為祭奠活動指揮部和文武百官休息的場所。

外城東西寬940米,南北長2165米,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東區北邊是守陵部隊的營房;南區分兩個部分,東邊是守陵部隊的營房;西區也分兩部分,南邊是寶馬良駒飼養場,北邊為膳食坊和樂府;北區是荷花池。現探明的秦陵區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主要由城坦、墓冢、寢殿、寺吏舍、陪葬墓、陪葬坑等六個部分組成一個整體。整個陵園以墓冢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貫通陵園東西的中軸線,這種布局結構,一直影響著中國後代帝王陵園的建設。

陵園地面建築四周,有許多壁畫雕塑。南邊共有六組蠟像,集中反映了當年修建秦始皇陵園的施工場面,而西邊七組玻璃鋼雕塑,則表現了秦先民建造秦宮殿的情景。

東面由七組塑像構成了秦俑的整個製作過程,能讓人了解製作秦俑時以塑為主、塑模結合、分件製作、組裝套合、爐窯燒制、修整彩繪的逼真場面。

北邊一組反映的是春、夏、秋、冬修築長城的場面。

地下部分

墓道 墓道

地下部分,就是模擬的秦陵地宮。模擬的秦陵地宮,是將25萬平方米、深度30—50米的秦陵地宮,縮小到27×27米、深度8.7米,用現代技術修建的階梯式建築。

秦陵模擬地宮有東西兩個墓道,各有兩個耳室,耳室停放著車馬,供奉膳食,東墓道壁上有六個浮雕,分別是扶蘇、成嬌、蒙驁、衛繚王翦、茅焦,他們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出謀劃策、衝鋒陷陣、攻占城池、籌備糧草、治理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西邊墓道上的浮雕是秦始皇的公子、公主,分別是媛陰、華陽公子高、榮錄等。

穿過墓道,蹬踏梯而上,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上圓下方呈漏斗式階梯狀的秦始皇陵墓地下宮。

地下宮正中面積為121平方米,底部為秦時版土沙盤。秦時的國界用斷續紅線表示,36個紅點表示秦時設定36郡。秦鹹陽宮、秦長城、長江、黃河、太湖、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雲南路南石林等均展現在遊人面前。

秦版土之上,有一條龍舟,秦始皇的棺槨就在龍舟之上。秦始皇背西面東仰臥其中,棺槨的四角有四盞人魚膏燈爍爍閃動、長明不滅。

秦始皇的棺槨為六層,這是按秦時尚六,數以六記為根據的。符法、冠皆六寸、輿六尺出門乘六馬,槨中四周壁黑色大理石底鑲嵌秦始皇一生喜愛的六幅浮雕。秦始皇還喜好黑色,他穿著黑色龍袍,信奉“王德終始”學說,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源於金木水土火的相剋相生。據說,黃帝德土、夏禹德木,木氣勝而克土,建立夏朝;商湯德金,金克木,建立商朝;周文王德火,火德勝金,建立周朝;代替周者必德水,水能勝火,所以秦該德水。水為黑色,故崇黑色,這就是浮雕採用黑色底子及秦始皇著黑色龍袍的原因。

地宮四面,用蠟像雕塑與壁畫結合,再現了秦始皇生前的一些重要活動場面。

東面是秦始皇登基的場景。

北邊上方是秦都鹹陽宮殿,它高大雄偉、檐牙高挑、勾心鬥角、富麗堂皇,它是秦始皇處理政務、面訓百官、會見外國使者的地方,荊柯刺秦的事件就發生在這裡。在主殿的兩邊分別排列著韓、趙、魏、燕、楚、齊六國宮殿。左邊秀麗的是南方宮殿,右邊粗獷的是北方宮殿,建築格調莊重凝鍊、柔美秀雅,各自代表著東方六國的建築風格和風俗民情。墓北邊的壁畫和六國歌舞相互對立,再現了秦始皇奢侈的生活。位於正座的秦始皇和他的近臣、愛妃,正在專心致志觀賞不同風格的歌舞。

西面,是秦始皇舞劍鍛鍊身體和狩獵的場面。

南面是秦始皇出巡的壯闊場面。出巡的目的是檢查工作,加強自己的統治,同時也兼有遊玩、享樂、求仙之目的。秦始皇一生共出巡五次,第二次比較重要。公元前219年,他第二次出巡,車按五行,配五色,還有五對副車,皆是翠羽車蓋,整個車隊前蒙以虎皮,尾車懸以豹尾。唐代詩人李賀描寫秦始皇出遊時“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第五次出巡是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帶著左丞相李斯和愛子胡亥以及近侍中車府令趙高,十月從鹹陽出發經武關沿丹水、漢水到湖北雲夢,又沿長江東下到達虎丘山,使人發闔閭墳墓,鑿山求劍,一無所得後向東到會稽、琅邪,再求長生不老藥,後又駕車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南)。這時,秦始皇身染重病,而且病情加劇,他自知命在旦夕,想到扶蘇,令趙高擬詔書,並賜玉璽,令在今綏德的公子扶蘇速回鹹陽參加葬禮。詔書尚未發出,七月車駕到達沙丘(今河南巨鹿縣東南),秦始皇就駕崩了。這位中國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千古一帝”,只活了50歲。這時,趙高與胡亥合謀,李斯又沒有堅持正義假傳聖旨,賜扶蘇自殺,胡亥陰謀奪權當上了秦二世皇帝。

墓室頂部,是一望無際的天穹,28顆古星座閃閃發光。火紅的太陽和銀白色的月亮晝夜交相更替,藍藍的天上朵朵白雲悠悠飄蕩,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天體圖。在天體圖上還有伏羲女媧、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優美的民間傳說。天體的邊沿下,還有12時辰圖騰(我國的十二屬相圖)。下圖是伏羲女媧交尾圖,伏羲女媧,相傳是中國神話里的人類始祖,他們人面蛇身,下半身的蛇形尾交纏在一起,這是在說人類的繁衍,他們高舉著規和矩,是在規範人類社會的秩序。

發生事件

2016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轟動一時的“雙眼皮、紅嘴唇兵馬俑”事件終見分曉。2016年10月,西安旅遊部門發布公告,對暴露出重大問題的臨潼秦陵地宮、臨潼世界八大奇蹟館等3家3A級景區進行摘牌,並明確一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等級。

2016年12月,國家旅遊局3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秦始皇陵地宮被摘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