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河口鄉,地處河口鄉西北邊,距河口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27公里。東鄰撒米落,南鄰魯撒格,西鄰功山,北鄰海嘎。轄水節、走馬坪、化桃箐一、化桃箐二、新橋、禮拜寺、新坪、竹園一、竹園二、竹園三等10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21.83平方公里,海拔1,850.00米,年平均氣溫14.40℃,年降水量1,062.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水稻、玉米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64.00畝(其中:田387.00畝,地1,477.00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烤菸、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2,722.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8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1.20畝,其中養殖面積30.00畝;草地889.20畝;荒山荒地1,371.60畝,其他面積4,764.50畝。有煤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20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有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4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9戶。
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進城客車從村內通過,距離集貿市場1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3輛,機車26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66.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9戶;建有小水窖51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7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有關資料顯示[1],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5.00萬元,占總收入的56%;畜牧業收入200.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0頭,肉牛610頭,肉羊1400頭);漁業收入6.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1%;林業收入6.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1%;第二、三產業收入7.00萬元,占總收入的1.42%;工資性收入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2.02%。農民人均純收入1,13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0人(占勞動力的5.77%),在省內務工58人,到省外務工12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00萬元。[1]
人口衛生與文化教育
有關資料顯示,該村現有農戶444戶,共鄉村人口1832人,其中男性956人,女性876人。其中農業人口1832人,勞動力1214人。該村以漢、回族為主(是漢、回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211人、回族589人。到2007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00人,參合率81.88%;享受低保9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1公里。全村人畜混居的農戶80戶,占農戶總數的18.02%。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335.0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288人,距離鄉中學9.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8人,其中小學生208人,中學生80人。
新農村建設與村務公開
有關資料顯示,2007年以來,按照雲南省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0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91.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有固定資產 68.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