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溝通流派

動力溝通流派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文忠博士原創,他與同事們在長達15年時間的心理服務和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一套實用的動力溝通理論與技術。該流派的成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注重成長和自我實現,旨在通過動力溝通理論與技術,增加人的覺察能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動力溝通流派包括創始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文忠博士,和他的同事,如專家教授(方富熹、生秀珍、李金珍、祝卓宏、李明、汪亞珉、吳曜圻、張長春)、教師(龐雲、胡玲王春泉、朱子秀、王紅、房占良、郭鵬鵬、張俊江盧丹蕾、李玉霞、胡宇涵、張軍顏、肖尤澤)、培訓師(滕暉、劉熱生、王文海)、志願者(劉飛、江洪濤、丁雲枝、呂蒙、左逸清、劉晶、田雨、江雪塵、鄭連勝、張騰霄、王進玉、王俊國等)、網友(葛二蛋、王雲豪)等人構成。動力溝通流派由王文忠博士開創,並在他與同事們的心理服務、心理諮詢、溝通培訓、課堂教學、管理實踐中被不斷使用、完善和發展。

1.簡介

動力溝通流派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文忠博士從1997年開始的心理服務實踐過程中,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經過對無數人際溝通過程的覺察和總結,逐漸積累而成。動力溝通流派最大特點是強調生活性和現場性,強調時時處處對自我、他人及背景共同構成的現場進行“即時覺察、系統覺察和動態覺察”以及“即時呈現、清晰呈現和系統呈現”。
它以強調自我和溝通過程的發展性、過程性著稱,用金剛石結構來描述自我和溝通的變化過程,並用“躬身入局”的“局外人”形象作為意象。

1.1什麼是動力溝通

溝通是在尊重理性和道德的前提下,結合現有人類的一切智慧成果,有意識地運用雙方(或多方)必然存在的相似、差異、矛盾和衝突,促進雙方或多方(即參與溝通的各方)逐漸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尊重感)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動力溝通的核心是“即時覺察、系統覺察、動態覺察”以及“即時呈現、清晰呈現和適當呈現”。

1.2自我金剛石結構

金剛石結構認為自我是一個類似金剛石的同極鍵四面體型構造,“自我”位於結構的中心,分別聯繫著自己的“身體”、“非符號機能”(體驗、感受、直覺、靈感)以及“符號大腦”(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同時還聯繫一個不斷反觀自己的洞察,即反審認知,或元認知。
同時,自我金剛石結構採用一個家庭意象來類比自我。身體相當於沉默寡言、自強不息的父親,非符號機能相當於多愁善感、厚德載物的母親,符號機能相當於聰明伶俐、愛好表現的3-12歲的兒童,反審認知相當於永遠不休息的家庭治療師,這四部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家,並通過家相互聯繫。身體、非符號機能、符號機能、反審認知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自我,並通過自我相互聯繫。隨著人的發展與成熟,最終人將突破自我的界限,進入空靈的自我實現的境界(即中心的“空”)。
缺乏反審認識的自我,則處於不斷的動盪和掙扎之中,給身體、非符號機能(心靈或感性)和符號機能(大腦或理性)帶來痛苦。

1.3 溝通金剛石結構

金剛石結構認為溝通同樣也是一個類似金剛石的同極鍵四面體結構。自我(主體、發言者)、對象(客體、傾聽者)、背景(人物關係、任務及現場氛圍等)以及對這三個要素的反審認知,共同構成了溝通(具體見下圖)。
理論提倡平衡,其中的任何一種因素出現變化,其他的相應也會跟著變化,最終仍會達到一種平衡狀態。而一旦這種平衡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或出現長久性失衡,那么我們自身或者與他人的溝通就會出現問題。其中,反審認知(對自我、他人及背景的清晰覺察,一種局外人的審視眼光)非常重要,缺乏反審認知的溝通,其效果非常不穩定,常常成了對溝通參與各方的折磨。

2、 技術體系

美人技術(BEAUTY)、康德技術、馬克思技術、孔子技術和呼吸技術(BREATHE)是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其中,BEAUTY技術是個“母”技術。按照這個“母技術”的框架,派生出了其他技術。
第一,BEAUTY是個綜合性技術,它強調了“存在”(B;覺察和接受痛苦和荒謬)、“體驗”(E;非評價)、“行動”(A;與現實發生關聯並產生影響)、“目標”(T;作為一個必然要死的人生的階段性安排)和“肯定”(Y;讚賞自己和周圍的一切)。人在經常按照這6個維度進行修煉,人的面容和心靈就會越來越美麗,與周圍的人、事和環境越來越協調,越來越有創造性。下面的技術都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具體化、逐步生活化的過程。
第二,“10分鐘作美人”,試圖10分鐘生活化的冥想,以及對呼吸的關注,創造一種寧靜的空靈的充實的“輕安”感:自我、心靈、大腦、身體、覺性(反審認知、慧眼、慈心等稱呼)以及外界產生了豐盈祥和的關聯。
第三,“10分鐘作康德”,試圖通過10分鐘的冥想,打破我們自己加給自己心靈的“時空”界限,在短暫的期間內進入精神上的自由王國。
第四,有了內心的空靈,我們就要與現實建立聯繫。對於人類生存、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科技創新貢獻最大的就是全體的“勞動”和“勞動者”。因此,我們又設計了“10分鐘作馬克思”和“10分鐘作恩格斯”,分別從“勞動的豐盈”與“停止勞動後的毀滅”兩個角度,冥想了勞動及勞動者與我們的密切關聯。其目的是培養一種實在感和感恩意識:對身邊人的服務的感恩,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感恩。
第五,我們建立了自我(5要素組成的金剛石的四面體結構)與環境的協調關係(美人),打破了心靈的時空限制(康德),與現實的人民與勞動建立了深厚的心理連線(馬克思),接下來就是該與身邊的人建立和諧關係了,因此孔子技術隨即出現。
第六,有了前面4個技術的保證,我們保證了對現實世界的適應,但是我們還要有局外人的眼光,隨時站在局外溫暖並平靜地注視著自己,做自己的心理諮詢師,這就有了呼吸技術(BREATHE).

2.1 美人技術(BEAUTY)

美人技術(beauty)的基本要素:
B:being.存在主義的人生態度,承認生命的“空虛或無根性”,強調生命要在虛無中由自己取創造意義。
E:experience.重視體驗,鮮活的體驗是一切智慧的基礎。
A:act.行動是幸福的源泉。
U:understanding.理解,與他人的交流是成長的階梯。
T:target.目標是人的理智及社會性的綜合體現。
Y:yes.肯定自己,肯定他人,自我和諧,社會和諧。
(一)準備
1)準備一個手機、計時器或鬧鐘,放在手邊。
2)在你現在最方便的地方(辦公室的、臥室、客廳等),找一個最經常最輕鬆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躺在沙發上、盤坐在坐墊上等),躺好或坐好(要準備10分鐘一動不動)。
3)把時間定為11分鐘。
4)在鬧鐘響起之前,身體、四肢、頭部、嘴巴、臉頰、下巴都不要動。
5)眼睛可睜開,也可微閉。實在感到喉頭有下咽的願望是可以在喉頭做吞咽動作。
(二)BEAUTY開始
B:存在。均勻舒緩地呼吸,吸的時候數1,呼的時候數2,一直數到20.
說明:第一,專注於體驗呼吸時呼吸道(主要是鼻孔部位)的感覺,把這20下呼吸當成自己的全部,好像除了呼吸,什麼都沒有了;第二,一旦走神,不要指責自己,不要後悔,感謝自己發現自己走神了,接著繼續數呼吸。第三,如果感到沒有安靜下來,或者有繼續數呼吸的願望,可以在數1-2個1-20的輪迴。第四,身體、生命喪失了實在性,唯有飄渺的、斷續的呼吸是注意的中心。這種心態與存在主義的生命觀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E:體驗。在B部分,專注於體驗呼吸時呼吸道的感覺,現在,什麼出現在自己的腦海里,什麼感覺出現在自己的身體上就體驗什麼。不要評價,一切圍繞著呼吸,在保持對呼吸覺察的同時,靜靜地觀察身體內、體外出現的任何喚起自己的感覺的刺激。
A:行動。10分鐘美人術的中的“行動”,就是“不動”,如果你睜著眼,除了自然眨眼之外,眼帘、眼球、眼部肌肉都不同。如果你實在要吞咽唾液,就緩緩的吞咽;除此之外什麼都不做,這裡的行動就是不行動,保持著自然的呼吸和以及對自己呼吸的清醒的覺察:例如,電話、手機響了,一邊覺察自己的呼吸,一邊靜靜的聽著鈴聲,不要接,同時關注著自己內心升起什麼樣的感覺;例如孩子或愛人到你身邊(當然最好事先告訴他們,或者找一個相對安靜的時間和地點),一邊覺察自己的呼吸,一邊睜著眼睛看著他們,不要動,同時關注著自己內心升起什麼感覺。例如,臉上、腹部、後背、腿上可能忽然癢了起來,不要動,一邊關注著呼吸,一邊審察著這癢的感覺。
E:理解。理解自己的任何想法和情感。被外部刺激吸引,走神了,原諒自己的走神,感謝自己,回過神來,繼續覺察自己的呼吸;無聊了,原諒自己的無聊感,然後繼續覺察自己呼吸;責備自己了,感謝自己對責備的覺察,然後繼續關注自己的呼吸。一切圍繞著對呼吸的覺察,同時保持對體內和體外其他事情的敏感,一旦走神了,理解自己,馬上回來,圍繞對呼吸的注意,關注體內體外的一切。
T:目標。這裡的目標,就是沒有任何目標。或者說,除了保持對呼吸覺察,同時對體內、體外的一切刺激保持敏感,爭取不在任何一秒中失去對於呼吸的覺察之外,沒有任何目標。不要去想時間到了沒有,不過,想了也沒有關係,理解自己,然後繼續回到對呼吸的覺察上,對體內外刺激的覺察上。
Y:肯定。10分到了,鈴聲響起,慢慢地揉揉自己的手,自己的臉,起身,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溫柔的肯定。
(三)效果
每天10分鐘“美人”練習,你將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安詳,越來越能覺察自己內部的欲望、需要、情感與衝突,也越來越能覺察周圍他人的欲望、需要、情感與衝突,越來越能成功地進行“動力溝通”。

2.2 康德技術

一 康德技術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相關觀點如下:
1)世界的本質是不可認識的,我們能夠認識的,都是這個“世界”通過我們的感官和理性(知性)加工過的“現象”。
2)時間和空間,是描述我們的感性和知性加工過的這個“現象”的,它們是我們的知性和感性賦予“世界”的一種形式。
3)為什麼這么說?因為世界的本質是不可認識的,世界的“表象”是我們感性和知性加工過的,所有的表象都具有“空間性”和“時間性”,那么,把這兩個性質,歸因於這個加工機器,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4)就像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物體,從一個黑箱子里拿出來,都變成了“紅”的,雖然我們不知道黑箱子裡有什麼,但是我們知道,這個黑箱子具有“紅”的功能。
5)所有的現象,經過人的感性和知性的加工,都具有空間和時間兩個屬性,因此,人的知性和感性,就具有“時間”屬性和“空間屬性”,時間和空間可能更外部世界沒有關係,它們兩個屬於我們的感性與知性自己(是人類大腦運作之後的屬性)。
現在,讓我們用10分鐘時間來做康德。
二“康德技術”實操
(一)準備(同“美人技術”)
1)準備一個手機、計時器或鬧鐘,放在手邊。
2)在你現在最方便的地方(辦公室的、臥室、客廳等),找一個最經常最輕鬆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躺在沙發上、盤坐在坐墊上等),躺好或坐好(要準備10分鐘一動不動)。
3)把時間定為11分鐘。
4)在鬧鐘響起之前,身體、四肢、頭部、嘴巴、臉頰、下巴都不要動。
5)眼睛可睜開,也可微閉。實在感到喉頭有下咽的願望是可以在喉頭做吞咽動作。
(二)作康德
1)密切地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不用數數),讓自己呼吸自然而流暢,最好不要急促、帶著“呼呼”的聲響,也不要過於緩慢,讓自己覺得壓抑。
2)一邊關注呼吸,一邊想:
第一:我在哪裡?我在椅子上?我在床上?我在坐墊上?我在家裡?我在辦公室?我在***縣?我在***省?我在中國?我這這個星球上?我在這個星球在哪裡?這個無線深遠地沿著長寬高展開的三維世界在哪裡?是不是在我的心裡?
第二:我的過去是什麼?我的未來是什麼?昨天在哪裡?前天在哪裡?一個星期前在哪裡?一個月前在哪裡?一年前在哪裡?五年前在哪裡?十年前在哪裡?上學在哪裡?出生時在哪裡?出身前在哪裡?明天在哪裡?後天再哪裡?一個星期後在哪裡?一個月後在哪裡?一年後再哪裡?五年後在哪裡?十年後在哪裡?二十年?三十年?死後在哪裡?現在在哪裡?過去是不是在我的記憶里?未來是不是在我的想像(對記憶痕跡的加工)里?現在在哪裡?現在是不是在我的體驗里?
再強調一下,一定要一邊想,一邊關注自己的呼吸。就是跑了神,也要接受自己,感恩自己發現自己跑神了(如“美人技術”中的“理解”所強調的),然後繼續思考空間或時間的問題......
10分到了,鈴聲響起,慢慢地揉揉自己的手,自己的臉,起身,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溫柔的肯定。
(三)效果
每天10分鐘“康德”練習,你將越來越沉靜,越來越有智慧,思維越來越有條理,心境越來越空靈,越來越能成功地對自己、對他人進行“暴力溝通”。

2.3 馬克思技術

馬克思和他的親密戰友恩格斯,比以往,甚至以後的很多哲學家、思想家,都更強調“民眾”和“勞動”的力量。他們認為,所有人類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勞動人民的勞動上的。對此,我一想到他們兩人,內心就充滿了感動:他們找到了人類進步的根源,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永不枯竭(只要人類還存在)的智慧源泉。
在下面,為了提高我們對勞動和勞動者——我們一切生存“背景”——的覺察,我們提出了兩個方法:
10分鍾馬克思;
10分鐘恩格斯。
這個兩個是個分開的練習。不一定要一起做。
一10分鐘“做馬克思”
(一)準備(同“美人技術”)
1)準備一個手機、計時器或鬧鐘,放在手邊。
2)在你現在最方便的地方(辦公室的、臥室、客廳等),找一個最經常最輕鬆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躺在沙發上、盤坐在坐墊上等),躺好或坐好(要準備10分鐘一動不動)。
3)把時間定為11分鐘。
4)在鬧鐘響起之前,身體、四肢、頭部、嘴巴、臉頰、下巴都不要動。
5)眼睛可睜開,也可微閉。實在感到喉頭有下咽的願望是可以在喉頭做吞咽動作。
(二)作馬克思
1)密切地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不用數數),讓自己呼吸自然而流暢,最好不要急促、帶著“呼呼”的聲響,也不要過於緩慢,讓自己覺得壓抑。
2)一邊關注呼吸,隨機選取自己身邊的一個物體(如手機、衣服、襪子、書本、桌子、椅子、零食、茶杯,甚至自己的身體):
這個東西我是從哪裡得來的?它和誰的勞動相關?這個勞動者的生存以及使用的工具,又和誰的勞動相關?想像這些勞動者勞動的場景。
(最終會聯想到一切:不記報酬的家人,醫生、護士、農民、廚師、裁縫、教師、鋼鐵工人、石油工人、採礦工人、警察、軍人、消防隊員、保潔人員、管理人員、腦力勞動者,等等......)
3)再強調一下,一定要一邊想,一邊關注自己的呼吸。就是跑了神,也要接受自己,感恩自己發現自己跑神了(如“美人技術”中的“理解”所強調的),然後繼續這些素不相視的默默奉獻勞動者和他們勞動的場景......
4)10分到了,鈴聲響起,慢慢地揉揉自己的手,自己的臉,起身,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溫柔的肯定,然後在向想到的這無數默默奉獻的勞動者致敬,在心中默默想像自己向他們虔誠地鞠躬致意的樣子。
(三)效果
每天10分鐘“做馬克思”練習,你將越來越慈悲,對他人的奉獻和服務越來越敏感,對自己和他人越來越友好、慈悲,,越來越能成功地對自己、對他人進行“力度交流”或“暴力溝通”。
一10分鐘“做恩格斯”
(一)準備(同“美人技術”)
1)準備一個手機、計時器或鬧鐘,放在手邊。
2)在你現在最方便的地方(辦公室的、臥室、客廳等),找一個最經常最輕鬆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躺在沙發上、盤坐在坐墊上等),躺好或坐好(要準備10分鐘一動不動)。
3)把時間定為11分鐘。
4)在鬧鐘響起之前,身體、四肢、頭部、嘴巴、臉頰、下巴都不要動。
5)眼睛可睜開,也可微閉。實在感到喉頭有下咽的願望是可以在喉頭做吞咽動作。
(二)作恩格斯
1)密切地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不用數數),讓自己呼吸自然而流暢,最好不要急促、帶著“呼呼”的聲響,也不要過於緩慢,讓自己覺得壓抑。
2)一邊關注呼吸,一邊開始構想所有人類的勞動(包括家務勞動)都停止了的場景:
(家人、醫生、護士、農民、廚師、裁縫、教師、鋼鐵工人、石油工人、採礦工人、警察、軍人、消防隊員、保潔人員、管理人員、腦力勞動者,等等,所有的勞動,都停止了......)
水電停了;
馬桶里的大便堆積成山、臊臭刺鼻;
傷員傷口血流不止,慢慢昏迷;
大火蔓延著吞噬了村莊和城市;
強盜橫行,殺人、搶劫、強姦;
滿街到處都是垃圾;
空蕩蕩的教室;
莊稼在地里枯萎;
老鼠、蟑螂、蚊蟲肆虐;
動物園和野地里的毒蛇、野獸在街道、客廳和臥室內亂竄
......
(你可能會發現,只有腦力勞動者停止勞動,對生活的直接影響,似乎是最小的......)
3)再強調一下,一定要一邊想,一邊關注自己的呼吸。就是跑了神,也要接受自己,感恩自己發現自己跑神了(如“美人技術”中的“理解”所強調的),然後繼續想像這些熟悉的或素不相識的、默默奉獻的、勞動者和他們勞動的場景......
4)10分到了,鈴聲響起,慢慢地揉揉自己的手,自己的臉,起身,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溫柔的肯定,然後在向想到的這無數默默奉獻的勞動者致敬,在心中默默想像自己向他們虔誠地鞠躬致意的樣子。
“10分鐘馬克思”覺察、體驗“勞動和勞動者”給自己和人類帶來的富足;“10分鐘恩格斯”覺察和體驗“停止了人類一切勞動”之後的災難。之所以名為為“作馬克思”和“作恩格斯”,不是因為這兩個人分別代表了“勞動的富足”和“停止勞動的災難”,只是為了區別兩種方法不同的趨向,因此,把這個兩個方法統一命名為“馬克思技術”。

2.4 孔子技術

10分鐘作孔子的流程與理想效果
(一)準備(同“美人技術”)
1)準備一個手機、計時器或鬧鐘,放在手邊。
2)在你現在最方便的地方(辦公室的、臥室、客廳等),找一個最經常最輕鬆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躺在沙發上、盤坐在坐墊上等),躺好或坐好(要準備10分鐘一動不動)。
3)把時間定為11分鐘。
4)在鬧鐘響起之前,身體、四肢、頭部、嘴巴、臉頰、下巴都不要動。
5)眼睛可睜開,也可微閉。實在感到喉頭有下咽的願望是可以在喉頭做吞咽動作。
(二)作孔子
1)密切地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不用數數),讓自己呼吸自然而流暢,最好不要急促、帶著“呼呼”的聲響,也不要過於緩慢,讓自己覺得壓抑。
2)一邊關注呼吸,一邊反思與自己有關係的人:
從情感(無論積極還是消極)最強烈的人開始。
我對這個人(積極)的情感強度如何?這種情感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沒有?產生了什麼影響?產生這種情感的原因是什麼?他為我做出了什麼樣的努力?他克服了怎樣的困難?他在為我做這件事時,他本來可以幹些什麼?我該怎樣為他付出努力?我怎么知道他需要我的這種努力?我的這種努力會不會傷害到他什麼?我要怎么做的更妥帖?
由於這中間有強烈的情感,可能有事會忘了呼吸,沒關係,一旦發現自己忘了呼吸,立即感恩自己的覺察,再回到對呼氣的關註上。同時思考,剛才想到這裡,忘了對呼吸的關注,這說明了什麼?我為什麼這時不能一心二用了(一邊關注呼吸,一邊想這個恩人)?想出原因後,然後再自然地回到這個人身上或其他人身上。
我對這個人(消極)的情感強度如何?這種情感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沒有?產生了什麼影響?產生這種情感的原因是什麼?他做了什麼事傷害了我?他為什麼讓我感到了傷害?他傷害我他得到了什麼好處?他得到了什麼壞處?如果他不是對我做這件(些)事,而是我的一個關係一般的同事(同學),甚至是一個陌生人,我可能會怎么想?這么陌生人或同事會怎么想?現在傷害發生在我身上,我要怎么樣才能不再讓那個過去的傷害(關於傷害的記憶)影響到我?如果我再見到他,能否也一心二用?
即,在對傷害記憶的基礎上,不產生情感體驗,像陌生人一樣,或者像一般熟人一樣,跟他交往?
或者,由於記憶產生了消極的情感體驗,但是自己一邊數著呼吸,一邊跟他說話或共事?
(如果一個石頭絆倒了我,我肯定也難受,但是不會去踢它。再次見到這個石頭,可能也會難受。這個石頭它為什麼會出現那裡來絆我呢?讓我看見它就難受,對它有什麼好處呢?對我有什麼好處呢?這個石頭提醒了我,要小心。我要感謝這個石頭,但是,我不用為它提供服務,不用把它放到家裡貢起來,也沒有必要一見他它就踢它吧。不過,石頭不會報復,想踢它,只要我不怕疼,還是可以踢它的。)
如果我不控制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報復他,可能會產生什麼積極效果?可能會產生什麼消極效果?如果我把自己的今後的生命交付給他,跟他發生親密的連結,我是否樂意?
啊?樂意?為什麼?
啊?不樂意?為什麼?
不管樂意不樂意,我該怎么面對現在的他呢?他在我的記憶里是消極的負面的。
如果是康德,他會怎么做?
如果是誰誰誰(自己熟悉的各種人),他會怎么做?
如果是孔夫子,他會怎么做?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3)再強調一下,一定要一邊想,一邊關注自己的呼吸。就是跑了神,也要接受自己,感恩自己發現自己跑神了(如“美人技術”中的“理解”所強調的),分析一下為什麼會走神,然後自然的繼續原先的思考......
4)10分到了,鈴聲響起,慢慢地揉揉自己的手,自己的臉,起身,給自己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溫柔的肯定,然後在內心想像這樣的場景:向想到的恩人致敬(行注目禮,默默的充滿愛意的看著他,不要打擾他);向想到怨恨的人,禮貌地表示感謝,感謝他增加了自己對世界複雜性的理解,正是因為世界複雜,自己原先才看的不清楚,現在自己又看清楚一點了,原來的傷害促進了成長,對於這個成長的自己來說,一切都像沒有發生一樣,從頭開始。
(三)效果
每天10分鐘“做孔子”練習,你將建立一個和諧的心理空間,並逐漸輻射開來,建立一個現實的人際交往空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朋友,並與越來越多的人建立良性和互動關係,越來越能成功地對自己、對他人進行“力度交流”或“暴力溝通”。

2.5 呼吸技術(BREATHE)

諮詢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是傾聽和關注來訪者。但是,如何保持諮詢師對這個不付費的天天賴著自己的來訪者(自己本身),保持密切的關注呢?這裡提供一個技巧:呼吸(BREATHE的7個英文字母)
(一)、呼吸(Breahte)。
呼吸是人體與外界能量和信息交換的最經常、最容易被覺察的形式。關注了呼吸,等於連結了自己與宇宙。
把注意放在呼吸上,就等於為“心”這隻瘋狂的大象或好動的猴子,找到一顆大樹,把它拴在那裡,就等待著隨後的教化了。
(二)、重複(Repeat)
我們總是會走神,總是會被外在世界的刺激所吸引,被內心的焦慮、恐懼、興奮或衝動所擾動。沒有關係,跑了,發現自己的心(注意)跑了,再拉回來,重新拴在呼吸這根“柱子”上。
(三)、放鬆(Easy)
好不容易要關注自己了,結果發現:
1)關注自己是那么無聊,因此很惱火。
2)自己的內心世界是這么煩亂甚至黑暗,因此很痛苦。
3)關注了呼吸,發現時間是這么的難熬,因此很焦慮。
4)關注了呼吸,發現忽然身體上有很多地方不舒服,如皮膚的癢點、心臟的悸動、胃部的隱痛、臀部的麻木,等等,因此很不舒服。
……
面對這些,我們要知道這都很正常,保持放鬆,最後它們這些“不請自來的客人”,都會離你而去。其實,他們原來就在那裡,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我們被外界和內心的波瀾所迷惑了。)
(四)、浩然之氣(A)
我是世間獨一無二的諮詢師,我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諮詢師,我是全場景工作的諮詢師,客戶上廁所、談戀愛、做愛等等私密的場景都讓我關注和審視,這樣的信任那裡去找。遇到這種無條件的信任,我只能如孟子所說,爭取做到“吾知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五)、教學(Teath)
這個來訪者是跟我一體的,雖然對其他來訪者我不能把我認為適合的價值觀強加給他們,但是,對這個終身伴隨我的來訪者,我必須這么做。但是,要研究教學的方法,做到“有教無類”,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現場教學”,做到“教學相長”,並且最好採用啟發式教學,創造或引導出一些場景,讓來訪者自己去總結。
(六)、健康(Health)
我必須保持我的心態的健康。我作為反審認知,必須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被客戶糾纏,永遠要做個“溫和清醒的局外人”,我要保證我的客戶的健康,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
(七)、眼睛(慧眼、覺醒)(Eye)
我就好像是觀音菩薩額頭上那一隻永遠不會閉上的眼睛,它用溫柔、慈悲、智慧的眼光關照著自己。
1)它永遠正面地面對來談者,表示一種參與的態度,即我想幫助你,我樂於與你同在。
2)它永遠不帶著審判的眼光看待來訪者,而是採用一種開放的態度,鼓勵來訪者自然、自主、自在的行動。
3)它永遠保一種光明正大的穩定的姿態,從不偷窺和刺探,它只是默默地看著,不提問題。
如果你能夠在做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時,做到“BREATHE”,關注呼吸,重複地關注呼吸,保持放鬆,培養浩然之氣,做一個啟發式的好老師,保持健康的心態,同時像眼睛一樣存在,那么你的自我就有福了,你身邊的人也有福了。
祝賀您!

2.6 其他即時覺察和即時呈現技術

2.6.1自我覺察
對自我的覺察,也無外乎兩個方面:言語(對自己的內部言語和對外部的溝通言語)和行為。
關於言語這部分,我們重點強調內部言語。因為它會重複好多次,甚至進入了自己的潛意識,對自己的影響最大。
(一)關注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常常分為這三種:情感、評價(判斷)和過程。
1)自言自語中透出出來的針對自己的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激動的還是鬱悶的?是痛苦的還是歡樂的?針對他人的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為什麼?覺察到這種情緒時,感謝自己,並分析原因。
2)關注自己的評價:評價往往也帶著情緒的色彩。“我是個窩囊廢”、“我這輩子算是白活了”、“我真棒”、“某某某是個王八蛋”,“某某某哲人真不錯”等等,這類言辭常常在心底響起。當出現這類判斷時,一定要保持覺醒,不要讓自己陷進去,信以為真。
3)關注過程:今天干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與什麼的相互作用?那件事情為什麼為哪樣?像放電影式的把過程重演一遍,這就是反省的力量,這就是局外人的眼光。如果在自言自語中有了“關注過程”這個習慣,人的生活就會大為改觀。
可以說,自言自語中總是情緒,那么這個人在心理上處於嬰幼兒階段(嬰幼兒就是以外物作用於自己後產生的舒適感和挫折感來真實純粹的反應這個世界的);如果自言自語中總是判斷,那么這個人處於小學生階段(缺乏辯證思考能力,吸收和接受已有知識);只有在自言自語中關注過程,那么這個人才是一個能夠不斷發現、總結規律的學者或科學家的狀態,才能不斷進步。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大人者,赤子之心者也”,“兒童時代充滿金色夢想”,在心理上做個嬰幼兒和小學生不是挺好嘛。此言差矣!嬰幼兒以情緒作為主基調,小學生以接受權威判斷、現成知識作為主基調,他們不招人討厭,是因為他們的欲望本來就比較少,他們的表現單純和真誠,成年人可以比較方便和安全地處理嬰幼兒和孩子的情緒問題以及主觀判斷問題。但是,作為成年人的“嬰幼兒”和“小學生”,內心充滿了兒童所不具備的種種物慾,身體上具有兒童所不具有的威脅能力(可以對人實施暴力),同時又充滿了嬰幼兒一樣強烈的情緒,以及兒童一般的權威判斷和口吻,試想一下,那個理智成年人為了自己的安全,不遠遠地躲著這樣“兒童般的心態”“貪婪的物質欲望”的成人!
(二)、關注自己的行為
想像我們站在自己的上面、前面、左面、右面、後面和內部(想像下面可能比較困難而且意義不大)。
在內部,我們要觀察身體內部的感受:心跳的速度、體溫的變化、胃部的感受、皮膚的瘙癢、呼吸急促和舒緩等等。
在外部,我們要想觀察另外一個人一樣觀察自己,像太極推手和八卦掌一樣繞著圈的看著自己:
1)外顯的自然生理動作:自己平時可能不經意的自然反應,臉色的變化,瞳孔的擴大與縮小燈等等。
2)聲音:聲調,抑揚頓挫、強度、反應話與話之間的間隔、強調、暫停、沉默和流暢性等
3)行為語言:身體動作、姿勢、位置,與不同人相處時距離的遠近。
4)臉部表情:微笑、撇嘴、蹙額、皺眉、面若凝霜、面若桃花等等。
5)生理特質:身高、體重、膚色、體格、頭髮、鬍鬚等等
6)外表形象:穿衣帶帽、裝飾,以及附屬於隨身攜帶的身體之外的一切。
2.6.2打破自我封閉的技術
對於真正封閉但是又肯定意識不到自己封閉的人,怎么樣鑑別發現這樣狀態並幫助他們呢(如果你對他有義務和責任的話)?
(一)如何鑑別?
(1)關注對方的微表情:是否跟正在表達的信息的情緒基調是同步的?如果不同步,可能就沒有跟上。
(2)關注對方的言語內涵:對方的言語,體現的是哪個層面的回饋?反應?反思?反觀?如果是反應,是否跟信息發布者一致?如果是反思,是否能促進所有溝通者的參與?如果是反觀,那么,在內心祝賀對方。
(二)發現後如何解決?
(1)建立信任溫暖的關係。不要去衝撞對方的心結,尋求雙方共同舒服的感情和知識領域來遨遊和交流(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且助人者對自己的能力不要過於自信,因為,很多人,是自己幫不了的)。
(2)根據對方與自己的安全信任度,選擇不同暴力係數的言說或表達方式,讓對方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
(3)播下改變的種子:在有意無意時,提供一些對方心結的可能的反例或知識點,但是不要展開,而是作為一種背景或插曲而存在。
(4)生活中自己的行為示範:在沒有那個心結,或者擴張了自己知識結構,或者改變了某個價值觀要素之後,就是活的瀟灑。對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慢慢就改變了。

3 基本假設

3.1任何溝通(語言和非語言)都只是表達了自己認為的世界,表達了自己認為對方能夠理解的世界。但結果如何,從來都很難預料。
3.2任何人都生活在自己主觀的世界中。他人主觀世界的展示,對自己都有某種程度的衝撞。
3.3人的主觀世界需要與他人世界的衝撞,在衝撞中讓自己的主觀世界更豐富,讓自己成長、成功。
3.4找到完全的、真正的知音,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無障礙溝通或無縫連線,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在跟別人溝通時,必須保持某種謙卑。

4 基本假設理論依據

4.1 溝通本身的分析

1)打破界限,要暴力:溝通本身又強加於人的意向,像挖溝通水一樣,溝是挖的,有暴力成分。
2)內容流動,要落差(壓力):通水則需要有壓力,至少有落差,壓力不用說,僅僅居高臨下的落差也夠暴力了。
3)自選方式,是霸道:與人交流何嘗不是這樣:向別人述說,首先是自選方式的霸道,類似挖溝;其次是居高臨下,起碼是自以為是。

4.2 經濟學角度的分析

1)假定之一: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家們就把人類行為界定為追求財富最大化,即人們通常所說的經濟人。但在許多情況下,人類行為遠比傳統經濟理論中的財富最大化的行為假定更為複雜,非財富最大化動機也常常約束著人們的行為。
人們往往在財富與非財富價值之間進行權衡。這種權衡過程實質上就是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均衡點的過程。制度作為一個重要變數能夠改變人們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價,改變財富與非財富價值之間的權衡,進而使理想、意識形態等非財富價值在個人選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溝通的目的,是想通過溝通使溝通主體中的一方在事件存在的過程中處於主動地位,以實現其想要達到的目標,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是暴力溝通產生的原因之一。
2)假定之二:經濟學中關於人的行為的第二個假定涉及人與環境的關係,既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是由K•阿羅引入的一個原理,用他的話來說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為“即是有意識的、理性的,但這種理性又是有限的”。人是想把事情做得最好,但人的智力是一種有限的稀缺性資源。
有限理性表明:一方面,環境是複雜的,不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信息也就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人們對環境的計算能力和認知能力也是有限的,人不可能無所不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制度通過設定一系列的規則能減少環境的不確定性,提高人們認識環境的能力。實際上就是溝通制度化。只要或者是不確定性或者是複雜性的存在達到了必要的程度,有限理性就會產生,如元旦後新交規的實行。這是“溝通必然存在暴力”的另一原因。
在現實世界中,信息不僅具有不完全的特徵,而且還具有不對稱的特徵。“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是其典型的代表。經濟學中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從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中找到根源,正是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才使溝通中的暴力顯得更為突出,這恰恰也說明了第一個假定(經濟人)是成立的。
3)假定之三:新制度經濟學中關於人的行為的第三個假定是人的機會主義傾向(opportunism)。這是人們對自我利益的考慮和追求,意思是說人具有隨機應變、投機取巧和為自己謀取更大利益的行為傾向。用經濟學術語來說,所謂的機會主義就是指在非均衡市場上,人們追求收益內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經濟責任的行為。
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機會主義動機或行為往往與冒險、尋找機遇、創新等現象有一定的聯繫,機會主義的對面就是保持現狀;另一方面機會主義會對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機會主義者有時把自己的成本或費用轉嫁給他人,從而對他人造成侵害。因此,機會主義就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為。而損人利己的行為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追求私利的時候,附帶地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如化工廠排出的廢氣污染了環境、生產肉雞的人添加抗生素、生產生豬的人添加瘦肉精;另一類損人利己的行為則純粹是人為的、故意的,純粹是以損人利己為手段來為自己謀利,其典型的例子就是偷竊和欺騙(潛在的機會主義還有兩種表現形式:損人不利己和損人也損己)。
正是由於機會主義的存在為溝通中的暴力增加了有力的佐證,也更進一步印證了假定一。

5 思想源泉

動力溝通流派有10個思想源泉,它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傳統和心學思想,批判地繼承了西方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的康德的思想,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並且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簡要描述如下
孔子:仁愛;孟子:正氣;老子:清淨無為;莊子:和光同塵;釋迦摩尼:智慧慈悲空靈;陸九淵:我心即宇宙。王陽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康德:世界是不可知的,我們認識的只是我們感性、知性表征出來的現象。要想幸福,人只能遵從自己的理性和道德律;馬克思:勞動是幸福的唯一源泉,勞動者創造歷史;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